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物质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发展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641027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4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物质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物质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物质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物质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物质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物质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资本管理}物质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发展(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物质资本的形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 2.罗斯托:资本积累率达到10%以上是实现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 3.刘易斯:资本积累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 4.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认为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唯一原因。,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5.麦迪逊和纳迪里的实证研究 (1)麦迪逊考察了1950-1965年间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三大类。 研究结论:在此

2、期间,22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5.55%,其中人力资源平均增长率为1.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本平均增长率为3.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资源配置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0%。 (2)纳迪里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为四类: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资源流动。所选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并与麦迪逊所选相同。 研究结论:除日本和以色列外,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要素(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其中主要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明显小于要素投入量增加的贡献。 6.阿温.杨在对东亚经济的考察中重新确认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障碍 1、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1)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恶性循环(见图一) 著名命题“一国穷是因为它穷” (2)核心问题:资本稀缺是主要障碍和约束条件。由此得出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贫困,必须大规模储蓄,扩大投资,促进资本形成。,图一: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该理论存在的问题 混淆了具有绝对意义的储蓄水平和具有相对意义的储蓄率。 认为发展中国家缺乏储蓄能力的观点不符合事实。 认为储蓄水平提高,投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过于乐观、简单。,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企业储蓄和政府

4、储蓄。 所谓市场容量狭小的观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2、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人均资本与人均收入关系,2、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关系,(o/p) ,o,o,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国民收入增长与人均收入关系,2、低水平均衡陷阱,o1,o,o,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莱宾斯坦(Leibenstein, H.) “最小临界努力” 低水平均衡陷阱的产生是因为经济中存在的“降低收入的力量”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使人均收入滑回陷阱 摆脱陷阱必须有一个初始阶段的大规模投资,形成一个最小临界努力,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降低收入的力量

5、”,推动经济跳出陷阱,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瑟尔瓦尔提出经济摆脱陷阱不一定需要“最小临界努力”那么大的投资,较小量的投资也可以逐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人均收入完全可以通过棘轮效应(Ratchet effect)在没有大规模投资的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渐进式增长突破限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5、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1)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结果,呈现“循环积累”的发展态势。 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初始变化),引发另外的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强化先前的因素(次

6、级强化),使经济沿原先因素发展的方向发展。,第一节 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人均收入低贫困社会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卫生保健条件差、文化教育落后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低 (2)打破“循环积累因果关系”。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收入平等,增加穷人的消费,提高投资引诱并增加储蓄,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水平,提高人均收入。这样发展中国家将从低收入的循环积累过程中解脱出来,进入良性的循环积累的过程*,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一、形成物质资本的一般公式 为了谋求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从何处得到发展的资金?如何为资本形成开辟财源?这就牵涉到国内储蓄

7、和国外资金流入两个方面的问题,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公式可以对此作出解释,即: YC+I+(X-M) 式中:y代表国民生产总值或总支出,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X代表产品与劳务的出口加上来自国外的收入,M代表产品与劳务的进口加上在国外支付的收入。,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政府和民间的消费与投资均包括在C+I之内。 从总收入方面看 YC+S 式中:S代表储蓄。政府和民间的消费与储蓄均包括在C+S之内。由于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可得下式 C+I+(X-M)C+S 简化上式,可得 IS+(M-X),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上式表明,一国的投资能力(即资本形成的能力)决定于国内储蓄水平加上国外的净资本

8、流入量(进口大于出口是一国取得国外资本的唯一方式,故M-X等于国外的净资本流人量)。,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二、初始资本的形成来源 1.农业剩余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来源 2.农业剩余的转移方式 (1)实物储蓄 (2)利用廉价剩余劳动力,扩大资本积累 (3)征收农业税 (4)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5)出口农产品 (6)农民储蓄,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3、取得农业剩余的两种方式及效能比较 (1)方式: 政府干预型:税收、价格剪刀差 市场导向型: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 (2)效能: 政府行政干预:牺牲农业,难持久。 市场导向型:工农并进,互动发展。,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三、物质资本

9、的国内来源 1、家庭储蓄 影响因素? 收入水平*社会分配状况*消费习惯*宗教信仰* 年龄结构*经济环境* 2、企业储蓄 企业储蓄来自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利润。除去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以新换旧),余下的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来源 影响因素?,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3、政府储蓄 (1)政府储蓄类型:一般政府储蓄;政府强制储蓄 (2)一般政府储蓄: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减去政府的支出(经常性开支、转移支付等)后就是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 1950s-1960s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储蓄的实践: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私人储蓄率低; 政府部门的消费倾向小于私人部门,因此增加税收可以将

