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营管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及案例研究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668901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经营管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及案例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地产经营管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及案例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经营管理}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及案例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发模式及案例研究,目录,一、国内养老地产发展机会 二、目前主流开发模式 三、国内外成功案例研究,1,国内养老地产发展机会,养老地产概念 国内养老地产发展机会,消费群的专一性它是针对于“老年人提供的住宅产品”; 产品设计的特殊性住宅楼、医疗看护、交通线路、配套设施等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社区活动的广泛性在娱乐、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的心理需要。 所以,它又被成为“银色住宅”、“乐龄住宅”、“关怀住宅”。,养老地产概念,普通型养老院:老年人年老体衰,身边又无亲人,较多的老人都住进了养老院。 医护型养老院:因患某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例如瘫痪在床等,可进住医护型养老院。 老年公寓:专供老

2、人集中居住,采用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模式的住宅。是由社会投资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商品住宅。 养老社区:与一般住宅小区相同之处是都是一般大小不等的住宅小区。不同之处是,老年社区主要入驻的是老年人。,养老地产概念,目前我国主要养老方式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很多地方在打造“9073”的养老格局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国内养老地产发展机会,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人口基数大,未来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据预测,2014年至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

3、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为老龄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且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突破2亿;2053年,将达到峰值4.87亿左右,届时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庞大的老年人群将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得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老龄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消费基础。从200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十连增,人均养老金从2005年的713元,到2013年超过2000元。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老年

4、人收入也将大幅增加。,国内养老地产发展机会,2013年1.94亿,占总人口14% 预计2030年,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老龄化: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抚养比: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总抚养比(即赡养率)=(老龄人口+未成年人口)/劳动力人口= 老龄人口抚养比+未成年人口抚养比,2013年老年抚养比为21.58%,老龄化

5、及抚养比百分比加剧,年轻人赡养压力过重,市场缺口大。,2,目前主流开发模式,模式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综合型养老社区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养老住宅、养老公寓、养老设施等多种居住类型的居住社区。社区中除了有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之外,还会有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图1 综合型养老社区中应包括多种类型的养老居住产品,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图2 大规模的养老社区可考虑分期建设,开发模式,与社区共同建设,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大型居住区楼盘时,会考虑划分出一部分区域专门建设养老组团。这种开发模式有利于带动企业转向新的客户群,走产品差异化路线。养老组团与

6、社区其他组团能够共享配套服务资源,降低配套设施的建设量。,图3养老住宅靠近中心商业区布置,建设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模式2:新建大型社区的同时开发养老组团,开发模式,与社区共同建设,据调研,许多六七十岁、身体较为健康的老人都会辅助子女照顾下一代,老人需要与子女住的近一些。而为了避免由于生活习惯差异而产生矛盾,老人和子女更愿意选择分开但邻近居住。因此普通社区中配建一些养老居住产品,可满足老人与子女在同一社区就近居住的需求。这种“全龄社区”的居住理念能够较好的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将会是较受欢迎的一种养老居住模式。,图4 普通社区中可配建的老年住宅和公寓示意,模式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开发

7、模式,与社区共同建设,据资料显示,一些城市存在城区老人就近入住养老机构困难的情况。以北京市为例,城六区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均高于远郊区县,老龄化程度严重,但城六区的养老床位数量却低于远郊区县,由此可见城区对于养老设施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这些社区往往年代较久,周边配套设施成熟,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然而社区周边的用地资源比较紧张。若能在几个社区之间插建养老设施将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开发模式。开发者可考虑利用零散地块新建,或通过对既有建筑(如旧的诊疗所、宾馆)的改建等方式进行建设。这种开发模式投资相对较少,易于复制和实现连锁经营。,此类老年服务设施可为小规模、多功能、综合型的设施,其服务范围往往辐射周边

8、多个社区,因此具体的功能可根据周边的社区需求进行确定。通常来讲,除了含有一定的居住功能外,还宜配置老年日托中心、社区医疗站、公共餐厅、小超市等,并考虑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送餐、洗浴等服务,图5 日本小规模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的常见功能示意图,模式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开发模式,与社区共同建设,目前国内一些养老机构希望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养老设施或养老社区与医院就近设置、共同建设。这种“医养结合”模式的特点在于,能够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入养老项目,从而提升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使老人感到居住在其中较有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医院直接划分出部分闲置床位用于开办养老院,这样

9、既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够满足一些护理程度较重、普通养老机构无法收养的老人的 养老居住需求。,以日本六甲老年公寓为例,开发企业将老年公寓与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医疗机构邻近设置在一起(图6),当老人遇到突发疾病时,医疗机构可以做出迅速反应,令入住其中的老年人感到十分安心。,图6 日本六甲老年公寓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邻近设置在一起,图7 日本幸朋苑老人院与幼儿园共同设置在一起,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共同设置是一种较好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迎合老人愿意与儿童共同在一起的心理,又能够将养老设施与幼儿园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节约建造和人力成本。从规划角度来看,幼儿园在居住区中的配置密度与老年日托设施较为

