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鉴定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0724334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7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的鉴定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药的鉴定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药的鉴定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药的鉴定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药的鉴定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的鉴定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的鉴定教学提纲(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鉴定学,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教师 :田景民,绪论,一、几个名词,1、药物:(Drug)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类的疾病,并规定了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2、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应用经验用于治疗、预防、保健的药物。,中药,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中药材: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供加工成中药饮片用以调配处方或磨粉内服、外敷以及供药厂生产成药或提取有效成分的原料药。,中药饮片:中药汤剂或生产成药的原料。(

2、需按中医理论如法炮制),3、草药:一般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民族药),草药是中药的萌芽 中药是草药的发展,4、中药鉴定学: (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是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二、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1、中药鉴定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培养及资源开发与利用,2、中药鉴定学研究的任务,C 弄虚作假 以伪乱真 (多发于名贵药材),D 两物异名 颠倒错用 白前 :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芫花叶白前的干燥根及根茎。 止咳 降气 下痰 白

3、薇:萝藦科植物白薇、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 清热凉血 除烦,E 一物多种 玉石难分 旋复花:菊科Inula属数种植物的花序。 行水消痰 降气止呕 线叶旋复花Linariaefolia Turcz的花序服后有恶心、呕吐副作用。,F 正品短缺 胡乱代用,G同物异制 成为异物 蔷薇科植物栘依的果实 。 四川渡口地区 横切山楂, 纵切木瓜 山楂消食化积,散瘀止痛 木瓜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杜仲 卫茅科卫茅属的大多数植物和夹竹桃科杜仲藤属、鹿角藤属、络丝属等一些植物的茎皮分别以土杜仲、金丝杜仲、银丝杜仲、藤杜仲。,2、制定生药或其制剂的质量标准,使其规范化。并作出品质评价。,3、根据亲缘关系,寻找和扩大

4、新药源。,4、利用现代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衍濒危物种、名贵物种。,5、为中药材标准化服务。,三、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四、我国近代生药学的发展,1880年日本学者大井玄洞生药学,1934年赵燏黄、徐伯鋆现代本草学生药学上卷 1937年叶三多生药学下卷,新中国成立,七.五、八.五期间(19861995),九.五期间(19962000),十.五期间,六、学习中药鉴定学的方法,多观察 多比较 多实践,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中药最佳采收期的确定依据,主要根据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分产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有效成分有显著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

5、时,则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不一致时,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最高时,即为适宜采收期。即有效成分的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含量%,(3)对有多种因素影响生药质量情况,要综合多种指标确定最佳采收期。 ()在确定适宜采收期的时候,要注意有毒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尽量做到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有毒成分含量最低的时候采收。,二、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1) 根和根茎类 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柴胡、明党参在春天采较好,孩儿参、人参则夏季采较好,延胡索立夏后地上部分枯萎,不易寻找,故多在谷雨和立夏之间采挖。,(2) 叶类

6、和全草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但桑叶需经霜后采收,枇杷叶须落地后收集。,(3)树皮和根皮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易于剥离。根皮多在秋季采收。因为树皮、根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的生长,应注意采收方法。有些干皮的采收可结合林木采伐来进行。,(4) 花类 一般在花开放时采收。有些则于花蕾期采收,如槐米、金银花、丁香等。但除虫菊宜在花蕾半开放时采收;红花则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收。,(5) 果实和种子 应在已成熟和将成熟时采收;少数用未成熟的果实,如枳实等。种子多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6) 菌、藻、孢粉类 各自情况不一。如麦角在寄主(黑麦等)收割前采收,生

7、物碱含量较高;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应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7) 动物类 昆虫类生药,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则在三月收集,过时虫卵孵化成虫影响药效。以成虫入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两栖动物如蛤士蟆,则于秋末当其进入“冬眠期”时捕捉;鹿茸须在清明后适时采收,过时则角化。,三、生药的加工,1、生药的干燥温度 一般含苷类和含生物碱的生药干燥温度为5060 ;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可以用7090迅速干燥。含挥发油的生药一般宜在35以下,2、常用的干燥方法,晒干法:适用于肉质根类生药。 阴干法:用于芳香花类、叶类

8、、草类生药。 烘干法:适用于多数药材。 红外线干燥 微波干燥,四、中药的贮藏,1、生药贮藏中常发生的品质变异现象,(1)发霉:霉菌的繁殖,溶蚀和分解药材,药材品质变异。 控制库房湿度在6570,药材含水量保持在15以下。,(2)生虫:药虫的滋生 控制库房湿度在70以下,药材含水量保持在13以下。,有吃的、有喝的、暖和有吃的、没喝的、冷的,(3)变色 酶因素与非酶因素引发药材变色。,(4)泛油:含油药材由于受热、受潮、变色后油样物质泛出表面的现象。,(5)气味散失,第四章、中药的鉴定(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1、中药鉴定的概念,在继承祖国中医药学

