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国民经济的波动教学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782497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国民经济的波动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第十一章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国民经济的波动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第十一章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国民经济的波动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第十一章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国民经济的波动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第十一章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国民经济的波动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国民经济的波动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国民经济的波动教学教材(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新旧体制的摩擦与国民经济的波动,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二、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国家的宏观调控,三、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价格改革闯关,(一)经济体制改革迈开重大步伐,(二)“巩固、消化、补充、完善”已出台的改革措施,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一)经济体制改革迈开重大步伐,1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以计划体制为重点,计划体制改革: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改变宏观调节方式,除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经济活动要实行指令性计划外,对大量的一般经济活动实行指导性计划,对饮食业、服务业和小商品生产等实行市场调节。国家管理国民经济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更多地运用经济

2、调节手段,力争使各种经济杠杆相互协调。,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方面,对国家统一分配调拨的煤炭、原油及油制品、钢材、卷烟、军工等重要产品,以及对重点物资的铁路货运量、部直属水运货运量、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实行指令性计划。各部和省可对本行业或地区少数重要工业产品下达指令性计划。企业在确保完成国家计划和供货合同的前提下,超产部分可以自销;国家下达指导性计划的产品,由企业按照国家计划指引的方向,自行安排生产销售;国家不下达计划的产品,实行市场调节。,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国家只对预算内拨改贷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纳入国家信贷计划的基本建设,以及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安排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实行

3、指令性计划,并放宽预算内建设项目审批权限,简化审批项目手续。,劳动工资方面,国家对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企业可以根据完成计划的情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增加或减少工资总额。,文教卫生方面,对研究生、高校本专科、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人数和毕业生分配人数,由国家或地方下达指令性指标。各高等院校在完成国家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可以接受委托培养或联合招生。改革科研单位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国家和各级地方、部门着重抓好全社会的财力、物力、人力、外汇的平衡,安排好经济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重点、地区布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幅度、农轻重、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

4、等重大问题。同时完善计划体系,搞好长期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以5年计划为主要形式,简化年度计划,制定长期计划;编制地区规划、行业规划、国土规划和专项规划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以便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的权力和责任,更好的体现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它的实施,使全国财政体制逐步走向统一化,并开始改变了过去按企事业单位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办法,为过渡到完全分税制的体制创造了条件。,金融体制改革,为了打破下达资金管理中的“供给制”和“大锅饭”,从1985年起,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存实贷、相互融通”的原则,以

5、调动专业银行吸收存款的积极性。国家初步利用利率杠杆,调控国民经济。,2价格改革,农产品价格,取消了对主要农副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将粮食的统购价、超购加价改为按“倒三七”比例计价,简化了计价办法。将农村粮食销售价格提高到与收购价持平,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国家在农村高价收购、低价出售的不合理现象。放开生猪、蔬菜等鲜活食品价格。,铁路运输价格,提高了100公里以内的硬座票价和200公里以内的货运等短途运价,初步改变了铁路短途运价与公路运价、水运价格比价不合理的状况,促进了公路、水路为铁路分流,有利于运输结构的调整。,工业品价格,放开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1985年4月放开了缝纫机、国产手表

6、、收音机、电风扇,1986年8月又放开了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中长纤维布、80支以上纯棉纱及其制品。对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属于企业自销的和完成国家计划后的超产部分,一般在不高于或低于国家统一定价20%幅度内,企业有权自订价格或由供需双方在规定的幅度内协商定价。,3工资改革,将机关、事业与企业单位的职工工资纳入不同的分配轨道。前者将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财力情况直接进行调整,后者的工资增长由职工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结构工资制,1985年起,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废除了50年代建立的等级工资制。即把

7、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技术岗位)工资和年功工资三个部分,分别规定工资额,再组合为职工的标准工资。,企业工资制度,基本原则是将职工的收入与职工个人的贡献和企业的经营效果挂钩。1985年,大多数企业实行了奖励基金随同本企业经济效益浮动的办法。大约有1800万职工进行工资总额同企业生产成果获经济效益浮动的试验。与此同时,还扩大了企业在工资奖金分配上的自主权。,4加快城市综合改革,1985年,城市综合试点改革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与搞好企业内部改革相结合,增强企业活力;二是进一步发展横向联合;三是开始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开放消费资料市场,组织生产资料市场和技术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

8、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着手进行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和改进宏观管理。,5扩大对外开放,继1984年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和海南岛后,1985年国务院又决定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州,继后又将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开放地区,加速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二)“巩固、消化、补充、完善”已出台的改革措施,1“七五”计划的改革总体部署,1985年改革存在的问题,政府在年初开始的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各项措施见效缓慢。在这种形势下,为避免大的震动,已经制定的一些改革方案,特别是价格改革方案

