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51664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微观经济学导论课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君 武汉学院经济系,130 0618 4725 ,微 观 经 济 学,微 观 经 济 学 的 基 本 内 容,第一章 导论,内容提要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第一节 经济学的对象,人们心目中的经济学: (1)当人们知道你是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会问你:你认为近来股票市场的状况如何?股票会不会涨?你觉得那一种股票比较好呢? 现在的房子价格如何?现在值不值得买房子呢? 现在的商品,比过去更贵了还是更便宜了?商品的价格高好还是低好? 为什么即使总经理的打字速度比秘书快,仍然是让秘书打字,而不是自己亲自打字? 为什么即使丈

2、夫比妻子炒菜速度快、水平高,仍让妻子做菜?,(2)如果你现在看中了一套房子,价格是20万元;同时你正好看中了一辆福特汽车,价格也是20万元。可是,你现在只有20万元,你如何决策? (3)如果一个人喜欢吃牛肉。他太太给他买的时候,每次都是正好买10元钱的;而他自己买的时候,每次都是买一斤。这个人的行为和他太太的行为有差别么? (4)前几年,在美国一家医院,几名有名望的年轻医生联合起来,要求减少对那些年老、且没有治愈希望的病人的治疗,以便将时间和医药用在更有希望治愈的年轻病人身上,在美国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经济学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5)在现代,大家庭在解体,在外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人们不喜欢

3、自己下厨房做饭了呢? (6)很多国家的政府喜欢给公务员加薪,而不愿意把更多的钱用来救济穷人,为什么? (7)按照经济学的方式思考:东西跟着钱走; 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一头大象会自己从非洲走 到你那里。,所以,经济学家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专家也是不一样的。经济学首先假定:资源是稀缺的(下面详细讲)。在此基础上,还有: (1)经济学假定:人都是理性的,这叫做经济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他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做出一项经济决策的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花费最少,获利最多的方案。这样的人就是“经济人”。经济人会用自己的方式行事,以保证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例如,他们

4、会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马路中间是不可能捡到钱的。 经济人是自私的,这里的自私表示:经济人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关于伦理道德、政治等问题,在这里是不需要考虑的。因为这是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旧的观念需要转变:a.你是不是热爱集体?b.是集体利益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c.你为什么要工作?为什么你喜欢更高的工资? (2)经济学假定,人们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你所买到的东西:一是一定是你自己愿意买的;二是一定是最合意的。假设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各种信息都充分了解。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等。,这两个假设(理性人和完全信息)在现

5、实中并非完全符合实际,能不能说假设就没有意义呢?并非如此,经济分析做出假定,是为了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假设是理论形成的前提和条件。但假设在大体上不违反实际。 关于理性人的说明:人们是如何花钱的?弗里德曼的花钱矩阵。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的经济活动无非以下四种: 第一种:你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 第二种:你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 第三种:你花自己的钱为别人办事; 第四种:你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 第一种效率最高,第四种效率最低。,一、经济学所面对的经济问题:稀缺性 在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消费是目的,生产则是实现

6、目的的手段。如果说,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消费欲望(wants)以及由这种欲望引起的对物品(goods)和劳务(service)的需要(needs)是有限的,而满足需要的手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那就不存在需要由经济学来探索研究的问题。事实上,人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永无饱和之日的。而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的手段,也就是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却是有限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怎样使用相对有限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的问题,这就是经济学所要研究并需要回答的经济问题。,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1,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

7、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scarcity)。 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的,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这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 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注1:经济学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前者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

8、其数量是无限的;后者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其实,过去认为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也是有限的,滥用的结果也必然带来明亮阳光的减少、空气的污染和可用水资源的缺乏。,二、生产可能性边界、选择与资源配置 为了使相对稀缺的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经济学提出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这个概念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因此,用于生产某一种物品的资源多了,用于生产其他物品的资源就会减少。假如一个国家可以利用的资源,

