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2020年8月整理).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40840790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77 大小:53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2020年8月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2020年8月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2020年8月整理).pdf(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1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 左大鹏左大鹏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 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 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 确的诊断。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 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 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 4 、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 如 Niemann-Pick 病 (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

2、变的一般规律 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 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 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 体阶段。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 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 血细胞发育示意图 , 可以看出 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 粒 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 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从原始 - 幼稚

3、 - 成熟过程) 。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 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2 (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 1 、原始红细胞 直径 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 径的 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 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 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4、。 2 、早幼红细胞 直径 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 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PPT9 显示的是早幼红细胞。 3 、中幼红细胞 直径 8-15 m ,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体积的 1/2 。核染色质凝集成 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由于血红蛋白的形成,胞浆可呈不同程度的嗜 多色性。 PPT10 显示的是中幼红细胞。 4 、晚幼红细胞 直径 7-10 m ,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体积的 1/2 以下。核染色质 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胞浆量多,染

5、成浅灰或成熟红细胞色。 PPT11 显示的是晚幼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二)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3 1 、原始粒细胞 myeiobiast 直径 10-18u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位于中央或偏位,染色质呈均匀细薄沙状,核仁 2-5 个,胞浆量少呈水彩蓝色,胞浆中无 颗粒。 PPT12 显示的是原始粒细胞,可以看到以上特点。 2 、早幼粒细胞 promyelocyte 直径 12-20m ,较原始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大,圆形或类椭圆形 ,位于 中央或偏位。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粗糙。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增

6、多,呈蓝色。 胞 浆内开始出现大小,形态和多少不一的紫红色非特异性天青胺蓝颗粒,分布不均。过氧化物 酶阳性。 PPT13 显示的是早幼粒细胞。 3 、中幼粒细胞( myelocyte ) 此阶段胞浆中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嗜中性,嗜酸性及嗜碱性颗粒) 嗜中性中幼粒细 胞( neutrophilic myelocyte ),直径 10-18m ,圆形。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 可有凹陷,占细胞体积 2/3-1/2 。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消失。胞浆量增多,染成 淡红色,并带淡蓝色。胞浆中含有中等量,大小较一致的特异性红色嗜中性颗粒。 PPT14 显示的是 嗜中性中幼粒细胞。 4 、嗜中性晚幼

7、粒( 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 ) 直径 10-16m ,圆形。胞核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但核的凹陷程度不超过核假定 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排列更紧密。 胞浆量多,染成浅红色,胞浆中充满嗜中性颗粒。 PPT15 显示的是嗜中性晚幼粒细胞。 5 、杆状核粒细胞( stab granulocyte ) 直径 10-13um ,圆形,胞核呈带形, S 形等,染色质粗糙致密,胞质中有散在分布的 粉红色颗粒。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4 PPT16 显示的是嗜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6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eosinophilic myelocyet ) 直径 15-

8、20m 。胞核与嗜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密集, 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7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eosinophilic metafyelocyte ) 直径 10-16m 。胞核在中央或偏一侧,呈肾形或椭圆形。胞浆充满嗜酸性颗粒,但有 时也可看到深褐色或紫棕色颗粒。 PPT17 显示的是 嗜酸性中幼粒细(上)和嗜酸性晚幼粒细(下)。 8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basophilic myelocyte ) 直径 15-20m 。胞核椭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含有数量不多,排 列凌乱,大小不等紫黑色特异性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常常分布在细胞核上,以至细胞核

9、模 糊不清。 9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basophilic metamyelocyte ) 直径 10-14m 。胞核固缩成肾形,轮廓模糊。胞浆及核上分布少量,分布不均的嗜碱 性颗粒。 PPT18 显示的是嗜碱性杆状核细胞(上)和嗜碱性中幼粒细胞(下),箭头指的是嗜碱 性的颗粒,粗大的紫黑色覆盖在细胞核上。 (三)淋巴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三)淋巴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 1 、原始淋巴细胞( lymphoblast ) 直径 10-18um 圆形,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质呈颗粒状较原粒粗且核膜较厚。核 仁 1-2 个,胞浆量少,蓝色透明并可见环核淡染带,胞浆中无颗粒。 PPT19 显示的是原始淋

10、巴细胞。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5 2 、幼稚淋巴细胞( prolymphocyte ) 直径 10-16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偶有小凹陷,核仁模糊不清或消 失。核染色质仍较细致。胞浆较少,淡蓝色,偶有少许深染紫红色天青胺蓝颗粒。 PPT20 显示的是 幼稚淋巴细胞。 3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 圆形,胞质可多(大淋巴细胞)、可少(小淋巴细胞),为天蓝色,可有少数嗜天青颗 粒,细胞核大,染色质致密、浓缩。 PPT21 显示的是 成熟淋巴细胞。 PPT21 显示的是原淋、幼淋和成熟淋巴细胞的鉴别特点。 将原始粒,幼稚粒跟成熟粒 做比较, 强调在成熟淋巴细胞里

