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竞争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40541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章竞争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14章竞争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14章竞争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14章竞争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14章竞争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章竞争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章竞争法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竞争法律制度,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是2009年教材的新增内容,最近3年的平均分值为3分,2011年分值为3.5分,题型全为客观题。2012年教材进行了微调,但对考试没有任何影响。 历年试题涉及的主要考点,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一、仿冒行为 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 (1)未经注册商标权利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的;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

2、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司法解释1】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在后使用者能够证明其“善意使用”的,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司法解释2】由经营者营业场所的装饰、营业用具的式样、营业人员的服饰等构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装潢”。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解释】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笔名、艺名等,可认定为上述所称的“姓名”。 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

3、,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解释】只要经营者的行为足以造成消费者的误认,或者对消费者带有欺骗的性质,都可认定为仿冒混淆行为。,【例题单选题】甲公司将其生产并上市销售的糖果冠以“大白免”商标,且其字体、图案与乙公司的注册商标“大白兔”非常相似。“大白兔”在糖果品牌中知名度很高。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对甲公司行为定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B.擅自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C.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D.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

4、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做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答案】A,二、商业贿赂行为 1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2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 【解释】回扣与正当的折扣、佣金的根本区别在于,折扣和佣金必须如实入账,而回扣是账外暗中进行的。,三、虚假宣传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方法、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

5、虚假宣传的行为。 【司法解释1】经营者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可以认定为“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1)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2)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3)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 【司法解释2】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不属于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例题单选题】甲经贸公司租赁乙大型商场柜台代销丙厂名牌床罩。为提高销售额,甲公司采取了多种促销措施。下列措施违反了法律规定的是()。 A. 在摊位广告牌上标明“厂家直销” B.在商场显著位置摆放该产品所获的各种奖牌 C.开

6、展“微利销售”,实行买一送一或者买100元返券50元 D.对顾客一周之内来退货“不问理由一概退换” 【答案】A,四、侵犯商业秘密行为(2009年多选题) 【解释】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界定 (1)以偷盗、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偷盗、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上述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

7、为侵犯商业秘密。 【司法解释】通过自行开发研制或者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不认定为上述第(1)、(2)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反向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的有( )。(2009年新制度) A. 只限家族内部直系男性亲属知悉的某祖传中医验方 B.公司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某产品结构,但相关公众很容易通过观察该公司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而直接获得 C. 某著名连锁经营快餐店的店堂装饰、营业用具样式、营业人员服饰等构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整体营业形象 D. 某著名二人转演员的艺名

8、【答案】ACD,五、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六、诋毁商誉行为 【解释】诋毁商誉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市场经营活动中的经营者,其他经营者如果受其指使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构成共同侵权。 1.诋毁商誉行为的主体主观是故意。 2.诋毁商誉行为客体是竞争者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3.诋毁商誉是捏造、散布虚假事实。,【例题单选题】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 )。(2011年)A.甲因其所居住小区内的超市过于吵闹,影响其休

9、息,遂捏造该超市出售伪劣商品的事实并进行散布,导致该超市营业额严重下降B. 乙家俱制造企业将产自中国的家俱产品的原产地标注为意大利C.丙歌厅见与其相邻的另外一家歌厅价格低、服务好、客源多,遂雇佣打手上门寻衅滋事,进行威胁D.入夏前,丁商场为了筹集资金购进夏装,以低于进货价的价格甩卖了一批库存的羽绒服 【答案】B,第三节反垄断法律制度,一、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 1.根据反垄断法第2条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2.我国反垄断法主要规定: (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2)经营

10、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4)禁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3.反垄断法适用除外 (1)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反垄断法。 (2)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 4.反垄断执法机构: (1)国家工商局负责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2)国家发改委负责依法查处价格垄断行为; (3)商务部负责经营者集中

11、行为的反垄断审查工作。,二、垄断协议(重点)(09年多选、11年单选) (一)垄断协议的概念 垄断协议,也称限制竞争协议、联合限制竞争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者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解释1】认定其他协同行为,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经营者的市场行为是否具有一致性;(2)经营者之间是否进行过意思联络或者信息交流;(3)经营者能否对一致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解释2】垄断协议排除、限制竞争。经营者达成固定价格、划分市场、限制数量等内容的垄断协议,旨在避免竞争风险,实施市场垄断,牟取不正当利益,是对竞争最直接的破坏。 【解释3】根据参与垄断协议的经营者之间是否具有竞争关

12、系,一般将垄断协议分为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二)禁止的横向垄断协议“同行之间” (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根据反价格垄断规定,上述限制条件主要包括:(1)固定或者变更价格变动幅度;(2)固定或者变更对价格有影响的手续费、折扣或者其他费用;(3)使用约定的价格作为与第三方交易的基础;(4)约定采用据以计算价格的标准公式;(5)约定未经参加协议的其他经营者同意不得变更价格等。 (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限制数量的垄断协议包括限制商品生产数量和限制商品销售数量两种形式。包括: (1)以限制产量、固定产量、停止生产等方式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限制商品特定品种、型号的生产数量

13、;(2)以拒绝供货、限制商品投放量等方式限制商品的销售数量或者限制商品特定品种、型号的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包括:(1)划分商品销售地域、销售对象或者销售商品的种类、数量;(2)划分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相关设备等原材料的采购区域、种类、数量;(3)划分原料、半成品、零部件、相关设备等原材料的供应商。 (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5)联合抵制交易; (三)禁止的纵向垄断协议“上下游之间” (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例题1单选题】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禁止的纵向

14、垄断协议的是( )。 A.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B.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C.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 D.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答案】D 【例题2多选题】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禁止的垄断协议的有( )。 A.经营者之间达成协议,固定或者变更价格变动幅度 B.经营者之间达成协议,使用约定的价格作为与第三方交易的基础 C.经营者之间达成协议,以限制产量、固定产量、停止生产等方式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 D.经营者之间达成协议,以拒绝供货、限制商品投放量等方式限制商品的销售数量 【答案】ABCD,(四)可豁免的垄断协议类型(09年多选题) (1)为改进技术

15、、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 (4)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5)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 (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 【解释】对于上述第(1)至第(5)项垄断协议的豁免,反垄断法要求经营者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例题多选题】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对于特定种类的可豁免垄断协议,经营者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

16、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下列各项中,属于上述特定种类的可豁免垄断协议的( )。(2009年新制度) A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垄断协议. B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垄断协议. C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垄断协议. D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垄断协议 【答案】ABC,(五)行业协会组织实施垄断协议的行为(2011年单选) 1.制定、发布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行业协会章程、规则、决定、通知、标准等; 2.召集、组织或者推动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协议、决议、纪要、备忘录等。 【例题多选题】某行业协会的全体会员企业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85。由于近期原材料涨价影响了行业利润,该协会遂组织召开了由会员企业领导人参加的“行业峰会”,与会代表达成了提高产品价格的共识。明确要求会员企业统一将产品价格提高l5。接到通知后,会员企业按要求实施了涨价。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1年)A行业协会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B行业协会实施了经营者集中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