10、类似,若将这类养老机构与幼儿园设置在一起,则能实现与社区的紧密结合,从而较好满足社区养老的服务需求。,与大学等教育设施相结合的养老社区也是很受欢迎的。有很多“高知老人”在退休后希望能够继续学习、发挥余热。养老社区、老年公寓若能靠近大学设置,并让老人享受一部分教育资源,则会与他们的需求更加吻合。这种模式能够成为养老项目吸引高知老年群体的亮点,从而促进销售。,美国拉萨尔村养老社区就将老年公寓建在一所大学的旁边,老人可以参与大学课程的学习,并利用大学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在这里入住的老人都具有高中以上知识水平,他们希望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由此可以看出,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不

11、仅在于硬件设施等物质条件的营造,还应从老人的精神和价值需求方面进行考虑,使老人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实现自我价值。,养老地产与旅游、休闲、养生产业相结合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模式。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开发商尝试在开发旅游地产的同时,加入养老养生、康复保健、长寿文化等理念。这类养老项目一般会选在具有较好的风景资源或特色文化资源的地区,例如海南、广西、云南等地。,一些与风景资源结合的项目中,老人可能仅在一年里的某个季节或时段来此居住,或者与家人、同伴前来短暂度假。在设计时应注意对养老居住产品的创新。,图8 结伴式养老公寓标准层平面图,在城市中心区等繁华地段进行商业地产开发时,搭配建设老年公寓,也是

12、一种较为新颖的模式。对于一些居住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希望能享受城区中便利的商业、休闲配套资源,而当他们需要护理时,往往更不愿放弃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一些高端养老客户群,他们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在城市中心区养老、消费。若能在较为繁华的地段建设高端养老公寓,则能满足这些老年人的居住需求。,由于城区内的土地价格较高,开发者通常会选择较为集约的开发模式,例如将老年公寓与普通住宅共同结合在一栋高层建筑中。以日本东京的豊州老年公寓为例,其选址位于东京湾畔的一处新兴高档生活区内,周边1公里范围内配有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医院、公园、大学等配套设施。老年公寓采取复合居住模式,同一栋楼内

13、集合了普通租赁住宅、酒店式公寓和老年公寓三种居住产品(图9),使出租对象多样化,从而降低运营风险。设计时需要注意为不同的居住人群配置独立的出入口,以便单独管理。,图9 日本东京豊州老年公寓建筑剖面功能示意图,模式10 一些国际养老机构或投资企业试图开拓中国市场,建设连锁型老年设施,以缓解其国内的养老压力。例如欧洲一些国家的养老服务成本非常高,他们希望能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国家拓展市场,选择地域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立养老设施,让老人在比较健康的年龄段到这里养老。对于中国而言,能够借此机会引入外资,并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带动消费。,图10 美国养老社区在规划

14、时对于朝向的限制要求较少,与我国国情不太相同,模式11 最近的养老地产开发热潮促使很多开发商、投资者或政府人员都到国外参观考察,从中看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希望能够将其在国内推行和实现,例如引进国外老年运营管理团队,或与国外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等。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要注意将其“本土化”。虽然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完全移植到中国却不一定合适。中国老人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和思维方式与国外老人有很大差别,直接照搬国外的模式可能难以顺利“落地”,需要适当转化。,模式12 保险资金介入养老地产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从险资的特征来看,由于其资金规模较大,回报要求低

15、而周期又长,相比来说更为适合投资养老地产,也有利于养老地产的灵活经营。未来保险业可能会成为养老产业重要的投资主体之一。,模式12: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 模式13:与护理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模式13 在对日本养老产业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企业从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洗浴、上门护理等服务开始,逐步向养老地产方向转型,并最终获得成功。这些企业最初在护理服务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客户群是其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日本津久井公司,从提供上门洗澡服务开始,转型开发养老地产。,模式14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项目中,曾碰到过酒店管理公司希望转向投资养老地产的情况。这类公司具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方

16、面酒店的服务管理形式与养老设施有相通之处,很多经验都能够应用于养老设施的管理服务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利用旧酒店改造为养老公寓,或在酒店中提供养老服务等。,模式15 可将一些闲置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例如城里的旧医院、办公楼、小学、幼儿园、私人物业用房等。这些国有资产所在区位较好,在城市中的分布相对均匀,比较适合进行改建(图11)。随着中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向高龄化、少子化发展,幼儿园或小学很有可能空置下来,将这些建筑部分改造为老年公寓的情况将会逐渐多起来。 这种开发模式的重点在于,需要选择便于进行适老化改造的建筑。例如注意建筑的开间尺寸、走廊宽度、门洞大小等能否满足老人居住和轮椅通行的要求等等。通常采用框架式结构的建筑可改造性较强,内部墙体移位相对灵活,更有利于进行改建。,图11 利用旧有房产改建而成的养老设施:北京石景山区首钢老年福敬老院,养老社区是当前老龄化浪潮下的新兴事物,在开发模式、经营管理和规划设计等方面都亟待探索。养老地产的开发并不因市场的缺乏而变得容易,开发者要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在项目策划之初,就需要对养老地产的各环节进行整体把握,系统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