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0789511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7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小学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小学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小学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小学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统编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一、单元内容总述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一篇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和“习作:写日记”以及“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的内容都和秋天有关联,每一篇课文都有浓浓的秋意,无论是秋山、秋雨、秋还是秋天的声音,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学本单元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秋天的美丽风景。三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带给我们的方便。“

2、习作:写日记”让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内容,明白写日记就是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明白、通顺地记录下来。“语文园地”,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三首3山行中,诗人眼中的秋天并不是萧瑟的,而是满目艳丽,给人美的享受。赠刘景文中描写了秋末的景,诗人也没有用悲秋的文字,而是用橙子和橘子艳丽的颜,描绘了一幅硕果累累的秋收景象。夜书所见通过对儿童挑促织的描写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1.认识3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39个字,会写27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三首古诗以及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3.引导学生有

3、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秋天的美好,在朗读、理解中积累语言;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欢和赞美。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2本篇课文描写了在上学的路上那条铺满金梧桐树叶的小路。一条普通的小路,在作者的描绘下,成了一条令人向往的小路,一条有趣的小路,使整篇文章充满了童趣。秋天的雨2本文是抒情散文,题目是“秋天的雨”,但其实就是写秋天。作者主要抓住秋天的特来描写秋天,无论是秋天的雨、秋天的田野、秋天的菊花,还是秋天小动物的活动都显得十分生动有趣,让人不由地喜欢上了秋天。听听,秋的声音1那些在大自然中很普通的声音,在作者的耳朵里却成了美妙的音乐声,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多么美好。习作1写日记1.能借助例文并结

4、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2.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语文园地1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2.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3.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4.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手势和坐姿,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和整洁。5.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 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5、”。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

6、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导入( )分钟新课教学( )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3.(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 (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7、 (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池 (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夕 (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思 (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4.交流秋天:

8、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季节。你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或你的感受吗?(课件出示6)秋景,学生自由交流。5.导入课题: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6.(课件出示7)古诗山行,学生自由朗读。7.简介作者。(课件出示8)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

9、放、旷达、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2.(课件出示9)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4.检查交流情况。(课件出示10:生字)hn

10、 jn xi shun 寒 径 斜 霜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径”。(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11、12) 山行:在山上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石径:石头铺的小路。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

11、于二月花。教师点拨“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产生,生出(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课件出示13)有关片。(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14:)寒 径 斜 霜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塞寒”“经径”“雷霜”。加一加:“余+斗=斜”。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1)“霜”:“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2)“寒”字的下面不是两点水。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斜”是左右结构的字,“径”要写得左窄

12、右宽;“斜”要写得左右等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下长而宽;“寒”上窄下宽。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初解诗意。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诗人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静下心来,来细细地品味,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2. “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深秋)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霜叶、寒、晚表示季节)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

13、人家、枫叶、霜叶)3.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4.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5.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之情,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车)6.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7. 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让诗人更动心的是深秋的红叶!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和二月的红花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的艳丽,还具有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二)深入体会。1.教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远处山林中诗人杜牧乘坐的轿子正慢慢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2.(课件出示15)多媒体出示情境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一个“远上”写出了“山”的绵延起伏;一个“寒”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