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针灸医学会古籍读书会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794167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针灸医学会古籍读书会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华针灸医学会古籍读书会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华针灸医学会古籍读书会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华针灸医学会古籍读书会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华针灸医学会古籍读书会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针灸医学会古籍读书会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针灸医学会古籍读书会教学提纲(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華針灸醫學會古籍讀書會,時間:101-11-21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百症賦,原文:痙病非顱息而愈,臍風須然 谷而醒。,一、概述,定義: 痙證是以項背強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張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症。本證是以症狀命名的,雖可單獨發病,但尤多併發於他病過程中。 病名: 痙,古亦稱痓。,概述,歷史沿革: 內經奠定了外邪致痙的理論基礎。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痙項強,皆屬於濕”,首先把濕邪和痙病緊密聯繫在一起。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說明風邪也是導致痙症的重要外感因素。,顱息,【釋名】穴近耳部,古以耳為頭息脈會也,故名。一說息為囟(見針

2、灸大全)的傳誤,以穴近頭顱乳突囟而名。 【針灸大成】顱息 耳後間青絡脈中。銅人:灸七壯,禁針。明堂:灸三壯,針一分,不得多出血,多出血,殺人。 主耳鳴痛,喘息,小兒嘔吐涎沫,瘈瘲發癇,胸脇相引,身熱頭痛,不得臥,耳腫及膿汁。,【位置】頭部耳根後緣與耳後髮際之間,當翳風與角孫沿耳輪所連弧線的上1/3折點處。約與耳門穴相平。,臍風,小兒臍風是初生7 天內 內嬰兒出現的一種口撮唇緊、舌體強硬、吞咽障礙、口眼顏面牽引呈苦笑狀的疾病, 農村俗稱撮口風 , 該病病勢風險, 發病者治癒的極少。如見到臍邊青黑, 呼吸喘促, 汗出不止之凶症時, 必死亡。此病是由於小兒初生之時斷臍不潔, 導致風冷水濕之邪侵入臍中

3、, 蘊滯經絡, 使氣機失暢, 營衛不得宣通, 產生內風, 筋脈拘急, 傷於督脈和肝脾, 元陽衰敗而發。,然谷,【類別】滎(火)穴。 【釋名】舟骨粗隆部稱然骨,穴在其下方凹陷處,故名谷。或釋然為燃,穴屬足少陰腎經滎(火)穴,故名。別名龍淵(見針灸甲乙經)謂有水中龍火之象,義同。,【位置】足內側緣,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當公孫後1寸。,然谷,【針灸大成】然谷(一名龍淵) 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一云:內踝前,在下一寸,別於足太陰之郄,足少陰腎脈所溜,為滎水。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五呼,不宜見血,令人立飢欲食,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主咽內腫,不能內唾,時不能出唾,心恐懼,如人將捕,涎出喘呼

4、少氣,足跗踵,不得履地,寒疝小腹脹,上搶胸脇,欬唾血,喉痺,淋瀝白濁,胻痠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消渴自汗,盜汗出,痿厥,洞泄,心痛如錐刺,墜墮惡血,留內腹中,男子精泄,婦人無子,陰挺出,月事不調,陰痿,初生小兒,臍風口噤。,百症賦,委陽、天池,腋腫針而速散。,委陽,【類別】三焦下合穴。靈樞邪氣藏府病形:三焦合入于委陽。 【釋名】委,彎曲陽,指外側。穴當膝彎正中委中穴外側,故名。,【位置】膝彎部膕橫紋外側端,股二頭肌腱內側緣凹陷處,委陽,【針灸大成】委陽 承扶下六寸,穴在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膕中外廉兩筋間,三焦下輔俞,足太陽之別絡。素注:針七分,留五呼,灸三壯。 主腋下腫痛,胸滿

5、膨膨,筋急身熱,飛尸遁疰,痿厥不仁,小便淋瀝。,足太陽經筋,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指,上結於踝,邪上結於膝,其下循足外側,結於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於踹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并上結於臀,上挾脊上項。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於鼻。其支者,為目上綱,下結於頄。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於頄。其病小指支跟腫痛,膕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春痹也。,天池,【類別】針灸甲乙經:手厥陰、足少陽之會針灸聚英作:手足厥陰、少陽之會。靈樞衛氣:手

6、心主標在腋下三寸也。一說為心包募穴。 【釋名】天,指上部池,水池。穴居前胸乳旁,故名。,【位置】胸部乳頭外側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當第4肋間隙凹陷處。 。,天池,【針灸大成】天池(一名天會) 腋下三寸,乳後一寸,著脇,直腋撅肋間,手足厥陰少陽之會。銅人:灸三壯,針二分。甲乙:針七分。 主胸中有聲,胸膈煩滿,熱病汗不出,頭痛,四肢不舉,腋下腫,上氣寒熱,痎瘧,臂痛,目不明。,百症賦,後溪、環跳,腿疼而即輕。,後溪,【類別】輸(木)穴八脈八穴之一,通督脈。 【釋名】後,後方溪,溪谷,素問氣穴論:肉之小會為溪。穴居小指本節後赤白肉際處,故名。,【位置】手掌尺側,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後方赤白肉際