9、全部用来生产当年消费的消费品,那末这个国家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如果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就要用一部分资源生产资本财货,这样,尽管在以后会有更多的消费品被生产出来,但可以生产出来供当年消费的消费品就要相应减少。这是一个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因此,一个国家如何兼顾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把有限的资源分配使用消费品和资本财货的生产,是经济学必需提供答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谓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曲线),就是在给定的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一个国家之最大可能的资本财货与消费品之生产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经济学通过在如下一条曲线来表示这各种可能的组合。 A、C、E、B每一点都代表在给定的资源和生产条件

10、下,一个国家之最大可能的资本财货与消费品之生产可能性组合,所以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AB线还表明了,多生产一单位资本财货要放弃多少消费品,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消费品要放弃多少资本财货,因此,又称为生产转换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切线的斜率是机会成本。当机会成本不变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当机会成本递增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当机会成本递减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由于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无限多样化的,但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制造或提供人们所需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相对稀缺的。有限的资源用来多生产某种物品就要少生产其他物品,在此可以有多种

11、组合。如一个社会为了不断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本财货是无限的,为了提高当前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也是无限的。但是,能够用于生产资本财货与消费品的资源是有限的。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多种可能性组合中,究竟该选择哪一种,即一个国家关于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这两大部类的生产组合,到底选择C点还是E点?或者AB线上的任何其他一点?这就有个选择问题。所谓选择(choose)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选择包括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1.生产什么(what)物品与生产多少 如前所述,人的需要是无限的,永无饱和之日,而生产资源是稀缺的。目的与达

12、到目的手段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必需在各种需要之间权衡比较,有所取舍。其次,人们还必须决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应各为若干?如上例,当我们把权衡取舍的范围归结为消费品与资本财货两大类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每一点代表了这个问题之各种可能的答案。那么,到底那一点是最合理的?,2.如何(how)生产,采用什么生产方法 每种生产要素一般有多种用途,而任一种产品一般也可采用多种生产方法。例如,同一种产品,既可采用多用劳动少用资本的方法,也可采用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的生产方法。这里有一个生产效率的问题,即如何组织生产使生产要素能够最有效率地被使用的问题。,3.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即经济学所说的收入

13、分配问题,也就是为谁(for whom)生产的问题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总是生活于组成一定社会形式的人群之中,所以生产总是社会生产。就是说,社会的人作为劳动的主体,在有目的地作用于劳动的客体自然物质时,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进行劳动的。所以经济分析必然包括生产出来的产品归谁享用以及享用多少的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经济学是为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

14、的用途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有的还加上一个问题,即现在生产还是将来(when)生产?从而是四个问题。,三、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前面说明了经济学是研究相对稀缺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如何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的问题,也即是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但实际上,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就是说: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还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种情况就是产量没有达到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给定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或称潜在的国民收入。如图1-1中,AB线表示生产可能性曲线

15、,AB线内的任何一点上,资本财货与消费品的组合,也是资源既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但并不是最大数量的组合,即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就给经济学提出另一个问题,经济学必须要进一步研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办法来改进这种状况,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是要研究稀缺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资源利用包括这样三个相关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资本财货和消费品的组合达不到AB线。换句话说,也就是如何能使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使各种消费品和资本财货的产量达到最大。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充分就业”问题。 第二,在资源既定的情

16、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即尽管资源没变,但消费品和资本财货的产量为什么不能始终保持在生产可能线上。这也就是经济中为会么会有周期性波动。与此相关的是,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和资本财货,即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第三,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由稀缺性问题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影响甚大。这样,解决经济问题就必然涉及到货币购买力的问题。这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体制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价格的调节与刺激来实现。一种是计划经济体制。即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计划来实现。当然,在现实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市场与计划不同程度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一半对一半,总是以一种经济制度为主,以另一种为辅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市场经济从总体上看比计划经济效率高。更有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