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682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一、(2016河南洛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诗人也可以借酒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人有“斗酒诗百篇”和“乞酒缓愁肠”之说。由于诗人与酒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代诗歌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到了酒价。杜甫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杜甫诗歌对酒价的叙述,成了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以为然者不乏其人。宋代刘邠中山诗话记载:“真宗问进臣:唐酒价几何?莫能对。丁晋公独曰:斗直三百。上问何以知之,曰:臣观杜甫诗:速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也认为:“少陵诗非特纪事,至于都

2、邑所出,土地所生,物之有无贵贱,亦时见于吟咏。如云:急须相就饮一斗,恰有青铜三百钱。”不以为然者认为,杜甫诗中所谓的“三百青铜钱”之说,来自前人的典故。北齐卢思道曾说过“长安酒钱,斗价三百”,所以王嗣爽在杜臆中指出,杜甫诗歌中“酒价苦贵乃实语,三百青钱,不过袭用成语耳”。那么唐代酒价究竟是多少呢?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建中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收直三千。”在古代容量单位中,一斛等于十斗,“斛直三千”也就是“斗直三百”。这样看来,似乎杜甫诗歌确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无愧于“诗史”的赞誉。但需要说明的是,“建中”是唐德宗的年号,这与杜甫生活的时代相距几十年了,所以不能以此作为坐实杜诗对

3、于唐代酒价叙述的依据。唐代写到酒价的绝不只有杜甫,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写到了酒价问题。如李白“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这些诗人虽然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但他们的诗歌却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乃每斗十千钱。那么,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为何如此之大呢?也许有读者认为,李白、王维等人所说的乃是美酒的价格。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十千沽一斗”之说也是渊源有自。曹植在名都篇中曾经写道:“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尽管“他人所道,

4、我则引避”,但曹植才高八斗,其于文章,“譬人伦之有周孔,麟羽之有龙凤”,因此他的叙述便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代诗人受曹植的影响,不排除在诗歌中对这一典则的普遍追摹和袭用。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初看是诗人的意图意义和读者的解释意义之间出现了龃龉,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读者以诗为史。王夫之曾幽默地讥诮这种诗史不分的情况说:“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邪?”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与历史差别很大,历史要求具有实录精神,而诗歌则不然,“诗之不可以史为,若口与目之不相为代也”。王夫之所言甚是,但是这也表明了要读懂唐诗,非得下一番苦功夫不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

5、项是(3分)()A.因酒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或浇胸中的块垒,所以唐诗中不但写到了酒,还写了酒价。B.杜甫在自己的诗中提到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在后世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C.宋代的刘邠和陈岩肖都认为,杜甫所说的三百钱一斗酒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D.陈岩肖认为,杜甫的诗除非特意去纪事,都会经常记录当时当地的产品和物价情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A.唐朝时一斗酒曾卖三百钱是可信的,不能因为有人对杜甫的描述不以为然就否认这一点。B.王嗣爽不认可杜甫在诗中所说的唐朝时的酒价,但他也承认,唐朝酒的价格确实比较贵。C.杜甫的“三百青铜钱”之说不过是袭用成语罢了,北齐时期倒真正有可

6、能一斗酒三百钱。D.中国历史上酒的价格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比较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价格应该不一样。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植的叙述成为一种难以撼动的范式,唐人在诗歌中普遍追摹和袭用他“斗酒十千”的说法。B.杜甫和李白等人对于酒价的叙述差异巨大,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各自饮的酒品质不同。C.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把它所描述的内容当成是历史事实来解读是不合适的。D.唐代诗歌中的酒价问题引起了不少误读,这说明读者并没有真正读懂唐诗。二、(2016辽宁鞍山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士人情怀及其文化内涵士人是存续于东方民族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深刻影响东方人

7、类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数千年的一个社会阶层。中国古代的士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具有传统文化情结和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介于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一种社会力量,“有统御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一方面,他们是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国家和地方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他们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盛行于中国社会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要筛选、要提炼的,就是这个群体中的精英。中国士人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尚的人文情结,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升华的同时,也在激励和塑造着新的士人

8、群体自身诞生成长,使这种特色独具的价值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地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观念不断地得到完善。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奠定了中国士人文化的丰富内涵,士人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中适时地、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弘扬了这种文化传统,渲染了这种文化气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其内涵以及表现方式总是不能脱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忧国忧民、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的品格等这些传统的道德追求。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将士人品德归纳为:智、仁、义、耻、德五个方面。一是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聚于一身的人;二是乐于助人,以仁爱

