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技术及病害防治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664683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7.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知识}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技术及病害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生产管理知识}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技术及病害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生产管理知识}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技术及病害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生产管理知识}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技术及病害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生产管理知识}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技术及病害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知识}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技术及病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知识}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技术及病害防治(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可控/生态养殖 南美白对虾高控生态养 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苗鑫鑫,第一篇,技术要点 1、稳定是前提 2、改底是关键 3、溶氧是灵魂 4、其他关键技术,1、稳定是前提,应激与发病-皮质醇、抑制免疫系统和生长激素的合成。 体质与应激反应 水质稳定与应激反应 水质稳定与水体物质循环的充分进行,养殖水体物质循环图,底净 饲料 残骸、有机物 水产动物 金品芽孢王 活虾丹 VC、多维 微生物分解 藻类 亚硝净 、益生保水素 培藻旺 种藻 基础营养盐,2、改底是关键,养虾先养底 底质环境 吸附型底改和降解型底改,3、溶氧是灵魂,氧气来源 溶氧与其他水体物质的关系 增氧产品的正确使用,4、其他关键技术,斜

2、坡建池 少量多餐 适度水深 培养硅藻 微生物制剂的使用 抗应激制剂的使用 抗生素防病的问题 预防为主,第二篇,常规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概况,1.在70年代末,由美国科技人员在太平洋海区发现,并先后完成了种虾的培育、交配、育苗和高密度养殖的科研攻关,之后其养殖在南美洲得到产业化发展。 2.1985年我国台湾省已在美洲引进该虾,但由于当时正处于斑节对虾养殖高峰期等原因而未得到推广养殖,至1995年养殖斑节对虾流行病大规模爆发,其养殖热潮下降,南美白对虾才得到推广养殖,并于1998年掀起养殖高潮。,3.我国大陆于1988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引入我国,1992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99

3、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获得成功,1998年起开始规模养殖。 4.进入90年代,特别从92年起,由于对虾病毒病在全国各地的蔓延,水产工作者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对策,导致对虾养殖业大伤元气,经济效益一落千丈。 5.在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北、辽宁、山东等11个省都有养殖南美白对虾。,一、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 二、营养与饲料 三、养殖流程 四、病害及其预防,一、生物学特征和生态习性,1、生物学特征: 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 又名凡纳对虾、万氏对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 海里生河里长,一般90天左右即可达到食用规格(20

4、-40头/斤)在半咸水或低盐度水中生长略慢于在海水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6cm时生长较快;68cm时慢;8cm以上时又较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1.2 2.7 4 5 6 6.7 8 9 10 11 12 2万 2千 400 280 172 116 80 65 40 34 25,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取决于蜕皮频率和增长率。水温28时,仔虾:30-40h、1-5g:4-6d、15g以上2周。即蜕皮率随体长增长而延长,每次蜕皮大约在前半夜11点,在蜕皮高峰来临前,对虾异常活跃,围池游动,2、生态习性: 水温:适应水温13-40,生长的最适水 温23-30。低于16时该虾基本停食, 低于13出现昏迷

5、,低于7-9死亡。个体 越小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弱。41时 12h死亡 。 盐度:适应盐度2-34,最适生长盐度为 10-20,苗场淡化到5以下,对虾苗的成活 率相当关键。,Ph值:7.5-8.5;透明度在15-20为宜 溶解氧:中、底层溶氧的影响(抗病力、水质稳定、生长速度)溶氧在6-8mg/l时生长较快,粗养池可在4mg/l,但别低于2mg/l 氨氮:0.2mg/l以下;硫化氢0.1ppm以下 亚硝酸盐:0.1mg/l以下。,二、营养与饲料,要求饲料蛋白28-35,目前饲料厂多以43、41、40、38为主。 一般来说,对虾饲料含水量应小于12,成品的水中稳定性保持在3h左右,含粉率不超过

6、0.3为好。,三、养殖流程,虾池的选择 放苗前的准备 虾苗放养 养殖管理 病害防治,1、虾池的选择,池底淤泥少、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佳、排灌 方便的池塘,面积6亩,一般不超过亩,水深在1.4-1.5米之间为佳,东西向为长方形或其他形状,进水口处与排水扣处应保持厘米以上的高度差,进排水口分别安排80目闸网,2、放苗前的准备,清淤晒塘:放虾前40到50天左右进行 消毒除害:放苗前20-30天,加水0.8-1米二氧化氯消毒;如有野杂鱼用全无敌或茶籽饼杀掉 肥水:放苗前15天肥水,用培藻旺或种藻,培育单细胞藻类和浮游饵料动物,3、虾苗放养,虾苗的选择: 选择健康虾苗,是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的重要环节。

