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0750877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X 页数:11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德州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德州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德州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德州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州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州语文九年级下文言文.pptx(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第1篇 公输,考情检索:六年未考考查热度:,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墨子公输。本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 2墨子,名翟,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墨家学派创始人。,二、通假字 1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抗拒,阻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通“屈”,理屈),考点梳理,三、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名词用作动词,坚持道义) 2虽杀臣,不能绝也(形容词用作动词,杀绝,斩尽) 3义不杀少而杀众(少:形容词用作名词,少数人)(众: 形容词用作名词,多数人) 四、古今异义 1虽杀臣,

2、不能绝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古义:好;今义:善良),五、一词多义,语气词,六、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起于鲁 起:出发,动身 2再拜拜了两拜 3邻有短褐 褐:粗布衣服 4然胡不已乎 胡:为什么 5请说之 请: 允许 6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用来的方法,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8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敝舆:破车 9舍其文轩 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10九设攻城之机变 九:多次,七、解释重点文言虚词,指示代词,词,但是,表承接,到,八、判断特殊文言句式 1宋何罪之有? 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宋有何罪? 2胡不见我于王? 倒装句,应为:胡不于王见我? 3吾既已言之王矣。

3、省略句,应为:吾既已言之(于)王矣。,九、问题探究 1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 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公输盘和楚王不敢轻举妄动,迫使楚王打消攻宋的念头。 2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请从论辩技巧方面简要分析。 采取迂回战术。先不直接陈述事由,而是用类比手法,诱使对方亮明观点,然后进行反驳。 32018预测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和“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兼爱”是“爱他人”,博爱之意。非攻:不发动战争,不攻伐侵略。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才能消除对立,和睦共

4、处。这两者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即时过关 2018原创阅读公输选段,完成问题。(15分)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楚王问其故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虽杀臣,不能绝也 (4

5、)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原因,缘故,入侵,尽,完,破车,2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A乃记之而去B辍耕之垄上 C子墨子九距之 D公输盘之攻械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D,(如果)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文中画线句“吾不言”中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3分),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的器械用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他意识

6、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心,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第2篇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情检索:2016年考查课内阅读考查热度:,一、文学常识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提出了“仁政”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考点梳理,二、通假字 1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2曾益

7、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梗塞,不顺) 4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三、词类活用 1苦其心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2劳其筋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3饿其体肤(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4空乏其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贫困(之苦) 5所以动心忍性(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6人恒过(名词用作动词,犯过失),四、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2委而去之 委:放弃去:离开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文中是“限制”的意思 4七里之郭 郭:外城 5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围 6池非不

8、深也 池:护城河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巩固国:国防,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威慑 9寡助之至 之:到至:极点 10亲戚畔之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11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12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起,指被任用 13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14百里奚举于市 市: 集市 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1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指国内 1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国外 19失道者寡助 道:道义,道理。文中指儒家所提倡 的“王道” 寡:少 2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色:脸色、表情 喻:明白,了解,五、解释重点文言虚词,助词

9、,的,子,六、判断特殊文言句式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七、问题探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他们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感悟: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八、背诵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招致了国内外的一致反对,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得道”与否的两种不同结果: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文中表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10、如人和。 (4)人们常引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文中用来警策、激励人的名句(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文中说明人必须经过艰苦磨练才能成才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两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

11、安乐”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即时过关 一、2016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5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米粟非不多也米粟: (2)委而去之 委: 2孟子说服力极强,结

12、合全文分析其语言特色。(3分),粮食,放弃,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二、2018原创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问题。(15分)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百里奚举于市 (2)曾益其所不能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被选拔,被任用,通“增”,增加,了解,明白,指国外,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13、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 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3篇 鱼我所欲也,考情检索:六年未考考查热度:,一、文学常识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二、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 文中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考点梳理,三、一词多义,四、解释重点文言实词 1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得到 2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偷生 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14、5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6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何不为也:什么事不可做呢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办法、方式,9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是故:因此有甚于:有比更重要的 10非独贤者有是心 非独:不仅仅 11贤者能勿丧耳 勿丧:不丢掉 12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13乞人不屑也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4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高位厚禄 何加:有什么益处 15妻妾之奉 奉:侍奉 16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五、解释重点文言虚词,表承接,比,对于,六、问题探究 12018预测文章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