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

上传人:9786****8129 文档编号:140751488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X 页数:358 大小:5.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58页
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58页
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58页
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58页
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评报告书(3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环评证乙字第2303号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报批稿)委托单位:黎川县水利局评价单位:江西南大融汇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前 言自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治理和开发江河流域抚州市水利等有关部门对境内主要河流进行了大最的调査研究与流域(区域)规划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流状况的变化及治水思路的不断调整与完善,现有流域综合规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主要表现为:(1)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完善,全市中、小规模圩堤绝大部分未达规划标准要求,部分城镇防洪标准较低,主要支流缺乏流域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众多病险水库尚需尽快加固除险,抚

2、河干流及重要支流河道亟需治理等。(2)区域供水、灌溉、水力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工程 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仍然存在且有加重趋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仍占有较大比例。(3)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任重道远。(4)流域管理薄弱,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有效指导流域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灾害,维护健康河流、促进人水和谐,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水利支撑和保障,迫切需要依法对我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修编。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44号)、水利部关于开展长江和西南诸河流域

3、综合规划修编的通知(水规计函2005174号)文件精神,全国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展开,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江西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是全国以及长江、珠江流域规划修编的一部分,抚州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是全省规划修编的一部分,黎滩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是抚州市江河流域规划修编的一部分。根据委托单位(黎川县水利局)的要求,本次只针对黎川县境内的黎滩河流域范围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黎川县境内以外的黎滩河流域范围不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黎川县水利局委托江西南大融汇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境

4、影响报告书。评价单位接受任务后,立即成立规划环评项目组,在分析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规划特点、区域环境功能与环境现状特征等,编制了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流域(黎川县境内)综合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规划编制单位、黎川县水利局、城乡规划局、国土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环保局、农业局等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目 录前 言I目 录I1 总则11.1 编制依据11.2 评价原则61.3 评价目的61.4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时段71.5 流域功能定位81.6 环境保护目标101.7 环境敏感目标111.8 评价标准141.

5、9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171.10 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192 流域概况212.1 自然环境212.2 社会环境概况302.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合治理现状313 规划分析343.1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343.2 规划目标和任务363.3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383.4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水资源供需分析383.5流域综合规划内容41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784.1 水文水资源调查与评价784.2 现状调查与评价844.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024.4 流域环境敏感区调查与评价1344.5 “零方案”下流域环境发展趋势分析1394.6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415 流域环境

6、影响回顾性评价1425.1 历次规划实施情况1425.2 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回顾性评价1425.3 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1695.4 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1715.5 需重点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2036 “三线一单”2046.1生态保护红线2046.2 环境质量底线2086.3 资源利用上线2086.4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2097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指标体系2117.1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2117.2 评价指标体系2148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188.1 水文水资源影响预测与评价2188.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228.3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2328.4 土地资源影响预测与

7、评价2468.5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488.6 环境敏感区影响预测与评价2528.7 流域可持续发展影响预测与评价2539 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2579.1 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2579.2 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2589.3 规划实施时序的环境合理性分析2599.4 规划与流域“三线一单”的协调性分析2599.5 规划与法律、法规、政策的符合性分析2639.6 规划与黎川县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689.7 规划与同层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2689.8 规划实施环境保护目标可达性分析26910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与跟踪评价计划27310.1 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7310.2 生态保护对策措施2

8、7510.3 社会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8010.4 环境敏感区保护对策措施28210.5 环境监测方案28410.6 跟踪评价方案28810.7 规划开发强度分析29110.8 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29210.9 下阶段工作建议29311 公众参与29411.1 公众参与俄 概况29411.2 公众参与过程29411.3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29911.4 其他公众参与情况29911.5 公众意见处理情况29912 执行总结与建议30112.1 评价内容和重点30112.2 评价范围与时段30112.3 环境保护目标30112.4 流域“三线一单”30312.5 规划分析30412.6 环境现状3

9、0512.7 流域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30712.8 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33312.9 规划的合理性33812.10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与跟踪评价计划34012.11 公众参与34212.12 综合评价结论343附 图:附图一 地理位置图附图二 黎川县流域内村镇分布示意图附图三 黎川县水系分布示意图附图四 黎川县遥感影像图附图五 黎川县河道剖面图附图六 黎川县生态敏感区分布图附图七 黎川县引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图附图八 黎川县水库分布示意图附图九 黎川县生态红线图附图十 黎川县水电开发分布示意图附图十一 黎滩河流域灌区及防洪工程分布示意图附图十二 水电站与生态红线图位置关系图附图十三 地表水环境质量

10、现状监测分点图附图十四 底泥和声环境监测点位图附图十五 黎川县流域内生态环境跟踪监测布点图附图十六 黎川县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十七 黎川县植被类型分布图附 件:附件一 委托书附件二 执行标准确认函附件三 三场一通道证明附件四 龙安河流域规划、原黎滩河流域规划批文附件五 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报告附件六 水电站取水许可证附件七 水电站清理整改通知附件八 审查意见附件九 审查小组名单、参会人员登记表、专家签到表附件十 专家意见修改清单V1 总则1.1 编制依据1.1.1 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11、2018年12月29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7 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 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 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8月27日修改);(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12、12修订);(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1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1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8);(1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8年3月19日修正);(17)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66号修订);(18)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令第687号令重新修改);(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3.12 修订);(20)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

13、1修订);(2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修正);(2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2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24)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年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2018年1月1日起施行);(25)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2011年林业局令第27号);(26)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7150号);(27)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令2011第1号);(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3年第5号修订)等。1.1.2 地方法律法规、规范

14、性文件(1)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1);(2)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2012.3);(3)江西省水资源条例(2016年6月1日起施行);(4)江西省渔业条例(2012.7);(5)江西省实施办法(2012.11修订);(6)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202号,2012年11月20日);(7)江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005年5月1日起施行);(8)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赣府发201821号)。1.1.3 相关规划及政策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3);(2)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3)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公告2015年第61号);(4)“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5)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国函2011167号);(6)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2010.10);(7)“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