7、购苗前,应对苗源进行病毒等重要病原检疫,重点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使用PCR检测,(PCR检测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及RNA病毒的含量) 选择检测为阴性的虾苗。,肉眼观察健康虾苗应有如下特征: 体长要求:对虾虾苗0.81.2厘米以上。 外形:群体发育整齐,体形肥壮、身体呈半透明状 态,形态完整,无断肢损伤与畸形,体表光滑,无 外部寄生物及附着污物。 活动:活动强壮有力,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触动 有弹跳反应,例如不活动时,轻轻触动则有快速反 应。虾苗游动活泼,游泳时身体平直;对水流刺 激,逆流能力强;,外观身体内部状态:腹节肌肉饱满透明,外观清亮。肝胰腺饱满;全身色素细胞成褐、黑色星状分布。附肢

8、色素细胞深棕色、褐色。胃肠充满食物、肠道直; 如观察虾苗身体瘦弱、无游泳顶流能力、肝脏和消化道白浊、肠道弯曲或过粗,体色发红、白浊者均属不健康虾苗。,放苗时间: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放苗,水温20以上虾苗成活率高,放养密度为3-8万,放养规格为0.8-1.2cm 虾苗运输:水温20-23运输10小时,4、养殖管理,6cm以下为前期、6-10cm为中期、10cm 以上为后期 前期壮苗、中期防病、后期投饵 前期肥水以硅藻为主,日投饵4次、中后期控制水的透明度以绿球藻为主,日投饵6次 日常管理注意事项:水质指标、巡塘,在养成中科学投喂饵料,根据天气、水质、,虾的生长情况,具体掌握实行“五多、五少”的方法

9、:天气晴朗多投、水质好多投、温度适宜时多投、虾密集处多投、养殖后期多投,气候不良少投、水质底质不良少投、温度不宜少投、蜕皮高峰少投、幼苗期少投。并且根据对虾生长及易发病期间,在饵料中适当添加vc、聚多糖类、免疫制剂、助生长剂等,使虾生长良好,体质健壮,增强抵抗力,渡过发病危险期,大大降低突发性虾病的发生率。,5、病害防治,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旦南美白对虾患病再进行治疗不一定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预防主要从虾的自身免疫力和水质环境改良入手,四、病害及其预防,影响虾免疫反应的因子 虾病的传播途径 常见病害及其防治,病虾是对虾(种类、规格、发育阶段、生理状况)、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病

10、原(种类、密度、致毒力等)三者的互相作用的结果。如图阴影部分所示,虾发病原因分析,从环境入手: 益生保水素 金品芽孢王 金品亚硝净 底净 应激解毒保,虾发病原因分析,从虾的体质入手: 活虾丹 强免 保肝胆 电解VC,虾发病原因分析,从病原入手: 清塘消毒 不投喂变质饵料,病虾的传播途径 悬浮入水 池底泥中的病毒 池中病虾、死虾、工具 水中病毒 健康对虾 中间宿主 水鸟或池边鼠类等,摄食患病 (虾、蟹等) 毒的对虾、通过粪便或其他排 泄物传染健康虾 摄食进入,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红体病、白斑病、固着性纤毛虫、黑鳃病、肠炎病、甲壳附肢溃疡病、褐斑病及烂眼病。,红体病 应激性红体 弧菌引起的红体 病毒

11、性红体,1、应激性红体,当环境因子突变时:水温、水色、盐度、透明度、ph值、溶解氧、氨态氮及亚硝酸盐等,对虾表现为 触须变红、尾扇末端变红。有时人为(捕捞或施药),称为应激性红体现象。抗病力下降,特别容易得病 解决方法:1、内服保肝胆、外泼活虾丹、Vc、等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2、经常用微生物制剂调水,防止水质恶化,使水质呈良性循环状态 3、加排水尽量少量。,2、弧菌引起红体,主要是附肢变红也称“红腿病”,严重时全身淡红色,由弧菌侵入虾体血液引起,在多雨季节,有毒物质大量积累,严重缺氧,环境突变易发生,常游动于水表面或池边。 解决方法:定期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消毒如:聚维酮碘等。内服:VC、多

