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策略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61734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审题策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作文审题策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作文审题策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考作文审题策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考作文审题策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审题策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审题策略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藤摸瓜,中考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审题常见失误:,1、理解肤浅:不能由表及里、化实为虚。(只在“题目”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题目”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 2、顾此失彼: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把构成话题的其他要素抛到了九霄云外,而导致跑题。) 3、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例:失败也美丽,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

2、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 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清人薛雪一飘诗话云:“一题到手,必观其如何是题之面目,如何是题之体段,如何是题之神魂。做得题之神魂摇曳,则题之面目、体段,不攻自破矣。”说的就是审题的重要性。,审题的重要性,审题是写好中考作文关键性的第一步。准确理解命题意图,把握文题的限制条件,正确判断文题所规定的体裁、选材范围,在文题允许的范围内多角度拓展和丰富题意,就能使文章的全部内容符合文题设定的条件。否则,审题失误,就会离题、偏题。审清题意主要包括揣摩命题意图,分辨写作体裁,明确选材范围,把握题意重点等。,那怎样审题昵?每个人审题

3、的方法和思路也许是不同的,但归纳其成功的经验,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我们以命题作文为例说说审题的技巧。,“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抓住题眼,明确题意,我们常说: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我们要“据题辨眼”,意思就是说从题目中找出写作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题眼”。所谓抓题眼就是在审题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写作时,也要以这一关键词语为统帅,为重点,为灵魂。抓住题眼,有助于我们正确审清题意,明了题目重点,能有效地防止离题跑题。,实战技法,比如知足常乐这个标题,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如果我们只抓住“知足”,大谈“知足”的好处“不知足”的坏处,而把“常乐”置之度外,就离题了。如果我们叙述自己或他人因

4、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这就切题了。,标题类型,短语式标题,如何找到题眼呢?看标题结构,据题辨眼,心灵的选择,句子式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3、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谓语部分即是“题眼”。,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我最崇拜的一个人,特殊的考试,习 惯,不同结构方式的命题,侧重点就有所不同。,1、偏正结构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 2、动宾结构的“题眼”往往是谓语。 3、主谓结构的“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 ,心灵的选择, 触摸都巿,我能, 触摸都巿感受乡村,文章重心应

5、是什么? “都市”“乡村”是中心词吗?不是,它们只是地域概念,只是你论述的对象。而 “触摸”“感受”才是中心词,你需要在文中体现这个动作的过程。究竟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触摸都市的,触摸到了都市的什么?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感受乡村的,感受到了它的什么?,返回,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题眼或在题中实字,或在虚字,或在无字处。”这就告诉了我们抓题眼的方法,不论实字或虚字,都属题目的关键性词语,是审题重点之所在,要仔细揣摩思考方能抓住。,实字题眼:,1、动词: 他(她)教我怎样做人、这件事启迪了我 2、形容词: 童年趣事 3、名词: 我的一个秘密日记本风波 4、代词: 我的好朋友们 5、数词:

6、 初中生活二三事 日记一则,虚字做题眼的,往往起着实字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有副词的,如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最”为题眼,要能通过比较,显示出喜爱的程度。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如“门其实开着” “其实很快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 再如下雨天,真好,“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 ,虚字做题眼的还有介词,如为了,“为了”是表目的的介词,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写出做出某件事的目的;有连词的,如我和班集体。要写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词

7、的,如变了,侧重于写变后的情况,可有的考生,写了变化的过程,把它当作变化或改变之题来写,当然偏题较远了。有叹词的,如哦,这就是生活,表达惊叹和明了之情,如果写不出这层意味就难获得高分。,抓住了题眼,只能说抓住了写作的重心。在审题时我们还要有全局意识,要用整体把握法去审题,即对作文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仔细认真地揣摩、体悟、辩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文题的内涵。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实战技法,整体把握审题法,例:我终于笑了,题目可以划分为“我”、“终于”、“笑”和“了”四个部分。“我”表明这篇文章应是第一人称,也只能写有关

8、考生自己的事情,如果写“他”或者某人,则是偏题。“终于”是最后的意思,表明写的文章要有一个结局,有一个交代,要具有完整性。“笑”表明文章内容的性质是高兴的,我的心情是开心的,没有写出这种高兴和开心,则是不符合题意。“了”是一个过去时态的标志词,表明我的开心不是以后的事情,而是经历过了的。进一步分析这几个词,会发现,最为关键的词是“终于”,它隐含了我的笑来之不易,文章没有写出这层含意,就难获取高分。,抓住了题眼,懂得用整体把握法去审题,可以说是把握住了作文的根本。但要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我们还必须作进一步的思考。,在考试作文中有很多题目,其表意看起来好像是比较明确的,如心愿。看似题目清楚、简单,审

