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51626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1、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1、闺中怀人之愁;,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课堂示例,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思友之愁;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自古帝王州

2、,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 5、昔胜今衰之愁;,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6、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7、羁旅之客愁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8、亡国之愁;,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

3、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9、人生失意之愁; 10、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飘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 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中肯,要就诗论诗,实事求是,具体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五.巧分类,一.看标题(序、注),二.析尾句,三.抓字词,明意象,四.知人论世,一.看标题(序、注),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

4、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通过“源活水清”的生活现象,意在说明什么哲理?,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作者意在对读书之道作一个总结: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明如镜。,二.析尾句,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四.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并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

5、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注意也要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

6、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1、写景抒情诗 2、即事感怀诗 3、咏物言志诗 4、怀古咏史诗 5、边塞征战诗 6、赠友送别诗 7、思乡怀远诗 8、山水田园诗 9、思妇闺情诗 10、论道说理诗,五.巧分类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无限风光在险峰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写景抒情诗,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客船等。 特征:秋夜幽寂 凄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7、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的孤独、愁绪满怀和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景物特征:孤寂 表达技巧:拟人 作者情感: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人格的高洁清傲。,读懂写景诗的方法 1.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 2.写景常用的表达技巧。 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欢聚离散皆是缘 赠友送别诗的鉴赏,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唐代疆域辽阔

8、,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送别诗的鉴赏要点,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唱歌送别 3.饮酒饯别,折柳送别,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罟(g)师:船夫。临圻(q):地名。,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

9、欣欣向荣之意。,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李白),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赠友送别诗,谢亭送别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

10、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1、景物:“猿啼” 、“暮江”、 “孤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反衬孤舟。,课堂示例,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11、借景抒情、 衬托。,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翔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

12、明月(李白),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谢亭 李白 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

13、送别之地,也便成了离愁的代名词。,灞陵行送别 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无限风光在险峰 论道说理诗的鉴赏,理解下面每首诗各自所蕴含的哲理,本诗借欣赏庐山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待人、

14、事或生活、社会,都应多角度、多侧面甚至换一个角色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会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首诗借游春的愉悦启示人们:生活是美好的,只是你没有留心而已,只要你关注生活,只要你有好的情致,何愁没有明媚的春光?,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苏轼),本诗揭示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以及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一生活哲理。,本诗蕴含着这样的哲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

15、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3、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4、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叶绍翁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这类诗有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以水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

16、的小池,原意只写春末夏初的池塘小景,而现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哲理诗鉴赏要点,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鹊楼 ),在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同时,又要蕴含着深刻哲理。,课堂示例,第二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锄禾 ),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 :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课堂示例,第三要注意理与趣。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