12、维、恩若沙星等。,3、病毒性红体,桃拉病毒综合症:红须、红尾扇、体色茶红色,不摄食或少摄食,甲壳变软,与肌肉易分离,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主要是在水环境剧烈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暴发出来,69时严重发病 解决方法: 1、内服VC、保肝胆等。 2、外泼活虾丹、VC、底净。 3、用微生物制剂和粒粒活氧。,二、白斑病,体色变白或浅红、肝胰脏肿大、头胸甲易剥离、光照下有白色花点,显微镜下呈花朵状。连阴雨天或池水突变是诱发白斑病的主要条件。 细菌性白斑与病毒性白班的区别 用显微镜检查,病毒性白斑具典型的花朵状白斑,白斑形状规则,外围较透明,中间不透明,纹理清晰,有放射状条纹。细菌性白斑的轮廓不够清晰,且花斑不

13、规则。,解决方法: 1、内服电解VC、保肝胆、配合抗生素 2、外泼活虾丹、VC。 3、用微生物制剂和氧源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化,三、固着性纤毛虫,水污染严重,有机物含量高,同时底质差,池底有害菌大量滋生,这些都为纤毛虫繁殖提供了条件。 症状:虫体首先寄生于对虾的体表和附肢,前期以尾扇和游泳足为最多。肉眼观察可见游泳足发黄发粘,挂脏,在体表经常黏附一些藻类。鳃发黑或发黄。,治疗:目前市场上用于杀灭纤毛虫的药物大部分都含有“硫酸锌”成份,此药刺激性大,抗药性强。 如果病情不严重,可采用上述方法或用其他杀虫药物全池泼洒。一天后用聚维酮碘进行消毒,防止继发感染。同时注意增氧,晚间全池泼洒氧源。 如病情

14、严重,除采取上述方法外,多采用中草药成分的杀虫药,同时用底净改底,防治脱落的纤毛虫再次侵袭对虾,加大底层增氧力度。 可考虑换一定量的水,以促进对虾蜕壳。,四、黑鳃病 症状:病虾鳃丝肿胀,呈灰色或黑色,变脆,从鳃丝边缘向基部逐渐坏死糜烂,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严重时伏于池边死亡,养殖池的底质中有机物过剩时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定期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消毒,每七至十天用底净对池底消毒,内服:VC、氟苯尼考。,五、肠炎病 病原:由于产气菌感染 症状:病虾活动迟缓,常停滞于池边,厌食,生长缓慢,消化道呈微红色,有黄色黏液,有的胃部显红色,中肠变红色且肿胀,直肠部分外观混浊,界限不清,低倍镜下检查,可观察

15、到淡黄色菌落。死亡率高,发病后两到三天内死亡率明显增加。 防治:用二溴海因或聚维酮碘消毒 内服VC、恩若沙星,六、褐斑病 病原:由孤菌或气单胞菌属的细菌引起。 症状:病虾的甲壳、附肢上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斑点状溃烂,斑点边缘颜色较浅稍白,中间凹陷颜色较深。随着病情的发展,溃烂达到甲壳下的软组织中,甚至额剑、附肢、尾扇也溃烂,呈黑色,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机体内,引起虾体受感染死亡。 防制:水体消毒可以从二溴海因、聚维酮碘中任选一种,三天一次,连用两到三次。内服:VC、氟苯尼考等。,七、烂眼病 病原: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 症状:发病初期,病虾眼球肿胀,并由黑色变为褐色,逐渐溃疡,严重时眼球烂掉,随着病情加重,全身肌肉发白,行动缓慢,有时在水面上翻浪打转。此病在低盐度养殖区较为多见。 防治:外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二溴海因任选其一外泼,两天一次,连用三次。内服抗菌药物。,八、甲壳附肢溃疡病 病原:细菌感染 症状:病虾体表甲壳和附肢上附有黑色溃疡斑,溃疡边缘呈白色,中央凹陷,严重时可侵蚀至甲壳下的组织。 防治:外用溴氯海因全池泼洒;内服保肝胆,外泼活虾丹可促进虾的机体修复。,我们公司的理念主要是把握好环境、体质和营养三方面的关系,定期使用无公害的微生物制剂来调水、生物肥培肥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