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形势与政策经济新常态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658800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形势与政策经济新常态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形势与政策经济新常态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形势与政策经济新常态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形势与政策经济新常态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形势与政策经济新常态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形势与政策经济新常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形势与政策经济新常态(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如果说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是什么?新常态可谓当仁不让,这个曾经陌生的词汇仿佛一夜之间就跃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了街头巷尾热议话题,老百姓口中的新鲜谈资。那到底什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什么会出现新常态,以及中央又将采取哪些新政策应对新常态?,一.什么是经济新常态?,二.中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原因,三.新常态、新机遇、新动力,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这一词汇开始进入中国百姓的视野。,一

2、.什么是经济新常态?,(一)新常态的提出,7月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8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常态,新在哪?的特别报道,8月5日、6日、7日发表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的评论员文章。就新常态的涵义、特征等进行了系统论述。,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作了题为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向包括130多家跨国公司领导人在内的世界工商领袖们,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等关键点。,(二)经济新常态的涵义,新常

3、态是相对于“常态”或“旧常态”而言的。,要弄清经济“新常态”,当然首先对“常态” 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所谓经济“常态”,并不是指经济活动在一个长时期内稳定不变完全可预期的状态,而是在经济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由经济规律所主导的经济活动相对稳定特征的动态过程。,纵观建国初期至今,我国经济经历了四个阶段,或者说四个“常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6年的17年是一个“常态”,1966年至1978年的12年是一个“常态”,1978年至2012年党的34年十八大也是一个“常态”。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常态”,这是一个新时期、新时代。,旧常态特点:经济高速增长,依靠要素投资驱动;外

4、需拉动,投资和投资回报率都较高。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稳定增长状态,而不是由原有的稳定增长状态向另一个新的稳定增长状态的转换过程。,虽说可以对经济作“新”、“旧”常态的划分,但“新常态”与“旧常态”不是割裂的,新常态是对“旧常态”的承继和扬弃。,实际上,“新常态”一词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 年初,埃里安用“新常态”一词来归纳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所发生的变化。“三高一低”特征:高失业、高通胀、高负债、低增长。 “新常态”在宏观经济领域被西方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新常态的来源,中国经济 “新常态”的

5、出现,同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中国经济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而不全是由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 其次,这种“新常态”的出现,始终处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许可的正常运行区间,从根本上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有专家提出,现在不少人将中国经济新常态仅仅理解为增长速度下降几个百分点,这显然太过简单了。2014年8月7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的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一文归纳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四个主要特征“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1.中高速,“从速度层面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

6、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王一鸣说。,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来看,比较好的情况是增长速度大体反映了潜在增长率,而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成本上升,储蓄率、投资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从历史上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会出现增速“换挡”现象: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

7、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2.优结构,从结构层面看,新常态下,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全面变化。,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 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自2006年以来首次超过投资。从2014年上半年数据看

8、,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4.4%,投资为48.5%,出口则是负2.9%。,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 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打破。区域差距也将逐渐拉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占比上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9.8%,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6%,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仅为7.4%和7.5%。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瑞士信贷2011年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的工资收入年均增速将达19%

9、,超过GDP增速。,动力层面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降至12.2%,2014年1至5月仅为5.8%。 “制造业的持续艰难表明,随着劳动力、资源、土地等价格上扬,过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动力转换到科技创新上来”,3.新动力,从风险层面看,新常态下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因素相互关联,有时一个点的爆发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综合这些特征不

10、难看出,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4.多挑战,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是指中国经济增速将由过去30年的10%左右下降至未来10年的6-7%左右。 结构调整,是指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将由过去投资与出口导向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为由国内消费与投资平行驱动的集约式增长模式。 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是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11、,中国政府出台的扩张型宏观经济政策(4万亿财政刺激以及银行信贷的高增长)产生了一系列副作用,包括制造业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快速上升与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泡沫,要消化这些副作用可谓耗时费力。,二.中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原因,新一代领导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举。 事实上,自2010年中国GDP规模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之后,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不同于前30年的特征,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自2010年至2012年经济增速连续11个季度下滑,2012年至2013年,GDP年增速连续两年低于8%。对于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既有中国经济

12、在经历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旧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的内在因素,也有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旧常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性上升; 高储蓄高投资; 人口红利贡献巨大; 房地产依赖;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 。,1.中国经济“旧常态”的特征及成就,(一)旧常态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率的持续性上升,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GDP增速大部时间都是高速增长,只有3次连续23年低于8%:第一次是19791981年,第二次是19891990年,第三次是19981999年,这3次回落主要是受到外部短期因素的干扰,每次过后又回到了高速增长的轨道上。 这次,也就是

13、第四次正在出现:2012年、2013年,我国GDP均增长7.7%,2014年为7.4%,2015年预期目标是7%左右.,高储蓄高投资,就储蓄而言,目前中国成为全球绝无仅有的“三高”国家:储蓄金额最多;人均储蓄最多,超过3万元;同时,也是目前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欧美等国的储蓄率平均在20%左右,美国的储蓄率更是低至5%左右。,人口红利贡献巨大,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

14、红利”。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房地产依赖,1998年废除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直接贡献率加间接贡献率由1998年的15.03上升为2007年的27.49,成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中国房地产业的负面作用,最突出的就是经济发展的“房地产依赖症”,该依赖症将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不

15、惜违法用地,还将加剧人口、土地、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无论是官方数据还是海外和国内一些研究机构的数据,中国基尼系数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严重的水平。国家统计局2013年1月18日“一次性”发布了10年基尼系数,十年均超0.47。其他机构估计中国基尼系数超过0.5甚至0.6。贫富严重分化,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这是事实。,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引擎。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美国GDP总量占全球GDP总量一直在三分之一左右,日本占6%左右;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GDP才占全球GDP总量1.8%。到2013年,我国的GDP总量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12%左右,也就是56万多亿。5

16、年前我们的GDP总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2012年GDP总量是美国的二分之一多一点,现在我们是美国的60%。中国经济10%的增长率,令全世界羡慕。,旧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瞩目成就,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贸易总额是206亿美元,占在全球的位次是第32位。2013年贸易总额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体。现在的贸易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4.16万亿,占世界的比重达到了11.7%。 成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们的外汇储备在2006年超过了日本成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13年底我们是3.8万亿,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外汇只有8亿美元。,旧常态的高增长,是不平衡式的增长,是以GDP为中心、以投资为主导、对技术进步重视不足的粗放式增长。旧常态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必然促使经济转向新的增长模式并且实现与之对应的新常态。,2.旧常态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充分体现。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取得了持续增长的瞩目成就,但反映了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