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明清思想家谢扶沟高中谢献华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794596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明清思想家谢扶沟高中谢献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3课明清思想家谢扶沟高中谢献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课明清思想家谢扶沟高中谢献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3课明清思想家谢扶沟高中谢献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3课明清思想家谢扶沟高中谢献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明清思想家谢扶沟高中谢献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明清思想家谢扶沟高中谢献华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黄宗羲梨洲先生,顾炎武亭林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温陵居士、百泉居士,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从命题角度上看,重点考查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背景条件、时代特征及其影响;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涉及。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把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联系,把握他们思想所反映的时代变迁;将明清之际的儒家与欧洲启蒙运动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及其原因。,新学与理学的区别,自先秦以来,儒学就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理想主义,二是经世传统。理想主义的儒学重视伦理,经世传统的儒学注重实用。值得注

2、意的是,伦理主义和实用主义正是理学与王学的分歧点。王安石与理学诸儒均有志于天下,但在究意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一问题上,王学主张直接实施一些畜国强兵的措施,而理学诸儒却沿着“修、齐、治、平”的路线坚持首先要正人心。,考点1、对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禅师、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

3、的“异端” 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诗文写作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李贽的思想主张:,(1)认为“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指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至论,反对以 孔子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学说,反对礼 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4)诗文: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5)批判封建礼教,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6)主张“革故鼎新”

4、,反对思想禁锢。,(7)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民本思想主张,黄宗羲(16101695年)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1)思想主张: 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

5、之大害 b: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c:臣民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 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而非君主。 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反映:清初工商业繁荣的情况),(2)影响: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的具体反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 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黄宗羲,顾炎武(1613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

6、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顾炎武亭林先生,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考点3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

7、、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原始的主权在民思想) 表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三人中最注重实学):如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涉及实用学问。,评价:脚塌实地的学风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1619-1692),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

8、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主要思想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强调“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社会根源 (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3)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心学体系,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2011天津卷)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

9、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2011年北京文综)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

10、度,【解析】D。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解析】C。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

11、的民主色彩,故选C项。,4.(2011金华模拟)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 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解析】王夫之猛烈抨击“孤秦”、“陋宋”就是抨击秦宋以及其他封建统治者以天下为私产的做法,选择C项。,【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一句肯定了国家安宁需要靠皇帝的统治,属于儒家思想对统治者的愿望要求,“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认为皇帝统治的不正确对天下造成了危害,因此要辩证的看待其思想的实质是希望君主的开明统治。明清时期中西

12、方之间的交流较少,材料中没有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A项排除;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但是没有成为主流思想,没有达到反封建的地步,B项排除;材料中主要针对的是君主的统治,没有勾画出社会其他方面,因此D项不全面。,6.(原创)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 先秦民本观念复兴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君主专制受到批判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 B C D,【解析】朱熹的思想强调尊重人的自然欲求,主张男女平等,体现了民本的思想,体现复古思想,正确,则体现了一种开新的思想。则在强调古代思想精华的同时,强调新的思想,属于“复古开新”。所以均符合

13、“复古开新”的思想,故选D。,下列观点,体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的有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解析】A。A 项“天下为主,君为客”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的主张;B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明代心学思想集大成者王守仁的主张;C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南宋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主张;D项是北宋理学开创者二程兄弟的思想主张。本题体现儒家思想新发展的是A项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大意是,天下百姓是主人,君主为客人(后面一句是“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王一生所努力做的事,

14、都应该是为了天下百姓),反映黄宗羲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结合时代特色)。,4.(2011年中山测试)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 )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解析】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仍然属于地主阶级,他们只是因为所处的时代,当时政治上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当时的中国士大夫们发出了限制君权的最强音,但他们的思想并没有形成一股社会潮流,也没有引发激烈的社会变革,所以他们并不是封建社会的背叛者,对于他们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也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用,仅为一家之言,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