9、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从而对生药的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查的一项工作。,2、中药鉴定的意义,(1 )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2 )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3 )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3、中药鉴定的依据:,A、国家药典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是我国药品科研、生产、检验和经营的一级标准。,1953年版药典: 共收载531种, 其中植物药和油脂类65种, 动物类13种。 1963年版药典: 一部载中药材446种, 中成药197种, 共643种。 1977年版药典: 一部载中药材882种, 成方制剂27

10、0种, 共1152种。 1985年版药典: 一部载中药材506种, 成方制剂207种,共713种。 1990年版药典: 一部载中药材509种, 成方制剂275种,共784种。 1995年版药典: 一部载中药材522种, 成方制剂398种,共920种。 2000年版药典:一部载中药材533种,成方制剂459种,共992种。 2005年版药典:一部载中药材571种,成方制剂575种,共1146种,1、中国药典的历史沿革,2、药典所载单味药材内容一般包括:,名称:中文名、汉语拼音、拉丁学名。 来源:原植物(动物)的科名、植物(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采收、产地加

11、工。 性状:记载生药形状、大小、表面特征、颜色、断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的性状特征。 鉴别:记载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包括组织、粉末、显微化学反应)、理化鉴别(化学试验、薄层色谱等)的方法及鉴别特征。 检查:有效性、纯度、安全性,包括:杂质、水分、灰分、浸出物、重金属、农药残留量等。,含量测定:某种成分的测定方法及含量标志。 炮制:净制、切制、炮炙、炮制品。 性味与归经:四气五味,有无毒性,归经。 功能与主治:记载作用及医疗应用。 用法与用量:用法一般指水煎内服,用量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 注意:主要禁忌及副作用。 贮藏:贮藏最佳场所及应注意的问题。,B、局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

12、DA0颁布,亦有药典的性质,属于国家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C、地方标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的药品标准。具有地区性约束力。只适用于中药材、中药饮片。,4、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说明:三个标准,以药典为准,局颁标准为补充。,、检品登记:记载名称、送检单位或取样地点、日期、样品数量、包装形式、有无水浸、霉变、散落等异常情况。,、按规定取样:按药典规定进行: 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 100-1000件的,按5取样; 超过1000件的,按1取样; 不足件的,逐件取样;贵重药材不论件数多少,均逐件取样。,取样量:每一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生药100-500克

13、, 粉末状生药25克, 贵重生药5-10克。所取总样品经混合、反复对半递减后,一般所得样品不得少于做一次全面检查用量的倍,即一份作鉴定用,一份作复核用,另一份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杂质检查:有机杂质包括来源相同,但为非药用部分;无机杂质包括泥沙等。所用方法一般为直接观察、或用方大镜观察,挑检或筛除;宜可通过测定生药的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来决定生药杂质的含量。,品种鉴定: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以鉴定生药的真实性,决定生药的来源,即确定生药科名、学名及药用部分。,品质鉴定:确定生药的优劣,一般通过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测定、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来综合判断检品的优劣。,写出鉴定

14、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做出检品“合格或不合格”、“符合或不符合”药典规定、及“能否供药用”的结论。经部门主管审核后签发报告书。药品检验部门签发的报告书具有法律效力。,5、中药鉴定的常用方法:,(1)基原鉴定(分类学鉴定identification of original plant):,A、 概念:利用分类学的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正确学名和药用部分,确保基源准确无误。,B、 步骤:,观察、记录植物形态,对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孢子体等)应特别仔细。 深入产地实地调查和采集实物标本。 核对文献进行鉴定: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经济植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中国高等植物

15、图鉴、中药志、中药大辞典、新华本草、植物分类学报等。必要时核对原始文献。 核对标本:对有疑问的生药进行最后鉴定时,往往还需核对模式标本。,特点:是生药鉴定和一切研究工作(生药生产、资源开发、新药研制)的基础,鉴定比较准确,但采集标本较难。,(2)性状鉴定( macroscopical identification) :,1、 概念:利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以生药的外观性状特征为依据对生药进行鉴定,确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2、鉴定内容: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水试、火试。,(一)形状(shape 、form),(二)大小( size)

16、,(三)色泽(color ),(四)表面特征(surface character),(五)质地(texture),(六)断面(fracture),(七)气(odour),(八)味(taste),(九)水试,(十)火试,3、特点,简单、易行、迅速是药学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药学工作者长期积累的鉴别经验的总结。,4、适用范围,完整的生药和饮片。,(3) 显微鉴定( microscopial identification):,1、 概念:通过利用显微技术和显微镜来观察生药内部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细胞后含物的特征,来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方法。,2、步骤:制片: 临时制片:徒手切片、表面装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片。 永久制片:主为石蜡切片:有横切片和纵切片。 观察、测量。(注意及时记录) 绘图、照相。 核对有关标准和资料。 写出鉴定报告。,3、特点:比较复杂,需要制作各种显微切片。,4、适用范围:适用于粉末类生药、外观性状相似内部构造有区别的生药及仍保持原来生药特点的某些中成药的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