10、更多的国民收入集中到政府手中,增加储蓄,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除日本是成功的以外,没有其他的成功案例,相反税收较低国家经济增长高于高税收国家 原因三方面: 发展中国家低收入水平限制了税收的提高 政府的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会高于私人部门* 增加税收将改变收入分配格局及储蓄、投资的回报率,改变税基,同时还会“挤出”私人储蓄,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3)政府强制储蓄 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强制将一部分可能用于消费的国民收入转化为储蓄。常见的强制储蓄手段包括价格结构的调控和制造通货膨胀 价格结构调控:政府通过计划手段对价格结构进行调节和控制,压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或抬高非生活必需品如高档消费品的价格

11、,以缩小消费规模,增加储蓄。,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比如中国在1980s以前长期压低食品、日用品、住房、教育、医疗、生活用能源及各种生活服务(理发、洗澡等)的价格。 价格结构调控的效果: 降低了全社会的消费水平,增加储蓄 同时可降低居民收入(工资),企业利润提高,政府通过征税或收缴利润获得更多的国民收入,可转化为政府储蓄。,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问题在于:价格结构的调控人为扭曲了市场价格,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经济增长不健康 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通货膨胀:政府可将多发行的货币直接用于投资品的生产,促进资本形成。 通胀导致名义收入提高,在累进税制下,政府

12、的税收提高 企业成本增加慢于收益增加,利润上升,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上升 通货膨胀的副作用:通货膨胀一旦启动很难自行结束,温和的通货膨胀会演变为恶性通货膨胀,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扰乱价格信息,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改变人们的预期,使人们多消费少储蓄,多投资于保值资产,减少生产性投资,并可能导致资本外流* 在汇率固定的开放经济中,通胀将刺激进口,抑制出口,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严重的通胀将破坏货币信用机制,极端的情况下将使人们回到物物交换,增加交易成本*,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四、物质资本的国外来源: 外援、外债、外商直 接投资 1、国外援助。简称外援,是指为了减少贫困和

13、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货币和实物的形式,把资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一切发展援助和优惠贷款。 (1)外援特点:非商业性 具有一定的转让条件,或不需要偿还,或贷款有优惠条件 无息或低息 偿还期长,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2)外援的种类。 按援助主体的数目可以分为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 按援助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官方援助与非官方援助 按援助的具体方式最常见的是项目援助与计划援助,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3)外援的形式多样 大类可以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 (4)外援的动机 人道主义;宗教信仰、人文关怀等;政治、军事动机;历史动机;经济动机,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5

14、)外援的效果。 正面效果:卡森(Cassen, 1994)的一项针对孟加拉、哥伦比亚、印度、肯尼亚、马拉维、马里等国的研究表明,大多数援助项目达到了目标 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消除贫困方面,外援(如支持东南亚绿色革命、南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 项目援助由于有比较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的程序,效果优于计划援助。,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负面效果:可能支持了一个实行阻碍经济发展政策的政府 加强受援国政府的权力,助长腐败、无效率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助纣为虐,延缓变革) 可能鼓励受援国采取不负责任的金融政策 外援如果是无偿的,可能会鼓励受援国低效率的使用这些资源,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

15、,(6)外援的起源和现状 。 外援的起源:1947年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欧洲和日本经济复苏后,国际经济援助重点开始转向发展中国家 1960s,希腊、以色列、台湾等有效利用外援取得了经济增长和发展 外援现状 主要援助国家:主要是OECD国家,它们成立了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AC,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1995年官方外援694亿美元中,DAC国家占600亿,其中400亿是捐赠 1995年提供外援绝对数最多的是日本,144.89亿美元,其次是法国,84.43亿美元,德国第三,美国第四,73.67亿美元 1995年提供外援占GNP比重最高的是丹麦,0.96%,其次是挪威,0.87%,荷兰第三(0

16、.81%),美国最低,0.10%,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发展趋势:1990s以后,外援的相对数不断下降,以DAC国家为例,1984年外援平均占GNP的0.34%,但到1995年只占0.27%(原因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及保守主义抬头有关) 外援在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中所占比重也从52%下降到13% 主要受援国:1995年外援的50%流向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35%流向了亚洲国家;其余的流向了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的发展中国家国家,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外援,数额从5000万到1.45亿(印度)不等 获外援绝对数最多的是印度,1.45亿美元 外援占GNP比重最高的是莫桑比克,占101%,其次是卢旺达,占95.9%,超过30%的国家还有布隆迪、马拉维、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海地、尼加拉瓜等。,第二节 物质资本形成的来源,外援接受国的洲际分布: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外援占GNP的比重是16.3%,其次是南亚国家,平均1.9%,第三是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国家,平均1.7%,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国家平均1.1%,欧洲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