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某某某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西南财大某市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640207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108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某某某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西南财大某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某某某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西南财大某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某某某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西南财大某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某某某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西南财大某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某某某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西南财大某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某某某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西南财大某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某某某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西南财大某市(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魏 加 宁 宏观部 研究员,2,声 明,以下所讲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本人只是学者,并且不在股市上,因此,讲宏观经济但与股市无关;讲体制改革但与政治无关。,媒体如报道,须经本人审阅,否则本人概不负责。,开场白: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信息的传播者,还是思考者?网民,学者 财富的争夺者,还是创造者?商人,乔布斯 风险的偏好者,还是厌恶者?李嘉诚,80% 历史的创造者,还是记录者?秦始皇,司马迁 错误的掩藏者,还是纠正者?毛泽东,邓小平 向前看,还是往后看?反思的目的 重蹈覆辙,还是不断前进?30年解密的重要性 斗富扬恶,还是扶贫扬善?近代史,统一战线 全盘苏化,

2、还是全盘西化?中国特色,自大?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改革的首要问题,3,第一部分 改革在与危机赛跑,4,一、宏观调控要“治未病”,前不久,小师弟撰写报告,预警金融冲击,引起领导重视 2011年,大师弟演讲,预警2013年爆发危机,最近被爆炒 2009年6月,经调研,提醒注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2003年,提出地方债问题;还提出央行分拆要统筹考虑存款保险制度。 1995年,在警惕金融风潮的内部研究报告中,就曾经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1988、1994年,危机管理报告被压,2004年,国务院座谈 吴敬琏:不改革,天天都要应对危机 当前重点研究改革:政府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5,二、未

3、来经济走势三种情景,6,1、改革如果全面提速 改革如果全面提速,投资就会上来,消费也会跟上,经济形势就有可能出现好转,历史经验为证。 在这种情景下,宏观调控主要是防止热钱流入,防范通货膨胀; 去年十八大前后,有此迹象,高层领导纷纷表态,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争取改革红利。 所以,人心振奋,资金回流,人民币升值。,7,2、改革如果时隐时现 但是,如果改革纠结、徘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看不到真正的实际行动,那可就真的是要“空谈误国”了。 在这种情景下,人们对中国经济走向就会失去方向感,国内投资者敢消费,不敢投资;国外投资者敢投机,不敢投资。 于是,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但是物价很可

4、能会居高不下。 如果出现这种情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既要防经济停滞,也要防通货膨胀,也就是要防“滞胀”了。 2013年初以来,有此迹象。,8,3、改革预期如果彻底崩溃 如果人们对改革彻底失望,改革的预期彻底崩溃,就会出现资本大量外逃、移民快速增加、楼市泡沫破裂、股市彻底崩盘,汇率大幅贬值等等。 在这种情形下,经济增速会大幅下滑就绝对不是中速增长,过去在高速增长时期被掩盖起来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就会统统暴露出来,各种社会矛盾也将急剧恶化。 如果出现这种情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增长、防危机”了,要防金融危机、财政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最近一个时期,这种迹象有增强趋势

5、。,9,三、金融市场最新动态 改革在与危机赛跑,10,(一)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掰腕子”必要性: 市场资金并不少,但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资金错配; 2012年,在金融时报提出,从结果来看,金融创新有正的金融创新,有负的金融创新: “正的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有帮助,且不会带来系统性风险: “负的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没有帮助,金融自我循环,且蕴藏巨大的系统性风险。,11,2013年5月29日,银行家杂志举办的金融创新评奖会上,进一步提出:从动因上讲,金融创新也有两种: 一种是源自技术进步,如互联网金融,针对这一类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要跟上; 另一类是源自现行制度不合理导致的金融创新,如民间借贷;

6、又比如地方平台国开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信托、理财等;均源于不容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导致的金融创新, 对于这一类金融创新,光靠加强监管是无效的,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化,风险更大。,12,因此,中央银行的想法绝对正确!就是要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但问题是,在与商业银行“掰腕子”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为何突然“手软”了? 试想想,如果有了显现存款保险制度,央行还怕什么? 再比如,如果商业银行都是民营的,而非国有的,这些商业银行还敢“拿储户当人质”跟央行叫板吗? 再者,如果当初国有银行改制上市时,采取的是分拆改制的方案,商业银行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话,此次“掰腕子”还有必要吗?,13,(三)

7、央行软下来的后果十分严重 与最初的强硬表态相比,央行突然软了下来,甚至在上海会议上强调:我们有隐形全额担保,不惜为今后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制造障碍 赶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担心出现系统性风险。 由于“腿太粗”,“胳膊扭不过大腿”,因此,央行“软”了下来,其后果将非常严重! 无论是在商业银行经营者,还是在广大存款人中,道德风险将会迅速扩大;中国的金融体系势必将蕴藏更大的风险。越往后推,积累的能量越大!,14,现在真的是“改革在与危机赛跑!” 当6月初中改院提出这一观点是,许多人还担心领导能不能接受, 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了危机的影子:如再不抓紧推进改革,还在犹豫徘徊、东张西望的话,危机必将很

8、快到来。 一方面,不追求高速增长是对的,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如果不改革,恐怕6%也保不住!而是自由落体运动! 高速增长掩盖下的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社会风险都将暴露出来!,15,四、改革失败的案例分析 1、清王朝灭亡的教训(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都是由于宪政改革惹的祸,甚至为慈禧太后鸣冤,给袁世凯翻案,说慈禧是改革旗手,袁是改革的设计师!(1909年,清帝国改革突围) 另一种看法是:最初清政府不愿意改,等到清政府想改的时候时,已经太晚了, 此时革命已经起来了,人家不让他改了!(清末史料) 铁路国有化,保路运动,清朝覆灭(国民党倒台),16,2、苏联解体的教训(两种说法): 改革惹的祸(左派

