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51601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 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从“高考” 到“教学”,包括三点: 1. 高考考了什么? 2所考内容有哪些特点? 3. 怎么考?,一. 考题分析,体裁:五绝3、七绝7、五律4、七律1、 宋词4、元曲1 题材:写景5、思乡4、咏怀4、咏史2、 送别1、登临1、咏物1 内容:主旨、情感、意境、诗眼、意象、语言 体裁、章法、风格 手法: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用典、 直抒胸臆、情景交融,1、考了什么?(9707年),诗的体裁为五、七言格律诗,词、曲则为小令。(其他可考性不大) 多为名家名篇,名篇中往往有名句。(太偏、怪者可考性不大) 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 艺术技巧均为常见技巧,大都是其他文学作品所共

2、有的而学生在学习中又接触过的技巧。,2所考内容有哪些特点?,例: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2004北京春季高考题) 新 沙(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3怎么考?,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后海鸥也知道了。 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 )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

3、夷中田家) 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 杜荀鹤山中寡妇) 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简要分析新沙诗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解题指导:分两步回答,即怎么表达的(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等)。 参考答案:用夸张、讽刺、诙谐、幽默、虚拟等艺术手法明确并深化了主题。 修订答案:用虚写(或夸张、讽刺)的艺术手法揭露了官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贪得无厌、横征暴敛、税收无度、贪婪至极)的现实,表达了人民的强烈不满。,这道题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近年诗歌试题的特点: 内容、形式兼顾 “内容解说、主题”属于“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属于“形式”。 限制、开放并举 “简要分析新沙诗

4、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一个具有开放特点的题目,“后两句” 、“表达上的作用”则是两个限制。,点、面有机结合 内容、形式与表达这三个“点”是植根于“面”之上的,没有对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就难以答好这道题,也就是说,此题直接考的是“点”,同时也间接考了 “面”。 一般鉴赏与比较鉴赏兼而有之 。 此题两小题是一般鉴赏,小题是比较鉴赏。,读下面的诗,完成题。(4分) 红 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二、解读的一般过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5、: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答:C 尽管红梅有桃花、杏花的颜色,但凌霜傲雪的风姿尚存。没有“透露出一丝无奈”。,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

6、持自己的节操。 答:A 未表现红梅欲与桃杏争春的意味。,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参考答案 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

7、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解题指导:审清题意读懂材料明了意图理性思考得出结论 1、阅读诗论,明确苏轼赞林诗、皮诗而贬石诗,其根源全在“写物之功”。此乃苏轼评判的标准与依据。 2、明了写物之功。“功”在托物言志、借物咏怀,林诗、皮诗不但写“形”而且写“神”或干脆写“神”;而石诗只停留在对物的“形色”的辨识上,故石诗不如林、皮二诗。 3、挖掘林、皮二诗的“神”。林诗以水清衬梅清,表现梅花的清秀、清峻、清幽;皮诗以风清衬莲清,表现白莲的清淡、清雅、清洁。如此

8、的“写物之功”,石诗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学生在诗歌鉴赏时出现的种种失误,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到原因: 文本:写的什么?(明题材、明主题、明内 容、 明情感)怎么写的?(明技巧、明意象、明语言、明风格) 试题:问的什么?(考查点)怎么问的 ?(考查角度) 答题:回答什么?(不能答非所问、不可挂一漏万) 怎么回答(角度要正、层次要清、要点要准、内容要实、语言要精),三、看学生失误,得教学启示,在诗歌复习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各种答题失误,确诊病因,并有针对性地指明正误方法,对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下面结合具体病例,对诗歌鉴赏中的八大常

9、见病因作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解题指导: “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 答案: 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融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 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

