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825539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35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员工管理}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员工管理}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员工管理}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员工管理}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讲义(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关系与争议处理,1-3章,4-6章,7-12 章,7种调整制度,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劳动关系的界定,知识总括,13-14 章,其他,第一章 劳动关系概述,1,2,3,劳动关系的概念、特点、性质,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差异,合作的两方面根源,“获得满足”的含义,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管理者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及分类,劳动关系的八大热点: 争论、用工改革、签合同、维权、工会、监管、减薪、带薪休假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与分类和法律特征 一、劳动关系的起源 1、概念: .它是雇员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劳资关系、劳工关系、劳雇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

2、系 二、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 含义: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的特定内涵:从主体、目的、性质、形式来看。 三、劳动关系的特点 1、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体现 3、其性质特点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四、劳动关系的性质 1、不平等性质 2、平等性质 3、有经济利益与财产关系性质 4、社会关系性质,第二节 劳动关系主体及分类 一、劳动关系主体 1、概念: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劳动者是劳动主体,用人单位是用人主体。 2、从狭义来讲:一是雇员以及以工会

3、为主要形式的雇员团体,二是雇主和雇主协会。 1)雇员: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且从属这种权力的工作者。 2)雇员团体:因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职业协会。 3)雇主:由于拥有法律赋予对组织的所有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4)雇主组织:雇主协会,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接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中。 5)政府:维护者、制定者、雇主、提供者 二、劳动关系的类型 1、根据双方力量对比分类:均衡、倾斜、政府主导 2、根据构成形态分类: 1)个别劳动关系:人格上的从属、经济上的从属 2)集体劳动关系:明确的团体利益、独立自主性,第

4、三节 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一、合作的根源 1、合作: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遵守制度规则的行为。 2、根源:被迫、获得满足。 二、冲突的根源 1、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2、背景根源: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不平等、工作本身属性 三、冲突与合作 1、劳资目标的冲突 2、明显与潜在的冲突表现形式:罢工、不服从、退出 3、权利义务的协商 四、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1、文化因素 2、非文化:客观的工作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3、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策略的局限性、理解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5、,第二章 劳动关系管理的历史和理论,1,2,3,激进派质疑劳动关系和谐性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冲突,剥削产生的原因,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4,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及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劳动关系的最大特点,管理学形成的标志,劳动关系的三个层次,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动关系 1、暴力与强制 2、直接剥夺 3、宗主国与殖民地劳动关系发展不同步 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 1、劳资双方阶级对立 2、阶级斗争尖锐化 3、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 4、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 1、罢工斗争的

6、发展、工会组织的建立、社会主义运动的出现使劳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2、劳资矛盾的焦点如旧 3、政府调整和改变了劳资关系政策 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劳动关系 1、劳资关系领域是一个过渡期,从初期的国家干预向全面进入制度化、法制化 2、特点:工业民主化、集体谈判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出现;国家劳动行政管理工作发展;战争、危机、革命影响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劳动关系 1、缓和中有对抗,对抗中有合作,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不同理论学派与观点 一、新保守派(新自由/新古典,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美国 1、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能确保雇

7、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二、管理学派 英国 1、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三、正统多元学派 德国 1、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学者组成,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瑞典 1、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五、激进派 西班牙 1、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组成。主要关注劳动关系中双方的冲突以及对冲突过程的控制。,第三节 劳动关系理念的

8、溯源 一、劳动关系理论 1、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工业资本主义 二、马克思与资本主义理论 1、阶级和阶级斗争 2、剥削 3、异化 4、工会、国家和意识形态 5、两极分化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三、埃米尔迪尔凯姆与工业理论 1、劳动分工理论 2、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3、工业主义理论 四、马克斯韦伯和工业资本主义理论 1、劳动力市场和雇佣关系 2、精于计算的理性和官僚制的广泛传播 3、阶级和阶级斗争 4、矛盾的结局 5、工业资本主义理论内涵,第四节 劳动关系策略理论 一、管理思想的演变与劳动关系策略 1、思想:古典管理、行为科学(人力资源)、现代管理 2、策略:一元论、多元论、权威式;集体协商式、

9、员工参与式;工作策略、工会回避策略、混合策略 二、罢工与谈判理论 1、概念:罢工是工会在集体谈判期间组织雇员集体拒绝提供劳动服务的行为 谈判是资方和组织成工会的工人团体之间就就业条件和劳动条件的交 涉和协商。 希克斯罢工与谈判模型 三、劳资合作绩效理论 1、合作结构、工会的相对力量、公司的相对力量、合作强度、劳资关系的改变、组织约束 四、产业冲突理论 1、内容:工会模式、产业冲突论、工会角色论 五、策略选择理论 1、企业层级劳动关系的制度结构 2、外部环境 3、表现结果,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1,2,3,经济环境如何让改变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进行对比,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的主要内容,我国劳