7、處。握拳時,當掌遠紋尺側端。,後溪,【針灸大成】後溪 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握拳取之,手太陽小腸脈所注,為俞木,小腸虛補之。銅人:針一分,留二呼,灸一壯。 主瘧寒熱,目赤生翳,鼻衂,耳聾,胸滿,頭項強,不得回顧,癲疾,臂疾,臂肘急攣,痂疥。,環跳,【類別】交會穴:素問氣府論王冰註:足少陽,太陽二脈之會。 【釋名】環為圓形,指臀部跳,跳躍穴在臀部,主下肢動作,故名。穴近髖關節,故又稱髖骨、髀厭、髀樞、樞中、樞合中。,【位置】臀部,股骨大轉子後上方凹陷處。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突起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折點。或于髂後上棘,坐骨結節與股骨大轉子突起部連線所圍成之三角形區的中央處定穴。,環跳,【

8、針灸大成】環跳 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足少陽太陽之會。銅人:灸五十壯。素注:針一寸,留二呼,灸三壯。指微云:已刺不可搖,恐傷針。 主冷風濕痛不仁,風遍身,半身不遂,腰胯痛蹇,膝不得轉側伸縮,仁壽宮患腳氣遍風,甄權奉勑針環跳,陽陵泉,陽輔,巨虛下廉,而能起行,環跳穴痛,恐生附骨疽。 。,附骨疽,凡毒氣深沉,結聚于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叫做附骨疽,又稱骨癰、貼骨癰。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稱。相當于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百症賦,夢魘甯,厲兌相諧于隱白。,十三鬼穴,一針鬼宮【人沖穴】 二針鬼信【少商穴】 三針鬼壘【隱白穴】 四針鬼心【大陵

9、穴】 五針鬼路【申脈穴】 六針鬼枕【風府穴】 七針鬼牀【頰車穴】 八針鬼市【承漿穴】 九針鬼窟【勞宮穴】 十針鬼堂【上星穴】 十一針鬼藏【男會陰、女玉門頭】 十二針鬼腿【曲池】 十三針鬼封【舌下中縫】,厲兌,【類別】井穴。 【釋名】厲,履(鞋),指足部兌,通銳,意為尖端。穴位於足趾的最前端,故名。,【位置】靈樞本輸:足大指內次指之端也,厲兌,【針灸大成】厲兌 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足陽明胃脈所出,為井金,胃實瀉之。銅人:針一分,灸一壯。 主尸厥,口噤氣絕,狀如中惡,心腹脹滿,水腫,熱病汗不出,寒瘧不嗜食,面腫,足胻寒,喉痺,上齒齟,惡寒,鼻不利,多驚,好臥。狂欲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黃

10、疽鼽衂,口喎唇裂頸腫,膝臏腫痛,循胸乳氣,膺伏兔,足外廉足肘上皆痛,消穀善饑,溺黃。,隱白,【類別】井(木)穴。 【釋名】隱,隱藏白,指白肉。喻其穴隱于赤白肉際處。,【位置】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1分處。,隱白,【針灸大成】隱白 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脾脈所出,為井木。素注:針一分,留三呼。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腹脹,喘滿不得安臥,嘔吐食不下,胸中熱暴泄,衂血,屍厥不識人,足寒不能溫,婦人月事過時不止,小兒客忤,慢驚風,,屍厥,病名。厥證之一。厥而其狀如屍的病證。 即屍蹷。出素問繆刺論。醫林繩墨厥謂屍厥之證,系元本空虛,及入廟堂塚墓,心覺驚閃,偶爾中惡之氣冒感卒然,手足冰冷,肌膚

11、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錯言妄語,牙關緊急,不知人事,卒然而中。宜以蘇合香丸灌之,再用二陳湯加蒼朮、香附、當歸、厚朴之類。” 即飛屍、卒厥。證治要訣厥:“屍厥,即飛屍、卒厥。”參見該條。 指神遊失守暴亡。素問本病論:“神遊失守其位,即有五屍鬼幹人,令人暴亡也,謂之曰屍厥。”,百症賦,發狂奔走,上脘同起於神門。,上脘,【類別】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 【釋名】脘,或作管,指胃腑。穴近胃脘上部,故名。,【位置】上腹正中線臍中上5寸處。當中脘上1脘,歧骨(胸劍結合部)下3寸。 。,上脘,【針灸大成】上脘(一名胃脘) 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上脘中脘屬胃絡脾,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素注:銅人,針八分

12、,先補後瀉,風癇熱病,先瀉後補,立愈,日灸二七壯,至百壯,未愈倍之。明堂:灸三壯。 主腹中雷鳴相逐,食不化,腹刺痛,霍亂吐利,腹痛,身熱汗不出,翻胃嘔吐,食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嘔血,痰多吐涎,賁豚伏梁,二蟲卒心痛,風癇熱病,馬黃黃疸,積聚堅大如盤,虛勞吐血,五毒痓,不能食。 。,經脈篇,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神門,【類別】輸(土)穴原穴。靈樞衛氣: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 【釋名】輸(土)穴原穴。靈樞衛氣: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位置】腕部腕掌橫紋上,

13、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當豌豆骨後方。,神門,【針灸大成】神門(一名銳中、一名中都) 掌後銳骨端陷中,手少陰心脈所注,為俞土,心實瀉之。銅人:針三,留七呼,灸七壯。 主瘧,心煩甚,欲得冷飲,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面赤喜笑,掌中熱而啘,目黃脇痛,喘逆身熱,狂悲狂笑,嘔血吐血,振寒上氣,遺溺失音,心性癡呆,健忘,心積伏梁,大小人五癇。,神門,【針灸大成】東垣曰:胃氣下溜,五臟氣皆亂,其為病互相出見,氣在於心者,取之手少陰之俞神門,同精導氣,以復其本位。靈樞經曰:少陰無俞,心不病乎其外,經病而臟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脫骨之端,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其臟堅固,邪不能容,容邪則身死。故諸邪皆在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參考資料,醫砭資料庫: v200602 鬼藥子編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