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063946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13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13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13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13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13章,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2,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概述 ERP财务管理功能概述 ERP系统中财务管理业务流程,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概述 企业经营活动循环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循环 会计凭证 根据凭证记账 财务报告 财务分析,4,财务管理,ERP财务管理功能概述 1. 总账模块 2. 应收账模块 3. 应付账模块 4. 现金管理模块 6. 工资核算模块 7. 成本核算模块,5,财务管理,ERP系统中财务管理业务流程 ERP系统有效地实现了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 、库存管理功能的集成,将数据的采集延伸到生产、采购、销售和库存管理等环节。 ERP系统的计划执行过程伴随

2、着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的控制,实现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预测、客户订单,主生产计划,MRP计划展开,BOM,库存记录,生产订单建议信息,采购订单建议信息,客户订单建议信息,下达生产订单,下达采购订单,查询成品库信息,领料,发货,生产订单完工入库,采购订单入库,订单成本差异分析,总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ERP是一个集成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的控制,实现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7,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ERP的成本计算 成本差异分析 降低成本,8,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标准成本体系 ERP软件中通常设置的基本的成本类型 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项目的分类,9,财

3、务会计,为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集团和个人(国家、股东、领导部门等)提供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 这些信息高度综合,但详细程度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 时间范围可有月、季、年的不同规定 所报告的信息反映已经发生的情况 所遵循的约束条件是外部强制的标准、会计原则、方法及程序。,10,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提供进行经营决策所需的各种经济信息 ERP的成本管理是按照管理会计的原理,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11,标准成本体系,ERP采用的是标准成本体系 是20世纪早期

4、产生并被广泛应用的成本管理制度 特点是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12,成本计算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制造成本计算法 产品成本核算到制造成本为止,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不再摊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3,成本项目分类,一般可分为 直接材料费 直接人工费 制造费,14,直接材料费,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所产生的费用,15,直接材料费的计算,移动加权平均法 每当有材料入库,就重新计算一次材料存货的价格。 公式如下: 材料价格=(最近库存材料金额+本次购进材料金额)/(最近

5、库存材料数量+本次购进材料数量) 先进先出法(FIFO) 假定先入库的材料先出库使用。所以,材料的价格是最先入库的材料价格。 后进先出法(LIFO) 假定后入库的材料先出库使用。所以,材料的价格是最后入库的材料价格。 个别认定法 又称批量法,一般用于物料的批次管理。,16,直接人工费,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17,制造费,企业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 车间房屋建筑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租赁费 修理费 办公费 水电费 燃料费 动力费 机物料消耗 劳动保护费等,18,制造费,制造费是一种间接成本 一般无法

6、直接判定它所属的成本计算对象,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 通常的作法是,先按费用发生的地点进行归集,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19,ERP系统中的基本成本类型,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 ) 现行标准成本(Current Standard Cost) 模拟成本(Simulated Cost) 实际成本 (Actual Cost),20,标准成本,是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成本 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 的成本水平 在计划期(如会计年度)内保持不变,21,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时,应充分考虑 在有效作业状态下所需要的材料和人工数量,预期支付的材料和人工费用 以及在正常生

7、产情况下所应分摊的制造费等因素,22,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制定,应有 销售 生产 计划 采购 物料 劳动工资 工艺 车间 会计 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共同商定 标准成本制定后,企业要定期进行评价和维护,23,现行标准成本,也称为现行成本是标准成本的执行成本 反映生产计划期内某一时期的成本标准 为了使标准成本数据尽量接近实际,可对现行标准成本定期(如3至6个月)进行调整,而标准成本保持不变 现行标准成本的制定方式与标准成本类似,只是有些数据采用的是现行的成本数据,24,模拟成本,为了在成本模拟或预定过程中不影响现行数据,所以设置模拟成本 在制定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标准成本之前,先把修订的成本项目输入

8、模拟成本系统,经过多次模拟运行比较,审定后再转换到标准成本系统,25,实际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 主要来自各部门的反馈信息,如 工票 领料单 采购发票等,26,ERP的成本计算累加法,基本数据 成本累加的依据 成本累加的过程 制造费率的计算,27,基本数据,数量性数据工时定额、材料定额 价格性数据材料价格、各种费率 基本数据的来源 物料主文件 物料清单 工作中心 工艺路线,28,成本累加的依据,累加的依据是产品的物料清单 从产品结构的最低层次开始,从低层向高层逐层累计 成本的发生和累计与生产制造过程同步,29,成本累加的过程,处于物料清单不同层次的物料项目的成本=本层发生的成本+低

9、层累计的成本 最底层的物料项目是外购件。 成本= 材料费(采购件费)+ 采购间接费(采购部门的管理费、运输及保管费等) 其中采购间接费=采购件费采购间接费率 本层发生的成本=直接人工费 + 制造费 直接人工费=工作中心记录的人工费率工艺路线记录的工时数 制造费=工作中心记录的制造费率工艺路线记录的工时数,30,成本累加的过程,31,制造费率的计算,制造费率= 预计某时期制造费总额 / 预计该时期完成的工时数,32,成本差异分析与成本控制,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制造费差异,33,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的实际用量与实际价格的乘积减去标准用量与标准价格的乘积所得的差 价差原因:采购价格

10、和运输费用的变化,材料代用或变更,自制件改外购件或反之等 量差原因:材料报废或损耗,材料利用率变化,产品结构变化等,34,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工人的实际上出勤工时与实际工资率的乘积减去标准工时与标准工资率乘积所得的差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有工作中心和工人等级或工资的变动,设备故障、停电、缺料或任务不足,工作效率、加工工艺或投料批量的变化等,35,制造费差异,实际工时与实际制造费率的乘积减去标准工时与标准制造费率的乘积所得的差 制造费用是期间成本,为便于在成本计算时进行分摊,要预先确定制造费率 预定制造费率带有人为的因素。制造费率的差异,工作效率的变化,以及资源不足,市场疲软均可以是造成制造费差异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