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0648710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领先 飞翔梦想 2016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酒精用作燃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B、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燃

2、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将降低水的硬度D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考点】水资源状况;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

3、资源的分布及节能减排解答;B、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解答;C、根据生活中通过煮沸可将降低水的硬度解答;D、根据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解答【解答】解: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节约用水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将降低水的硬度,正确;D、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所以都是混合物,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有关水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通过题目对水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掌握基础知识点即可轻松解题3.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

4、炼铁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分析;D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故正确;C二氧化碳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故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存在较

5、大的差异,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4. 下列比较中,符合实际的是()A黄铜片比纯铜片的硬度大B地壳中硅的含量比氧多C铁门窗比铝合金门窗更耐腐蚀D食盐水比食醋的pH小【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A、因为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要大;B、利用识记知识,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的比例进行判断解决即可;C、据铝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分析;D、根据当溶液的pH

6、小于7时,呈酸性,pH=7显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分析解答【解答】解:A、因为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所以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要大,故选项叙述符合实际;B、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项叙述不符合实际;C、铝在空气中易形成氧化铝薄膜,起保护作用,比钢铁更耐腐蚀,故选项叙述不符合实际;D、食醋的PH7,显酸性食盐水pH=7,显中性,故选项叙述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此题涉及到的是一些基础知识的考查,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5. 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ARC

7、uBRFeCZnRDRAg【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解答】解: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R;R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弱,即HRCu由此而可知,RFe不正确,故B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8、图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图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C图3验证甲烷燃烧生成CO2和H2OD图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行分析判断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解答

9、】解:A、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同样不能燃烧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2实验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但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实验无明显变化,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检验是否有水蒸气生成,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

10、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7. 2015年10月,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以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由42个原子组成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0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青蒿

11、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B青蒿素C15H22O5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22)+(165)=282,故错误;C青蒿素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

12、错误;D青蒿素中C、H、0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3NO2+H2O2HNO3+X 2SO2+O2+2H2O2H2SO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NOB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共有5种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罪魁”【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氧化反

13、应;还原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B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来分析;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来分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3NO2+H2O2HNO3+X 中,反应前:N、O、H的原子个数分别是:3、7、2;反应后:N、O、H的原子个数分别是:2、6、2;则X中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反应的X为NO;故正确;B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有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并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中涉及的有NO2、H2O、NO、SO2

14、四种氧化物,故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所以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故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只有减少或杜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才能有效地防止酸雨9. 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g 129g21.8g 49g 酒精 17.3g40g 不溶不溶A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C40时,将50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D40时,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可知,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象的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