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畜牧管理}13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728890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X 页数:135 大小:37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与畜牧管理}13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13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13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13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农业与畜牧管理}13章农业产业化经营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与畜牧管理}13章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与畜牧管理}13章农业产业化经营(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 第二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1,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的一种独特叫法,是“农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的简称。它与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开始的农业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的农业综合经营本质上很相似,只是缘起的背景条件、历史作用、具体形式等存在着差别。对于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否叫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国内农业经济学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2,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2、的涵义与成因,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达成的共识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3,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1.生产专业化 围绕主导产品或支柱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系统来运行,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协同相结合

3、。 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农业分工与协作原理来分析,农业生产专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成因之一,从实践经验角度考察,农业生产专业化又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征之一。由农业生产专业化带动形成的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群、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4,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2.企业规模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效率是通过大生产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因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采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农产品的批量生产、加工、销售奠定条件。 企业规模化虽然包含有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意思,但更重要的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

4、的农户和企业其生产要素的组成比例要匹配,要避免或减少某种生产要素的不足或浪费,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5,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3.经营一体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在实践中有不同形式的经营一体化,例如,产销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和资产经营一体化。,6,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4.服务社会化 它一般表现为通过合同稳定内部一系列非市场安排,而且无论是公司还是合作社,都在使农业服务向规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即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

5、起来,形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者一般只从事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作业,而其他工作均由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使得农业的微观和宏观效益都得到了提高。,7,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产业化的起步探索阶段(19841989年) 第二阶段,农业产业化示范带动、推广阶段(19901995) 第三阶段,迅速发展壮大阶段(1996目前),8,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政府对农业产业化

6、予以大力的支持和保护。 2001年7月,农业部、国家计委、等9部委(局)联合发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对经国家资格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9,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有农业产业化组织66000多个,各类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3000多亿元,销售收入5900亿元,利税总额709亿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共带动农户59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4,平均每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900元。,10,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四)、农业生产化经营的成因 1、是人类农业发展的

7、共同选择 农业发展的弱质性,需要对农业发展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开发,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2、是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 3、是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4、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11,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理论分析: 1.组织理论分析 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的标志是一体化组织的形成。组织理论认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一切自发形成的组织的首要因素。也正是农户、企业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促使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形成。,12,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首先,随着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户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回避市场风险、避

8、免生产的盲目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加之中国农户多是小规模的分散经营,风险承担能力很弱,他们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源去研究市场,这使降低风险更加重要。,13,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通过事先签订的合同,规定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时间、存款方式等,待农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按合同的事先规定直接交付给收购者,以此使农户回避了因供求关系变化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农产品销售风险; 二是通过纵向一体化组织将生产面对的市场风险内部化,通过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长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三是通过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产品的集体销售或者再加工。总之,降低和分散风险的需要使农户产生了参与农业

9、生产经营的愿望。,14,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其次,对企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产生了通过适当方式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者的特殊结构,使农产品市场经常出现过度的波动,生产起伏较大,这对农产品的加工、流通企业来说,同样十分不利。加工企业收购原料成本难以预测,波动过大,生产经营计划难以安排,难以实现稳定的经营;,15,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 一方面要面对波动的市场对其经营的制约; 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力图实现稳定经营的加工企业的压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一体化方式把农业生产内部化,通过合同方式回避市场风险,都

10、实现了其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这些都使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产生了参与农业生产化经营的需要。,16,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农户和企业等参与主体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时都会有一定的机会成本,农户会因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而失去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的内部车间,同时也失去了利用市场价格波动去追逐高额利润的机会;企业会因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而不得不做出部分牺牲,向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和优惠。但从长远来看,双方的联合会增强各自的抗风险能力。,17,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2.交易费用分析 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需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这些环节既可以由社会分工或

11、专业化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即各个环节都由产业化方式来完成。对这两种可替代的组织方式的选择标准,就是交易费用,即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组织生产和从市场上购买、销售,比较哪一种便宜。,18,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1)从农户角度的分析 首先,从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所涉及到的生产环节来看,中国的广大农户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大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规模经济。如先进机械设备的使用、病虫害的防治、农产品的初加工等靠自身无法有效实现。如果将这些经营活动都纳入农户经营组织内部,就要承担巨额组织费用,造成农户“组织失灵”。,19,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其次,

12、从流通环节或者农户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无论是产前的生产资料购买,还是产后的产品销售,单靠农户自己去交涉,交易费用相当高。农户在购入种子、饲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时,有关质量方面的信息明显偏向供给一方,农户缺乏影响供给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价格的接受者。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农户同样处于不利地位,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农户的预见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很弱,因此只能将交易局限在比较近的市场,并接受种种限制。在农用生产资料购买和农产品销售两个方面农户都处于不利地位,农户要获得应有的收益要支付大量的交易费用,以至于这种交易费用过高,使交易难以发生,出现了“市场失灵”。,20,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最后,农产

13、品产业化经营可以节约农户的交易费用。 在产前,农户或组织低交易费用; 在产中,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可以在良种推广、技术支持和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方面进行协调和组织,可以避免单个农户的“组织失灵”,可以节约内部的组织成本; 在产后,通过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协调,扩大了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规模,延长了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也可以节约交易费用。,21,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2)“龙头”企业分析 对“龙头”企业来说,交易费用的节约主要是减少了在销售种子、饲料等方面寻找、评价和签订契约等方面的费用。从理论上来讲,“龙头”企业在与农户的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它规模较大,必须

14、面对众多的农户,因而也增加了他的交易费用。 通过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农行生产的部分环节内部化,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从而节约了与农户的交易成本。,22,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龙头企业:依托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建立的、资金雄厚、规模较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 具有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服务基地个开拓市场等综合功能。,23,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龙头企业的基本标准(明、大、高、新、外、全) 明:产权明晰 大:生产经营规模大;加工量、增加值、销售额大;服务、带动辐射能力大 高:建设起点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高;产品的

15、质量、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高,24,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 外:外向型。尽可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产品外销。 全:功能全。具备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服务基地等功能要全,25,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3)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其形成与否主要看内部组织费用和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的比较。 对纵向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来说,其形成的条件主要看纵向一体化内部的组织,和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的比较关系。如果组织费用低于交易费用,那么纵向一体化组织就会得以产生和发展;反之,如果组织费用高于交易费用

16、,那么一体化组织就会萎缩解体或难以产生与发展。,26,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涵义与成因,对于合同制的组织模式来说,其形成与发展则主要取决于该组织的参与者对合同制的交易费用与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的比较,如果合同制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利益协调机制足以促使它的运行费用小于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那么合同制的经营组织形式就会得以产生和发展;反之,合同制的组织方式就会消失或难以产生,而被纯粹的市场交换方式所取代。,27,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一、交易费用理论 最先在经济学中引入交易费用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科斯,他在其成名作企业的性质中分析企业代替市场的原因时指出,使用价格体系组织生产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就是交易费用。 所谓交易费用,就是使用价格体系时所发生的发现相对价格、进行谈判、签订契约、实施监督、设立解决纠纷的安排等费用。 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产生了一些用于降低这些费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