9、题的难度看似不大,实际上,即使是由简短的几个字构成的作文题里面也会蕴蓄着丰富的含义,它同样需要我们细致揣摩、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从而为文章写作确定正确的方向。,“掀起你的盖头来”挖掘深意,实战技法,如:心愿,题目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要写出深度着实不易。,是谁的心愿,是什么样的心愿,是一个还是几个心愿可任选一个方面来写,但重点写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才是深层内容,才是题外真意。可是如果只静止的写有个什么样的心愿,极力渲染“心愿”变成现实的心情,对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的原因却写得很少,虽也能扣题,但只抓住了题目的外表,从而影响了文章的深度 。,另外,在我们的考试作文中,也有很多题目,意兼双关,其真意并

10、不在外表。 比如这个题目“我眼中的色彩”,意兼双关,不能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它的深层含义,从而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所以,在审题时,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寻觅题外之意,倾听弦外之音,去挖掘题目的深意 。,一、挖掘引申义。,如文题我长大了,它的意思,并不仅仅是说“我”长胖了,长高了,更主要的是说“我”懂事了。写作时明确了这一点,就会选择让“我”懂事的一件事或一段过程,写出自己明白

11、了什么道理。 又如“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二、挖掘比喻义。,近两年,比喻入题的现象很普遍。如: “我心中的太阳” “每一种草都会开花” “心中有盏红绿灯”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收藏阳光” 我们要善于由虚到实,把题目里的比喻词跟自己成长的具体感悟链接起来。,例析:,如文题我心中的太阳。题中的“太阳”一词蕴含着比喻义,我们可以采用揭示比喻义的方法来挖掘“太阳”的比喻义,或似阳光般的温暖,美丽;或万丈光芒,既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而这又在我心中深深地铭记着。抓住了比喻义,思路被打开了,取材领域也被拓宽了,立意也被挖深了。,三、挖掘象征义。

12、,如文题扬帆,并不是指驾船出海之类的,这道题目,要求写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文章。生气勃勃、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是扬帆形象上的特征。在写作时,就要抓住这一特征,联系实际,抒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表达一定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面对有深层含义题目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引申法将题目意思加以引申,化虚为实,用添补法进行扩展,化大为小,开拓思路,依据自己的擅长,决定信息取舍,决定写作内容和写作重点。,引申法、添补法,实战技法,当我们看到脸这个题目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可以想到本义的“人的脸面”。 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 可以想到延伸义的“表情或一种情感”等。用添补法的方法把这个词语

13、具体,可以写“微笑的脸”、“害羞的脸”、“丑陋的脸”、“可爱的脸” 同时也可以想到其比喻义,如“表面的”、“一种面貌”,用添补法把这个词语具体化“虚伪的脸”、“城市的脸”,找到“虚题”的另一半就找到了思维的天空。这种引申法和添补法不仅适合于这些意兼双关的,如象征词(如“风波”)、比喻词(如“心窗”)和有双关意义(如“黑色的日子”)的作文题目,它还适合于词语式标题的审题。,例如尝试:,先明确什么是“尝试”,然后延伸扩展: 一个民族的尝试 一个家庭的尝试 一个人的尝试 在此基础上用“添补法”,使“尝试”的内容更加具体化。 1、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

14、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2、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 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有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而出题者的目的及意图或显示或隐含于作文题目及要求中。在审题时,我们要认真、细心地研读作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审清它的限制,捕捉其中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审题中明白了这一点,在作文中我们便有了清晰的作文导向而不至于迷路。,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审清限制,实战技法,例: 生活中笑声常与我们相伴。在笑声中,友情在加深,学业在长进,困难被克服,隔阂被消除。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选一个有意义的侧面,以“笑声”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

15、中要有场面描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通过研读审查这部分内容,我们便可捕捉到其中的信息. 此导语中含了一组排比句,暗示了这篇考场作文立意的某些侧面,并用省略号暗示考生去进行发散联想。导语在文题中的作用是:1. 点示立意角度,2.开拓写作思路。题目为笑声,通过抒写“笑声”可以表现怎样一个有意义的侧面呢?你可以写“友情在加深”或“学业在长进”,可以写“困难被克服”或“隔阂被消除”,还可以写自己由此而联想到的某个方面。文题的“导语”用“友情在加深”这组排比句,既激发考生多角度地选材,又指点了考生立意的具体侧面,隐含的内容相当丰富。,体裁限制,范围限制,保密 限制,字数限制,可以说,应

16、试作文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搞清楚究竟有哪些限制,按指令操作,是作文成功的前提。审清字数限制和保密限制相对比较简单,这里就审清范围和体裁这两方面的内容,谈谈要注意的问题。,注意审清写作范围的限制。,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几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有些作文题就明确划定了写作范围,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例:“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是2008年江苏常州题。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例:,我生活在温暖的班集体 我家的钟点工 初中生活二三事 我们是初生的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