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0751544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二、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A 锐不可当(阻挡、抵挡)B馈退(馈败)C歼灭(消灭)三、填空。消息,主要包括标题、 、导语和主体等几部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是从 至 。主体是从 至 。四、阅读。(一)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分析下列句中加黑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1 人民解

2、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百万:不含:均是:2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封锁长江。较为:然:一切:五、选做题。我们的老顾问余凤英离休了。她老早就说过,离休的时候要送给我们一件注着特别感情的礼物。那天她来了,抱着一盆自己亲手栽培的马兰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窗台上,深情地说:“马兰花,一看到它我就不由想起了延安。”余老太太是个“老延安”,特别喜欢马兰花。她家的小院里从不种玫瑰,也不种丁香,更不种什么柱顶红之类,却栽种着一簇簇的马兰花。春天,马兰花蓬蓬勃

3、勃地生长,十分惹人喜爱。特别是那修长苍劲的叶子,托着盛开的蓝而带有紫纹的花瓣,活似一张张乳燕的小嘴。花虽不艳,却散发着沁人的清香。这时候,余老太太的心就像盛开的马兰花,温柔的笑总是挂在饱经风霜的脸上。你若带孩子到她家作客,她准会拿出好多用马兰花编成的小动物,诸如花蝴蝶、青蛙、鸽子等等。孩子乐得直跳。大家都说,余老太太与马兰花有着特别的感情,并把这感情与她不肯随便扔掉半块纸头的老习惯联系在一起。可谁也说不清这事的缘由。最近我才了解实情。当年余老太太大学刚结业,地下党把她从上海送到延安。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边区纸张奇缺,组织上把她分配到一家印刷厂工作。当时的用纸要自造。每一天,她把不知道经过

4、多少人的手做好的纸浆刷到粉白光滑的墙上,干了再取下来,拿去印报纸,出刊物书籍,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件。巴掌大的纸头都十分金贵,谁也舍不得扔掉。余凤英那时逐渐与马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除了培育马兰花,还学会了用马兰草编制各种各样的玩具,送给延安的孩子。马兰花热烈地开着。那墨绿的叶子,那略带紫纹的蓝色花朵,朴素而雅洁。1 文中应填入下面四句话。请在题后的方框内依次填上最合理的序号。她的马兰花留在办公室的窗上。余老太太离休了还是闪烁千秋万代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前的一种进取精神那不只是一盆花这四句话的顺序应是:2 标点运用。 中“老延安”加引号的作用是。关于文中第三自然最后一个标点

5、符号的用法,下面有两种意见,其中正确的一种是 。A 这种用法是正确的。B 省略号后面还应当再加一个句号。3 修辞方法。文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它的比喻词是( ),喻体是( )。4 下面是关于这篇短文中心意思的概括,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表现了马兰花清香而朴素的特征。B 说明余凤英喜爱马兰花是为了用马兰草给孩子编制玩具。C 表现了余凤英晚年非常怀念在延安的生活。D 表现了老一辈意味深长地把奋发向前的进取精神传给下一代。六、作文。1 范围:写人的记叙文。2 要求:运用正面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活动)与侧面描写(人物衬托)相结合的方法,夹叙夹议,来刻画人物。3 参考题目:受人尊

6、敬的(老校长)为四化争分夺秒好(爸爸、妈妈、奶奶)他(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她)变了(人物的个性特点)的(称呼)【例文】生活的浪花黑色的送煤老汉汗水淋漓不止。黑色的汗水,带着黑色的煤尘,沿着铜黑的脸膛,渗入了黑色的纹沟;乌黑的大手,紧紧地攥着油黑发亮的车把;黑色的身躯,拉着黑色的煤车。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送煤老汉,正艰难地拉车上桥,敦实的腰背躬成了直角。潮湿的路面上,留下了一长串黑脚印和车辙印一条老汉辛劳的轨迹“直角”终于恢复原状了,老汉停车抹了一把汗,凝视着前方,黑眸子闪出了欣喜的光芒,接着,他又下桥上路了。他太平常了,平常得如同大海里的一朵微微的浪花,不炫耀,不引人注目。“啪!”两块蜂

7、窝煤颠出了破旧的木格,一沾地,便四分五裂了。老汉丝毫没有察觉,依然前行。他又聋又哑,世界对他说来,永远是悄然无声的。车辆碾着残存的碎煤块,轮底扬起一阵阵黑雾,路面上便出现了数道交错的渐渐淡去的墨线。老汉拉着煤车,走大街,穿小巷,挨家挨户地送煤。他没有文化,既聋且哑,长年累月地送着煤,淌着汗。拉着满载的煤车出店,拖着空车回店,再装,再送,他就是这样毫无怨言地终年操劳着。人们对他也都怀有特殊的感情,虽无需启齿道谢,但每次总是向他报以感激的微笑,或送上一杯解渴的茶水。老汉满足了,每当这时,他才深深感到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人们需要他。于是,送煤的疲劳被甩到脑后,他又信心百倍地拉车启程了。然而,他终于感

8、到老了,虽说退休年龄刚过,他想到过退休,但煤车还没有新主人,人们依然需要他,他也乐意坚持下去,但年龄终于使他力不从心了。一天,送煤途中,一阵目眩,他栽倒了洁净的病床上,躺着这位黑老汉倔强的身躯。他微微地睁开了双眼,望着周围的人们,望着那些店里的年轻人,目光深情而灼热,青筋直暴的大手,颤动着。他那期待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些青年身上,双唇一张一翕,喉结蠕动着,发出断断续续的几声嘶哑的“啊啊”声,略略抬起手掌,紧紧地握着青年们的手洁白的床单蒙住了黑老汉的身躯。从此,周围的居民只得顶风雨,冒寒暑,自己拉煤了。人们拉着黑老汉拉过的煤车,艰难地上桥,走街穿巷,每个人都在怀念着这平凡的黑老汉。“他如此平常,

9、却又如此重要啊!”望着那油黑发亮的车把,店里的青年们深沉地思索着。答案:一、二、C三、消息、电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四、(一)议论。这段议论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一方面突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另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其军队没有斗志的军情。这样写增强了这篇消息的思想性。(二)1 百万:从内容看,中路30万,西路35万,东路35万,约合百万。交代了人民解放军渡江的人数,同时,写出了解放军的所向披靡的气势。不含:不包括。因九江当时尚未解放,这样写体现了消息必须真实准确的特点,不会产生歧义。均是:都是。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战线之长,烘托出战绩辉煌。2 较为:比较。与上文中路军、西路军相比,抵抗比较顽强。同时呼应上文“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说明敌人确实负隅顽抗,做了垂死挣扎。然:但是,表示转折。充分写出人民解放军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的气概,也说明敌人的抵抗终究抵挡不住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一切:所有的。写出敌人失败得非常彻底,说明人民解放军力量强大。五、2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A 依次是:似(或“活似”),乳燕的小嘴(或“小嘴”、“一张张乳燕的小嘴”) 4 D六、见例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