9、未全部到位。价格改革中,放开价格的部分下游产品居多,上游产品计划部分较大。这年的物价上涨,不仅不能使价格体系趋向合理化,反而造成上游产品价格差位复归。,“七五”计划对改革的部署,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整个“七五”期间经济发展和基本建设要适度,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建立新的经济体制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二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三是逐步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建立健全间接调控体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是:

10、“七五”的前两年,改革的重点是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从宏观上加强、完善间接调控体系,价格改革不再采取大的措施,落实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各项规定,减轻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负担,增加他们的活力。“七五”后三年,要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完善间接控制,搞好生产资料价格的改革,完善税制,改革金融体制。,21986-1987年的改革,实行“巩固、消化、补充、完善”的八字方针,首先,着重加强宏观管理。一方面对必要的行政手段适当的给予强化,另一方面继续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间接调控特别是运用金融手段实现调控的作用。(加强和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消费基金管理,加强外贸、引进和外汇外债管理。

11、),其次,消化补充已出台的价格改革和工资改革。价格方面,适当调整个别地区、个别粮食品种的粮食价格,努力稳定蔬菜等副食品价格。对为上年副食品价格改革让路,以及突出不合理的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工资方面,适当解决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职务工资中不合理的“平台”和低工资人员的突出问题;允许继续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制度的国营企业,按每人每月平均7.5元的额度列入成本;调整了部分地区的工资区类别。,第三,发展横向经济联合。1986年3月26日,国务院发出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的若干问题的规定,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物资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据此相继制定了有利于推动横向联合的具体暂行

12、办法。到1986年年底,全国建立起来的横向经济联合组织有3万多个,形成了24个横向经济联合网络,组成了一批像一汽集团和二汽集团一样的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的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搞活大中型企业,1986年:企业改革主要是进行企业内部的改革。一是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二是实行多种形式的企业经济责任制。对部分对大中型企业试行经营承包、投入产出包干和税后利润递增包干等办法。对国营小型工商企业,实行租赁或承包经营。三是改革企业劳动制度,改固定工为合同工。,1987年:对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经营承包的经济责任制。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尚未发生根本变化、资源配置效益不能显著改善的情况下,通过企业承

13、包,进一步向企业放权让利。1987年底,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的承包面已达到78%,大中型企业达到80%,其中一些省市已达到85%以上。,(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价格改革闯关,1. 1988年改革:最初设想,鉴于新旧体制摩擦加剧,通货膨胀问题比较严重,1987年9月的计划工作会议和经济体制改革会议,决定把紧缩财政、货币,控制需求、稳定物价,增收节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作为1988年经济工作的方针。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以搞好企业承包经营、深化企业改革为中心,同时进行计划、投资、物资、外贸和金融体制配套改革。,21988年出台的改革措施,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外贸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沿海发

14、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利用人力资源丰富、费用低廉、劳动力素质比较高的优势,在沿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以及劳动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沿海加工业要坚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避免与内地争原料;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在吸引外商投资上,大力发展三资企业;进一步搞活企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主力军的作用。,与沿海发展战略相配套的改革:(1)推行以外汇承包为核心的外贸体制改革;(2)扩大沿海地区对外向型经济的管理权限;(3)进一步扩大沿海经济区范围,这次划入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共140个市、县,其中包括杭州、沈阳和南京3个省会城市。,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物资、财政、投资体制等配套改革,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15、。1988年2月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条例,规定了全民所有工业企业承包经营的原则、内容、基本形式和有关政策。交通、建筑、农林、物资、商业、外贸等行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也照此条例执行。这个条例的颁布,统一规范了承包经营的办法,推动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完善。,改革物资管理机构,促进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1988年结合国务院机构改革,取消国务院各部门管理物资的职能,国家计划分配的物资,直接分配到使用企业。这样,削弱了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也为克服物资流通中的条块分割,促进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条件。,改革投资体制。从1988年起,中央管理的基本建设决

16、定实行基金制,即将国家财政的建设性预算支出,作为固定资金渠道,构成基本建设资金,与其它财政支出分开,实行专款专用。组建国家专业投资公司,以向国家承包建设任务的方式经营本行业中央投资的经营性项目的基本建设投资。,实行财政大包干。为了稳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调动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国家决定在原有体制基础上实行财政大包干的办法。对全国除西安、广州两市外的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分别实行6种不同的财政包干办法。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与旧体制主要的区别,在于财政收入较上年新增部分让地方得到更多的好处。,价格改革闯关,从1988年第二季度起,中国最高决策层作出迎着风险、迎着困难上,加快价格改革步伐的决定。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价格改革和工资改革的统盘方案。,第九次政治局全体会议前后,价格改革加快了步伐。到7月底,国家相继出台的价格改革项目包括:提高粮食、油料、蚕茧、黄红麻、甜菜、茶叶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煤、电、油等能源价格;放开猪肉、白糖、大路菜和鲜蛋4种主要副食品价格,实行改暗补为明补;向上浮动彩电价格,扩大棉纺织品上浮价格,放开和调整部分烟酒价格,下放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