9、) 各领域或综合部门均应设立决策委员会,负责政策制定和决策(以货币政策为例); 在决策委员会下面,还应设立(由监管者、被监管者以及专家学者参与的)政策研究会(或政策审议会),负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决策咨询研究工作;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的作用,将听取智库意见纳入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程序;,(三)引入制衡机制,改进组织结构,66,在决策方面:重点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透明化 要防止政府部门自我授权、地方政府自我授权,凡涉及公众利益、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的公共政策制定,都必须由智库进行预备性研究,举行有公众参与的听证会,制定决策流程,并将决策参与者的人员名单和主要观

10、点向社会公开; 完善预算法,强化政府预算约束,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同时保持各类预算间相互衔接;重点公开“三公经费”;保障人大有效行使预算审查权(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设立预算审查监督咨询服务机构,为初审主体开展初步审查提供调研、咨询和服务。);赋予社会公众申请预算公开的权利,并为权利的行使提供法律救济。,(三)引入制衡机制,改进组织结构,67,在执行方面:重点是要公开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 以宏观调控为例,要改善调控手段,增强间接调控,减少直接调控,消除微观干预,制定宏观调控法,在限制行政性调控的同时,强化真正的

11、间接调控; 对各类主体、各种行为要统一执法,公开、透明,不能有亲有疏,不能暗箱操作,更不能选择性执法; 谁执法谁负责,谁签字盖章,要白纸黑字,不能空口无凭;实行被监管者实名制首先要监管者实名制; 在各部门内部,应设立公诉部门和法律顾问,对各种违法行为的主体提起公诉。,(三)引入制衡机制,改进组织结构,68,在监督方面:重点是改善反馈机制,强化纠错机制,建立问责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还提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改革统计制度,改进审计制度,制订政府问责法,拉开统计部门、审计部门与政府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的距离,将统计部门、审计

12、部门放到全国人大系统,以增强其相对独立性; 为了建立十八大提出的“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还需要建立政策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和直接对人大负责的独立评估机构。,第三部分 关于财税改革 “小四位一体” “大四位一体” 突破口:地方债,69,(一)关于财政风险 1、如何认识中国的政府债务风险? 与GDP相比,59%,接近警戒线(60%); 与广义财政收入相比,175%,超过警戒线(100%) 债务结构,58%,明显超过发达债务国(德国49%),图表1 中央政府债务CGD3,注:铁道部债务数据来自2010年铁道部财务报告,为2010年末的债务数据。,图表2 地方政府债务LGD4,注:公路债务数据来自201

13、1年30个省份收费公路调查摸底结果和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公告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图表3 2010年各国政府的负债率比较图,图表4 政府债务率比较(中国:广义财政收入),图表5 各国地方政府债务所占比重比较图,图表6 政府级次的债务结构比例图,图表7 各级地方政府债务比重,3、财政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民生”(定义被泛化、职责政府化、目标短期化),导致支出快速增长且呈刚性特征;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下台阶”将导致财政收入增长趋缓; 综合作用:负债将持续增加,财政将难以为继,最终有可能导致“希腊病”。 城市化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未来10年“负的金融创新”,导致财政金融风险交叉,78,

14、(二)“小四位一体”财税改革方案建议 当前,随着营改增的推进,由于中央政府拿走一部分,给企业减税减掉一部分,又因经济增速放缓再减少一部分,因此地方政府的自主财源将大幅减少,在地方政府债务已经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自主财源如果进一步减少,势必将严重影响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地方政府的基础以及基层社会的稳定。 1、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增强地方自主税源 因此,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首先,必须想方设法尽快增加地方政府自主财源,健全地方税制体系。,79,2、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决策 但是,从地方财政收入的角度看,仅仅进行财税体制改革还不够,还必须改革现有的转移支付制

15、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以便使地方政府能够公平、透明地得到来自上级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尤其要是让地方政府能够更多地获得拥有更大自主决策权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还要建立来自平级政府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包括 无直接利益关系的“标准横向转移支付”。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80,3、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削减地方政府债务包袱 然而,即使是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自主财源以及转移支付收入问题,地方财政仍然有可能入不敷出,再加上推进城市化往往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因而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进行举债融资。 为此,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全面推开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已势在必行。财税改

16、革的突破口。 同时,建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因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不良资产,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就像1991年解“三角债”;和1998年剥离不良资产,国有银行改制。 但前提是,必须实行地方自治,防范道德风险。,81,4、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缩小投资者认识差距 除了发行地方债等直接融资手段之外,还必须考虑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因此,如何强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自我约束机制也必须加以统筹考虑。 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投资者认为地方政府会兜底;而地方政府认为只承担有限责任;必须分类规范。 由此可见,从地方财源的角度来看,财税改革不能单打一,而必须将上述四个方面统筹规划,实行“地方税制健全化、转移支付透明化、地方发债市场化、地方平台规范化”这样一种“小四位一体”的财税配套改革措施。,82,(三)“大四位一体”财税行政改革方案建议 1、财税体制改革 之所以将上述措施称之为“小四位一体”改革,是因为仅有这四项改革措施还不够。 2、重新划分事权 按照财税改革规律,应当先分事权,再分财权。1994年分税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划分财权之前,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