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高考语文考前提分练提升练习13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含解析) (1).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6939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6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高考语文考前提分练提升练习13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含解析)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专版)2019高考语文考前提分练提升练习13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含解析)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高考语文考前提分练提升练习13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含解析)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高考语文考前提分练提升练习13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含解析) (1).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13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2018徐州考前模拟)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千百年来,一些名篇巨著历经欣赏,名家按语结论,无形中形成了定势,这对不同见解的展开造成极大的,以至我们在欣赏美时总是十分狭隘。A.莫衷一是制约格调B.大同小异掣肘格调C.莫衷一是掣肘格局D.大同小异制约格局2.(2018扬州一中模拟)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2018兴化一中四模)下列各句中诗文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A.当前,中美都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两国经济议程高度互补和契合,合作空间广阔,“风物长宜放眼量”,企业家的眼界决定境界、作为决定地位。B.在白天这条小巷也少有行人,更何况晚上?走在小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觉便油然而生。C.尽管工作很忙,但“偷得浮生半日闲”,只要有时间,就该同家人在一起读读书,让读书成为全家的一种生活方式。D.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人生乐在相知心”,中非如何知心?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深入对话和实际行动获得心与心的共鸣。4.(2018泰州中学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

3、“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了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彰显了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B.C.D.5.(2018无锡期中)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起源于春秋时期。B.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多使用敬辞,其中陛下、殿下、膝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

4、语。C.“南阳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前句说的是诸葛亮,后句说的是司马相如。D.“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黛玉因母亲名字有“敏”字,所以写“敏”字时常用它字代替或曲笔,即为“避讳”之举。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6.(2018苏州一模)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总角之宴,。(诗经卫风氓)(2),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3)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4)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荀子劝学)(6)?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7)小知不及大知,。(庄子逍遥游)(8),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

5、壁赋)三、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20分)(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作别三峡纤夫韩永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名叫AK的外国人,在一本英文版长江三峡的画册里,为古老的长江三峡留下了极为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文字。书中最叩击我心弦的,是关于峡江纤夫的描述。“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那是供纤夫拉纤时通过的栈道。狭窄的地方仅供一人通过,远望就如绝壁间的一段凹槽。纤夫们就光着脚行进在尖利的岩石上。夏天他们顶着炎热的骄阳,冬天他们必须跃入刺骨的冰水中游到岸上。当行走在高高的栈道上的时候,一旦有人不慎打滑跌入悬崖,另一个人就必须迅速补位,从而不让船下滑这就是纤夫的生活。

6、”读着这些情景交融的文字,我的眼前就呈现出一条条结实的竹缆,竹缆一头连着在险滩上挣扎的柏木船,一头连着悬崖峭壁上的纤夫。那条紧绷绷的竹缆绳上,悬挂着我祖辈的灵魂。每一个纤夫都有自己或妻子或老母亲或情人细心缝制的“扯扯儿”(即拉纤的搭肩)。这些“扯扯儿”,长六尺宽半尺,一律用上好的“白官布”制作,对折成三尺长,另一头则固定着一个一寸见方的厚竹板。拉滩的时候,纤夫把竹板向纤缆上一别,把宽的一头斜挎到肩头,就开始艰难的跋涉了。搭在肩上的白官布上不能有任何装饰,否则拉纤时哪怕一个细小的线头或者折痕,都会让纤夫的肩膀磨破流血。而别在纤缆上的一端则可做些文章,纫得越密实,就越牢固安全。船到滩头,领纤的一路

7、如风一般旋去,纤夫们没有一个敢怠慢,都会一边以极快的速度奔跑,一边迅捷地把扯扯儿别到纤缆上。这时,纤夫的腰就马上绷成了一张弯弓,而纤缆就如弦上的箭。险滩喧哗着咆哮着猛烈撞击柏木船的船头,激起高高的水浪。纤夫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毫无选择地把手指抠进岩缝中,赤裸的脚板则要尽量寻找悬崖上的缝隙。苍凉无情的崖石上,只有汗珠碎成了八瓣,只有纤夫从胸腔中挤压而出的“嘿咗”声如闷雷滚过长江三峡中,自古“西陵滩如竹节稠”。纤夫们战胜了一个险滩,而下一个、下下一个以及每一个险滩,都是夺命的关口。所以,长江三峡的两岸边,总有望郎的妇人化作奇峰异石苦守崖顶。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们把山崖上的竹叶都撕成了丝丝缕缕的心事,把自

8、己的血肉之躯都望成了冰凉的望夫石!于是,七百里峡江中,总有“望郎滩,望郎滩,我望郎君早回还”的呼唤。但真正的纤夫从不恐惧。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回家,回家,回家同妻儿团聚。在这个目标的导引下,纤夫们有时会十分快活。在拉纤时含泪而唱的“拉纤小调”,他们在顺风顺水时唱得有滋有味三尺白布四两麻啦,做个扯扯儿把滩拉啊!大坪大蹚各顾各啊,石旮浪里脚蹬脚啊!手抠岩缝脸贴地,幺二连三都使力啊!一声号子一声汗啊,一颗汗珠碎八瓣啊!一声号子一声胆啊,一声号子过险滩啊!喊声号子加把力啊,船过滩头把家还AK先生作为一名外国人,毕竟只是三峡的匆匆过客。假如他进一步走进纤夫中去,他会在对长江三峡纤夫的同情悲悯中

9、增添更深的敬意,写出更为深情的文字,让世人更清楚地知道在中国,在长江三峡,有一群人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当年的长江三峡是外国人看中国最好的“看本”,今天的长江三峡,更是世人看中国的必到之地。那些慕名而来的人们,已经看不到长江三峡中记录的栈道、纤夫和柏木船了。但是,新的长江三峡提供给人们的却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和豪气。在巍然矗立的三峡大坝之上,昔日“滩滩都是鬼见愁”的一百多道险滩杳如黄鹤,今日三峡只有碧波荡漾的浩瀚!桀骜不驯了千万年的长江三峡,在如水月光的映照下,同我一起在梦幻中迤逦而行,去作别永远的三峡纤夫。我要告诉巫峡的神女和遍布三峡两岸望郎的山峰,她们的悲剧会永远谢幕,他们的子子孙孙因为有了

10、新三峡的滋润,会永远幸福而甜蜜。(有删改)7.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三峡纤夫的形象特点。(4分)答: 8.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6分)答: 9.文中引用“拉纤小调”有什么作用?(4分)答: 10.文章标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答: 答案精解精析1.答案D大同小异: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一个正确。也指意见分歧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制约:限制约束。掣肘:拉住胳膊,指阻挠别人做事。前者多指抽象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后者只能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此处应选“制约”。格局:对事物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及未来变化的认识程度,也指人格气度。格调:不同作家或不同作品的艺术特点的综合表现,也指人的风格或品格。“格调”只有高低之分,下文的“狭隘”一般与“格局”搭配。故应选“格局”。2.答案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中相关成语俗语的含义,然后选出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一项。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A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忧虑。B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坏的结果。C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