11、面可能出现 假核仁 , 这时候需要和幼稚淋巴细胞及原始淋 巴细胞鉴别。 (四)单核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四)单核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 1 、原始单核细胞( monoblast )直径 15-20um 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圆形或不规则 形有折叠,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网状,核仁 1-3 个,胞浆呈蓝色或灰色,胞浆量少无颗粒。 PPT23 显示的是 原始单核细胞。 2 、幼稚单核细胞( promonocyte ) 直径 15-25m ,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现象。核仁模糊不 清或消失。核染色质仍较细致。胞浆较少,淡蓝色或灰色,胞浆中偶有少许深紫红色嗜天青 颗粒。 PPT24 显示的是

12、 幼稚单核细胞。 3 、单核细胞( monocyte ) 胞体不规则,胞质为灰蓝色、胞核不规则,呈“山”字形,笔架形,有明显折叠。 PPT25 显示的是 成熟单核细胞。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6 (五)浆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五)浆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 1 、原始浆细胞( plasmablast ) 直径 14-18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细胞体积的 2/3 以上,居中或偏位。 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核仁 2-5 个。胞浆量多,染深蓝色,不透明,核附近较淡,无颗 粒。 PPT26 显示的是 原始浆细胞。 2 、幼稚浆细胞( proplasmacyte ) 直径 12-16m ,多呈椭

13、圆形。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占细胞体积 1/2 ,居中或偏位。 核染色质粗糙紧密,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核仁不清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深蓝色,不透 明,核周围有淡染区。胞浆内有空泡和少数天青胺蓝颗粒。 PPT27 显示的是 幼稚浆细胞的特点。 3 、浆细胞( plasmacyte ) 直径 8-15m ,圆形或椭圆形。胞核明显缩小,较圆,占细胞体积 1/3 以下,偏于细 胞一侧。核染色质浓缩成块,常排列成车轮状,无核仁。胞浆丰富,蓝色或红蓝相混的蓝紫 色,有泡沫感。核的外侧有明显的淡染区,胞浆内有空泡,偶见天青胺蓝颗粒。 PPT28 显示的是 浆细胞的特点。 (六)巨核细胞系统形态学特点(六)巨核细

14、胞系统形态学特点 1 、原始巨核细胞( megakaryoblast ) 直径 15-30m ,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大,圆形,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核染色质呈深 紫褐色或浓紫红色,粗大网状,排列紧密。核仁 2-3 个,呈淡蓝色,常不清晰。胞浆较少, 不均匀,边缘不规则,染深蓝色,无颗粒。 PPT29 显示的是原始巨核细胞的特点。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7 2 、幼稚巨核细胞( promegakaryocyte ) 直径 30-50m ,不规则形。胞核较大,不规则,有重叠或扭转,呈肾形或分叶状。核 染色质呈粗颗粒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可有可无。胞浆量增多,常有伪足,染蓝色或淡 蓝色,近核处呈

15、淡蓝色或淡粉红色,出现少量天青胺蓝颗粒。 PPT30 显示的是幼稚巨核细胞的特征,可以看到大而不规则。 3 、颗粒型巨核细胞( megakaryocyte ) 直径 40-70m ,有时可达 100m ,不规则形。胞核较大,不规则,常有层层叠叠, 多叶扭曲或分叶状等。核染色质粗糙,排列紧密呈团块状,紫红色,无核仁。胞浆极丰富, 染粉红色,夹杂有蓝色,胞浆内含有大量细小紫红色颗粒,常聚集成簇。但无血小板生成。 PPT31 显示的是 颗粒型巨核细胞。 4 、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megakaryocyte ) 直径 40-70m ,有时可达 100m ,不规则形。高度分叶状。核染色质呈团块状。胞

16、 浆呈均匀粉红色,胞浆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颗粒或血小板,胞膜不清晰,呈伪足状,其 内外侧有大量血小板堆集。 PPT32 显示的是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 5 、裸核型巨核细胞( megakaryocyte ) 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浆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仅剩胞核。 PPT33 显示的 是裸核型巨核细胞。 (七)其它细胞(七)其它细胞 网状细胞、肥大细胞、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组织嗜碱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一 些退化细胞等。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一 寸 光 阴 不 可 轻 8 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观察细胞内部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种方法。 各类血细胞的化学成分、 分布和含量不同, 可利用化学染色的方法加以区分; 在病理情况下, 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