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_祝福课件

上传人:学无****5 文档编号:140793086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_祝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_祝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_祝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_祝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_祝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_祝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_祝福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民族魂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称他为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赞扬他的方向就 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赞誉鲁迅的 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一曲旧中国妇女的挽歌 祝福发表于1924年。

2、它是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中国妇女则是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以推进民主新文化的进程。,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

3、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三、词语积累 1.间或:副词。偶然;有时候。 2.踌蹰:也作“踌躇”。犹豫;停留,徘徊不前; 得意的样子。 3.瑟瑟:形容词,形容颤抖;拟声词,形容轻微的声音。 4.歆享:神灵享用供物。 5.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也作盘跚。 6.简捷:直截了当,也作“简截”;简便快捷。,简捷简洁 辨析:“简捷”强调直截了当或简便快捷。表示“直截了当”时亦可以写作“简截”。“简洁”则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7.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 8.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9.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

4、 10.中止:(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 【运用提醒】“中止”和“终止”都有停止的意思。“中止”指中途停止,强调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因外力而被迫停止。“终止”指结束、停止,强调因事情结束而停止。,【慧眼识真】 倘不得已,就该用一种替代的隐语,可惜我又不知道, 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 老黄猫玩够了那只灰色的耗子,突然一口咬下了它的头, 那耗子中止了挣扎。 判断【慧眼识真】中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并简单说明理由。 【分析】 正确。理由:不是最终结束,是中途停止的意 思。 错误。理由:这里是指耗子的生命结束,应该是“终” 而不是“中”,应该用“终止”。,分析肖像和语言描写对塑造

5、人物形象的作用 1.分别画出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和“我”最后见到祥林嫂时有关外貌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探究下列问题:她的外貌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提示:,有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从脸色的变化到眼珠的呆滞无光,是岁月沧桑在她身上烙下的深刻的苦难印记,说明祥林嫂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成了垂死的人。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肖像描写对于交代人物身份、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作品主题有着重要作用。在小说写作中,作者经常运用肖

6、像描写来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2.比较文中三次肖像描写,找出作者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提示: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耐劳。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临死之前: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在长期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悲剧命运),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

7、的,也是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无声控诉。,3.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祥林嫂语言的段落,并分析讨论这些语言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状态。 提示:祥林嫂与“我”的对话是她在长期严重的打击和折磨后,已陷入极度悲哀的情况下,向“我”提出灵魂的有无问题,反映了祥林嫂在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状态。对灵魂,她希望其有,以便死后一家人能在阴间团聚;同时她又希望其无,以免到阴间被锯开后分给两个男人。,祥林嫂对四婶讲“阿毛的故事”,表现了她失去爱子后的痛苦心情,以及对自己一时疏忽的自责的心理状态。 祥林嫂在鲁镇“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表现了她在生活的折磨下,麻木空虚的心理状态。 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表现了她已承

8、受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陷入恐怖深渊之中的痛苦心理状态。,(1)以人物作为行文线索。这种情节结构模式的特点是:叙述者在讲述他人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相互渗透。本文中“我”的作用是:不但成为鲁镇社会与小说人物活动的摄像机,而且实现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远距离观照。,(2)形象的肖像描写。小说在刻画祥林嫂时,综合运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 (3)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悲惨的命运。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了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分析环境描写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1.阅读文章第1、2段,分析其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示:通过“年年

9、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2.讨论分析结尾部分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描写的作用。 提示:这段景象描写是由回忆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豫备

10、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于完善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 罪恶本质 1.阅读第1、2段,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置 于“鲁镇”这个“舞台”上来演绎,“鲁镇”是一个怎样 的地方?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提示: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

11、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如,当“我”离开五年之后重回鲁镇时,最强烈的感觉是一切“没有什么大改变”;准备“福礼”的是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人们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对神的祈求上。,2.阅读祥林嫂被抢走部分,回答: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意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 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

12、没有丝毫是对祥 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 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 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 而且表现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 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 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想表达的意思是找到像 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鲁四老爷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3.请同学们阅读祥林嫂被迫改嫁这一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为什么只

13、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提示:祥林嫂似乎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四婶还提起她,也仅仅是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为后文收留祥林嫂埋下伏笔。,(2)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了什么? 提示: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死了丈夫还要受制于婆婆。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也可认为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认为改嫁是耻辱的。),4.讨论分析使祥林嫂受到的致命打击是什么,说说这次打 击让祥林嫂陷入

14、怎样的处境。 提示: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你放着罢,祥林嫂!”使 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 四婶仍不让她沾手。其实,四婶的背后是鲁四老爷的话: “败坏风俗”,“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正是鲁四老 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 她逼向死地。祥林嫂受到打击后“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阅读时注意这一段的重点词和关联词语)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表明了她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这血淋淋的事实深刻地说明了: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求死

15、不能的境地。,5.请同学们探究讨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能否避免。 提示: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这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主观原因:沉溺于丧失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生活丧失信心。 客观原因:小说中写到的其他人物,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本文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里,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16、。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四周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国人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内涵挖掘: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这是一个横亘在许多人面前的一道题目,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正是责任让鲁迅成了不屈不挠的斗士,成了中华的“民族魂”。责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但也有许多人承受了,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强烈的责任心使他们永远不朽。 应用角度:“理想和现实”“选择”“爱国”“责任”等。,鸭的喜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