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导学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0751505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导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3《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导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导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最后一次讲演》课堂导学设计.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最后一次讲演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这是一篇讲演词,口语性很强。口语可以充分利用面对面的条件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可以充分发挥语调的抑扬顿挫,可以用平实简洁通俗的语句收到斩钉截铁的效果,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把某个意思充分展开,充分强调,不仅不令人感到哕唆重复,还会使人感到印象格外的明确。如“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与“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两句相比较,前一个句子是由两个感叹句组成的,口语性很强,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语气上:歌颂英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遗余力。用语上,一系

2、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敌人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3把握重点: 口语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1)人称代词不断变换,晓畅地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面对敌人,闻一多先生直呼“你”(指代国民党特务)、“你们”(指代国民党反动派),直接向敌人发起进

3、攻,表达愤怒的感情。又连用“他们”(指代国民党反动派),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同时用“我们”(指代革命人民)的称呼,以表达对人民力量的呼唤,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的密切情感。总之,人称的不断变换,表达出演讲者强烈的爱憎,鲜明的立场。 (2)句式的灵活运用,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例如:“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一个问句,三个感叹句,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憎恶之情。一个反问句,答案已在其中,激发了听众的共鸣。文中有40多个感叹句,有愤怒的控诉,辛辣的讽刺,有对李公朴的赞扬,对人民力量的歌颂,还有对光明前途的展望,对革命青年的号召。 (3)反复、排比、对比

4、的运用,更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如反复句:“无耻啊!无耻啊!”“你们完了,快完了!”通过反复咏叹,强化了感情。排比句:“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句式严整,增强了气势。对比句:“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情感迥异,态度鲜明。 (4)褒贬色彩的词语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演讲者强烈的爱憎。如“光荣”“光明”“无限的光荣”这些褒义词,高度赞颂先烈,颂扬人民的力量。而“无耻”“卑劣”“疯狂”“末日”“暗杀”“屠杀”“恐怖”“挑拨离间”“蛮横”等贬义词,则表达出对敌人强烈的谴责与控诉。 4攻克难点: 讲演词的基本特点。 讲演词又叫演说

5、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第二,观点集中、鲜明。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的即兴演说,但演讲的思路非常清晰。这是演讲稿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演讲内容的思路混乱,是不能激励听众的。这篇即兴演说先是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恶行径,颂扬李公朴及昆明人民为民主和平而

6、斗争的精神。然后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阐述中心论点。最后号召人民起来奋斗,表达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整篇文章的结构完整,一气呵成,体现了演讲词的基本特点。 5质询疑点: 1“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恐怖”本是形容词,句中的前一个“恐怖”活用为名词,是指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恐怖局面(包括恐怖气氛);后一个“恐怖”是指敌人内心的恐惧。这句话深刻地剖析了敌人的心理,揭露了敌人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 2“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这是一个因果倒置的复句。作者将“正义”人格化,用拟人手法表示“果”;原因是“真理永远存在”

7、。全句强调了正义必胜,真理永存的坚定信念,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3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是课文的结束语,共两句。据李公朴先生的夫人张曼筠回忆,有一次李公朴先生对她说:“我今天跨出了这道门,不知道能否跨进来。”闻一多的两句话与李公朴说过的话可谓异曲同工,也可以说是移用并深化了李先生的话。这话字字如金石,掷地有声。它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彻底革命精神。读着这两句话,我们似乎看见闻一多先生正在慷慨陈词,言辞气壮山河、声震寰宇;先生的形象顶天立地;先生誓为争取民主和平而不惜牺牲的丹心可鉴。而事实证明,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