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选修3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件30张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0666480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3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件30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3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件30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3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件30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3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件30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3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件30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选修3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件30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选修3第四单元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件30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 的冷战与和平,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 (1)背景:苏联的实力下降,美国以“缓和”促使苏联内部发生变化。 (2)政策:里根提出所谓新“遏制”政策。 (3)军事措施 提出“灵活反应战略”,以重新夺取军事优势。 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_”,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星球大战计划,(4)意识形态措施 号召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十字军讨伐”。 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政党和组织,资助“_”等电台活动,加强宣传攻势。 2苏联的“新思维” (1

2、)提出者:戈尔巴乔夫。 (2)内容: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不主张进行核战争。 (3)美苏关系的缓和 签订“_”,双方约定销毁部分核武器。 双方交流与合作取得进展。,美国之音,中导条约,二、冷战的结束 1背景 (1)1989年上台的布什政府更加强调“谨慎、考验和渐变”,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表示支持;通过_试图左右苏联的改革进程。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致使苏联社会动荡日益加剧,各种危机全面爆发。 2表现 (1)东欧剧变 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加上西方国家对东欧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经济援助,1989年发生了“东欧剧变”。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并入联邦德国。_,成为冷战结束的重

3、要标志之一。 (2)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_签署了 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_格局宣告结束。,德国重新统一,阿拉木图,两极对峙,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1美苏争霸的影响 (1)美苏争霸曾经对人类安全与_造成巨大威胁。 (2)在柏林地区多次酿成危机。在亚洲,美国先后侵略朝鲜和越南。中东地区局势也变得愈加错综复杂。 (3)美苏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4)长期的军备竞赛导致苏联_严重畸形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和平,国民经济,

4、2美苏争霸的启示 (1)在美苏争霸过程中,缓和就成了它们相互制约与达成协议的可行方法.美苏两国签订的“_”和“中导条约”成为战略稳定的基础,也是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 (2)美国长期把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描绘成专制主义、侵略扩张的“邪恶势力”,成为严重歪曲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想根源。 (3)被美苏对峙掩盖之下的各种矛盾,也因两极格局解体而暴露出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_肆意欺凌弱小国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随意侵犯他国主权,致使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限制战略武器协议,超级大国,思维导图,知识主线 (1)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新“遏制”政策,苏联 因实力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戈尔巴乔

5、夫提出 了“新思维”,美苏双方关系出现缓和。 (2)20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政治改革 致使各种危机全面爆发,与时同时,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加上西方国家在东欧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致使东欧剧 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长期存在的两 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 (3)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超级大国肆意欺凌弱小国家,随意侵犯他国主权, 致使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两极格局的演变和特点,1演变过程 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

6、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2主要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 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互相遏制.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提醒: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 成西欧

7、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在“冷战”的大 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 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 的国际环境。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 不结盟运动,努力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2011高考浙江卷)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事年表,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 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 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

8、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 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解析第(1)问一定要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逐项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2)问注意总体概括,再从正反两方面具体阐述。,答案(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 二 战的爆

9、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 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 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 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探究东欧剧变 材料一,材料二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然很突然,但都有 长 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

10、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 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 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外部 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 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探究问题 (1)柏林墙从修建到拆除反映了国际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 德国是怎样实现统一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欧剧变的本质。 探究思路 本题以柏林墙的修建和拆除为背景设计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通过柏林墙的修建、拆除的变化反映了二战后国

11、际形势的变化趋势。第(2)问注意从社会性质方面分析其变化。,尝试答题 (1)两极格局由确立到瓦解的趋势。1990年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方式,实现了统一。 (2)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思之窗(教材P102) 请结合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美苏从对抗到缓和的过程,分析冷战局面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提示:(1)美苏争霸曾经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美苏冷战至今使一些地区动荡不安,如中东地区、朝鲜半岛,且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美苏对抗中的缓和取得的某些成

12、果,成为稳定战略的基础和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 (2)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权利。,二、本课测评(教材P103)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提示: 20世纪80年代是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第三阶段。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初期美攻苏守,中期以后逐渐缓和,80年代 末90年代初苏联一极坍塌导致冷战的结束。这一阶段美国对 苏联的态度由强硬逐渐转为缓和,尤其是在布什政府时期, 美国对苏联的软化手段更为隐蔽,更加具有迷惑性。,2简述东西方冷战结束的背景及过程。 提示:(1)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对苏联实行“以实力 求和平”的新“遏制

13、”政策,并进一步提出战略防御计划。 这些政策对苏联都形成强硬的进攻态势,此外还伴随意识形 态宣传大战。 (2)苏联方面因前一阶段的争霸使经济不堪重负,所以戈尔 巴乔夫执政后提出“新思维”。 (3)里根之后的布什政府,对苏政策更加强调隐蔽性,支持苏联国内改革,并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的改革进程。,(4)苏联内部的经济改革造成国内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政治改革则削弱和放弃了共产党领导地位,造成社会 的全面动荡,使社会危机全面爆发。 (5)在东欧地区,由于苏联放松控制和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使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苏联最终也走向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对峙局面的结束

14、。,三、学习延伸(教材P103) 1结合课内课外的知识,简述二战以后的柏林问题和历次柏林危机的发展变化,并以论柏林墙的倒塌为题,完成 一篇历史述评。 提示:柏林曾经是美苏对峙争夺的主要对象,柏林墙也成为东西冷战的象征之一。柏林墙的拆除,成为德国走向统一的象征,成为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的重要标志之一。,2很多西方人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你能否结合中国所走的道路,试评述一下这种观点? 提示:不正确。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 理 想和社会主义制度出现了挫折,而不是失败。1978年,中 国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 义道路,表明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具有强大 的 生命力。,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