10、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病例1: 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分析: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串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串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 病因之一:以译代析,没有鉴赏。,教学启示一,理清思路,读懂诗歌 1、熟练调用积累:技巧、语言、 意象、风格等,尤其是文化 2、能够串说诗意 3、学会体验诗人情感 4、学习借助技巧表达内容,病例2: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 分析:题干问的是“在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11、”依据题干的要求,考生应该回答的是“怎样表现”,而不是“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也就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可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此题是对属于形式部分中的关于表达技巧鉴赏能力的考查。然而,有的考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根本不明题意,故而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问答方式。问: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表现了诗人的离恨苦。, 病因之二:南辕北辙,答非所问。,教学启示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1、正确选择逻辑顺序(归纳、演绎) 2、精心选择“研讨点” 3、精心设计提问语言 4、精心引导、组织讨论 5、,病例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

12、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分析:不少学生不懂得在诗歌鉴赏时必须抓住诗歌的具体内容去分析,在回答“怎样表现离恨苦”时,只用了“用凄凉的景色”这句抽象的话代替了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等一系列鲜明意象以及所用技巧的分析。由于过于笼统概括,显得十分空洞。这种答案往往大而不当,不着边际,失分严重;但又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毛病,所以也是最主要的失分原因。 病因之三:笼而统之,以空对空。,教学启示三,驾驭课堂有方 1、认真倾听学生答问、阐释 2、敏锐感知(研讨点)分歧,得失 3、组织有效讨论 4、鼓励求异思维,肯定求同思维 5、给从众结论,不给唯一答案,病例4:作者通

13、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 分析:词的上阙出现了一连串的意象,作者是在用这“一连串的意象”渲染一种凄苦的氛围,借以烘托自己的“离恨苦”。在表现“离恨苦”时,各个意象所表现的感情是各有侧重的,使用的技巧也是彼此有别的燕子的“双飞”是用来反衬孤独,“菊愁兰泣”是借拟人手法“移情于景”,“明月”则是以“满月”之“圆”暗衬自己的“别离”之“缺”。对于这些“区别”和“不同”,考生在答题时是应该予以充分注意,并作出具体的分析的,而不能从诸多意象中单单拈出一个“燕子”,然后用一个“等”字一带而过。以偏概全、挂一漏万,肯定会严重失分, 病因之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病例5

14、: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 分析:这份答案表面上似乎已经把几个意象一网打尽,无一遗漏。按说该无可厚非了,其实不然。根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答的是“用菊、兰、燕子、明月”等“怎样”表现了“离恨苦”,重点在“怎样”,也即艺术技巧;而不是“用菊、兰、燕子、明月”表现了“离恨苦”。这种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的“赏析”也是诗歌鉴赏严重失分的主因。 病因之五: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教学启示四,疾徐有序、点面兼顾 1、重点、难点,响鼓重槌 2、全面兼顾,首尾圆合 3、板书、投影,尽可能采用学生说法 4、自编练习,与课堂相呼应 5、评

15、改练习,与教学一致,浪漫相对 (分数是教学的杠杆),学生优秀答卷: 例1: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 例2:花笼轻烟,似脉脉含愁;兰花沾露珠,象默默饮泣。作者先把菊、兰拟人化,表现出自己的哀愁。燕子双飞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明月之“圆”暗衬离别之“缺”,作者借物抒情,用了“拟人”和“反衬”表现了离恨苦。,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

16、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1: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说明: 考试说明有“鉴赏语言”的要求,此题考查鉴赏语言的能力。 参考答案: “吹”字有唤醒之意,它使春风显得特别多情,唤起游子的乡思并且特意殷勤吹送诗人的乡梦,为乡梦做伴引路;“逐”有急切的意味,不仅写出了思乡之切,而且一个“逐”字还使乡梦由无形变有形,具体形象可感。,病例6: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本来梦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这里用“吹”,说明作者是因春风而发梦。“逐”是追的意思,不说春风带我,而说我追春风,是梦吗?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病例分析: 语言的鉴赏也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词语内容的正确理解,第二步才是对其“表现力”也即表达效果的赏析,没有正确理解也就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