10、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因素的主要内容,4,造成社会与经济结构巨大变化的主要趋势,在系统的观点中,劳动关系的环境划分方法,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主要内容,劳动关系的社会环境因素,5,简述技术环境所包括的内容,技术进步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 一、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 1、外部环境:在系统之外能够对劳动关系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条件因素。不可控或间接控制因素 2、内部环境:直接可控因素,工人工会、雇主和雇主组织、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当代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对环境因素的研究 环境因素、工作场所、个人因素 三、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关系发展的环境变

11、迁与趋势 1、国际化、自由化、全球化 2、中产阶级的兴起于产品需求的多元化 3、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4、政治民主化与法律规制缓和,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因素 一、社会经济结构与劳动关系 1、社会经济结构:一定的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成本,它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劳动关系与生产关系联系:前者是后者组成部分;后者是前者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统一;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下,后者主要指前者 二、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 1、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由两方面组成:以所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前者为经济制度,后者为经济体制。 2、经济体制:一个国

12、家经济运行的具体方式,它集中体现为资源的配置方式。分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三、市场状况 1、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构成市场当中三个基本要素关系。 2、劳动力市场最基本的形式使就业关系,第三节 劳动关系的政治法律环境 一、政治体制 1、劳动关系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制度、政府机构、政策;社会法制、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等。其中政治体制居于基础地位。 2、政治体制:国家的政治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分为集权和民主。 二、政府治理 1、治理:政府管理的过程,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 2、目标:建立和保持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 3、途径:公共政策 三、法律规制

13、 1、宪法层次、基本法律层次、一般法律层次、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劳动行政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的执行机关制定的行政规章,第四节 劳动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一、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1、微观,劳动关系具体工作场所中的社会文化环境 2、中观,具体的劳动组织或企业文化环境,主要是组织文化 3、宏观,社会秩序 二、社会发展的公平程度 三、社会阶层结构 四、社会文化状况,第五节 劳动关系的社会文化技术因素 一、技术变革是影响劳动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技术变革对劳动关系的另一影响是劳资互动关系的调整 三、科学提供知识,技术运用知识 四、技术因素是生产的硬件,主要

14、包括制造产品的工具和机器、工人的技术和工艺以及使生产和组织正常运转必要的管理技艺等。 五、技术环境的内容包括生产的工序和方式,第四章 劳动者与工会,1,2,3,劳动者阶层的发展趋向,工会理论的主要流派,驱使工会形成的原因,劳动者的分类,4,根据劳动者权利内容以及实现方式的不同,劳权的具体分类,劳动者的定义,工会组织的类型,工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主要作用,5,工会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工会在集体合同中的主要作用,第一节 劳动者的概念及其权利义务 一、劳动者的概念 1、不同学科视角中的:管理、劳动经济、社会学、人口统计、政治经济 2、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 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特征指标 1、控制、监管、

15、如何工作、培训、整体性、谁完成工作、关系的持续、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步骤 三、劳动者权利的性质与分类 1、性质:是一种经济权利 2、个别劳权,集体劳权 四、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和特点 1、个别劳权:就业权、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 2、集体劳权:团结权、集体谈判权、民主参与权、集体争议权 五、劳动者义务的内容和特点 1、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 2、忠实的义务,第二节 多样化的劳动者 一、劳动者分类 1、从技术含量看、从劳动者所属国别看、从劳动者就业所属单位的性质看、从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看,从劳动关系调整看 二、劳动者结构分析 1、

16、我国劳动者人数总量 2、劳动者的教育状况 3、劳动者的老龄化趋势 4、劳动者的社会阶层 1)原公有制企业工人的转变及现状 2)由农民转变而来的农民工的现状 3)劳动者阶层的发展趋向,第三节 工会的产生及工会理论 一、工会运动的历史回顾 1、处于自发状态的早起工会运动 2、马克思主义阶级革命思想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工会运动 3、两大对立政治框架下的分化的工会运动 4、全球化时代的工会运动 5、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国际工会组织 二、工会理论的主要流派 1、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工会理论 2、产业民主的工会理论,也叫费边主义的工会理论 3、制度经济学的工会理论 4、新古典经济学的工会理论 5、人力资源管理学派对工会的看法 三、组建工会的驱使因素 1、基于工作和工作条件的解释 1)疏远理论 2)忧患意识理论 2、基于雇员背景和需求的解释,第四节 工会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工会的概念 1、韦伯夫妇、劳动经济学、法律层面、马克思主义者、国际劳工组织 2、意义: 1)因劳动关系冲突而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