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语基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必练选练组合练第47练热点作家及题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7134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语基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必练选练组合练第47练热点作家及题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语基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必练选练组合练第47练热点作家及题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语基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必练选练组合练第47练热点作家及题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四语基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必练选练组合练第47练热点作家及题源 (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作家及题源一、汪曾祺平实中重温古典之美,“中国味儿”的语言风格名家档案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96年12月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顾问。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捡烂纸的老头(2015年浙江卷)、才子赵树理(2011年湖北卷)、侯银匠(2008年江苏卷)、泰山很大(2007年江西卷)。作品风格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

2、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仿真预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腊梅花汪曾祺“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东南之有腊梅,盖自近时始。余为儿童时,犹未之见。元祜间,鲁直诸公方有诗,前此未尝有赋此诗者。政和间,李

3、端叔在姑谿,元夕见之僧舍中,尝作两绝,其后篇云: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凭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作寻常两等看。观端叔此诗,可以知前日之未尝有也。”看他的意思,腊梅是从北方传到南方去的。但是据我的印象,现在倒是南方多,北方少见,尤其难见到长成大树的。我在颐和园藻鉴堂见过一棵,种在大花盆里,放在楼梯拐角处。因为不是开花的时候,绿叶披纷,没有人注意。和我一起住在藻鉴堂的几个搞剧本的同志,都不认识这是什么。我的家乡有腊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并排种

4、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不过凭良心说,腊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大腊梅,满树繁花,黄灿灿的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不过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每年都有一回。每年

5、腊月,我们都要折腊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我的姐姐在下面指点着:“这枝,这枝!哎,对了,对了!”我们要的是横斜旁出的几枝,这样的不蠢;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

6、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选自晚饭花集,有改动)1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小孙女所唱的儿歌写起,对全文结构来说有什么作用?答:2文中详细叙述周紫芝竹坡诗话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3围绕腊梅花,作者叙说了哪几件主要的事?答:4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答:二、冯骥才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名家档案冯骥

7、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冯骥才以小说名世,其中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过全国文学奖。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四堡雕版(2015年山东卷)、夕阳透入书房(2006年广东卷)。作品风格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在作家的笔下,无论怀人记事,还是山水寄情或者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词美,意趣清雅,以内容融哲理、

8、知识、激情于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作品的技巧娴熟,笔法潇洒,且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读来更觉得味道隽永而意味深长。仿真预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歪儿冯骥才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

9、是个苦差事。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

10、,“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

11、儿才散。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

12、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5请分析第段中画线句子具有怎样的作用。答:6第段画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

13、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答:7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歪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8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段中“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这句话有着怎样的看法。答:三、迟子建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名家档案迟子建,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文章曾多次入选中高考现代文阅读。前期作品具有探索、过渡性质,以北极村童话为代表。中期,故事的虚构意味很浓,出现了秧歌香坊岸上的关奴等一批类似张爱玲的“传奇”式的作品。后期关注日常生活,尤其是普通人的情感世界,笔法日趋朴素

14、、致密,主体的情绪内敛。亲亲土豆雾月牛栏逆行精灵观彗记微风入林等作品写实性都比较强。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2010年天津卷)、时间怎样地行走(2008年重庆卷)、泥泞(2007年广东卷)。作品风格大气豁达。迟子建的散文明显有别于”小资”做派,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她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入到大千世界之中,超越了冰冷的道德判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重新理解和认识。朴素宁静。迟子建对世间万物极富人性的理解,使其散文呈现出一种朴素、宁静而又空灵、博大的美感。那些叙述游览各地见闻的游记,关于人对自然万物的关切与尊重的动人描写,向人们呈现了一种更具现

15、代性与先锋性的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体现了人类对个体生命价值更普遍的尊重。温暖力量。迟子建的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生活总是以残缺的形式表现出与理想状态的距离,迟子建以温情的笔触,让我们在晦暗之中读出了对人性的悲悯和对神性的渴望,以及那种永远以不屈的勇气构筑起的希望和信念。仿真预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建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