9、为出发点的人;三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取予、以义为据的人;四是懂得耻辱,勇于奉献的人;五是品行端正的人。称之为士人五品。这便是中国士人情怀具体的道德人格内涵和显著的思想文化特征。太史公所言“善于加强自我修养,智慧聚于一身的人”,与君子理论强调的个人道德修养,如出一辙。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其本意就是有道德的人,在孔子的设计中,君子不是先天造就的,而是成为君子的人经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的,其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加强自我修养和智慧聚于一身”;君子理论认为: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司马迁所强调的“乐于助人,以仁爱为出发点的人”,也正是这种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当取予、以义为据的人”;君子理

10、论认为,“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也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强调的“懂得耻辱,勇于奉献的人”。在儒家看来,时政黑暗、社会无道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政者的人格卑污。所以,孔子提出了道德性的君子论,以救时弊。士人道德所强调的品行端正的人,也正是君子理论所期望的有道之士,都是在加强自身修养。“吾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并由此改善政治、治理国家。只要这样的士人君子与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望风而靡,随之而动,天下由此而治。由来已久的“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士人情怀高远的志向和优良的传统。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士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北宋时期,士大夫范仲淹在他的千古名作岳阳楼

11、记里继承了这种“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的士人情怀。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士人情怀既是一种修身的气节,也是一种齐家的坐标,又是一种治国的境界,更是一种平天下的向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人是介于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一种社会力量,是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国家和地方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B.中国古代的士人,相当于今天的具有传统文化情结和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创造者和传承者。C.士人情怀是高尚的人文情结,中国士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基础是儒家道德文化理念,士人情怀的内涵以及表现方式体现在对一些传统道德的追求上。D.太史公在报任安书

12、归纳的士人品德的五个方面被称之为士人五品,这五品是中国士人情怀具体的道德人格内涵和显著的思想文化特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士人情怀,特色独具的价值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得到延伸,文化道德观念不断得到完善,在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汇中,不断得到体现,被继承,被弘扬。B.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和忧国忧民、忍辱负重、不计得失、为民请命的品格等等,其实就是中国士人阶层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道德追求。C.因为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认知体系,士人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历史事件中适时地、恰如其分地、淋漓尽致地弘扬了

13、儒家的文化传统。D.孔子、司马迁的共同之处是都认为士人应该是有道德的人,并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孔子的设计中,后天的努力可以让人成为君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人关注社会、政治与民众,他们既可以管理民众,也可以执械保家卫国。通过这些来检验自身的道德行为,他们的人生理想就是依照一个既定的不可改变的传统模式来规划自己的一生。B.君子理论所期望的有道之士,“日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只要这样的士人君子与朝廷共同施行仁政,老百姓就会望风而靡,随之而动,天下由此而治。C.以天下为己任,这种中国士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士大夫范仲淹的千古名作岳阳楼记里得以继承。“与

14、天下同乐,与天下同忧”,影响至今。D.传统价值观所提倡的好学审势、诚信厚仁、持节重义、改过知耻、奉公正直,是士人五品智、仁、义、耻、德五个方面的表现,与民族传统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的核心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三、(2016贵州遵义一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9分)测谎仪测谎仪,英文为Polygraph,准确汉译是多道生理心理描记器或多道心理生物记录仪。测谎是一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它检测的实质是嫌疑人有无与案件相关的犯罪心理痕迹,如果有,那他可能是涉案人。测谎结果只提供辅助参考,而不能作为定案的标准证据使用。测谎仪之能“测谎”,并不是能测试犯罪嫌疑人在口供中有没有说谎,说谎率是百分之多

15、少,而是“测真”,测的是犯罪嫌疑人真实的心理痕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测试犯罪嫌疑人发案时是不是在现场。在测试过程中,不管犯罪分子说不说谎,他甚至可以不说话,但他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把他“供”出来。这是因为做过特殊事件(比如杀人放火、投毒、特大盗窃、拐卖人口等等)的人对自己案前、案中、案后的经历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他的记忆中,特别是在长时记忆当中,会保持终生不忘的信息。作案人被问及与案件相关的问题时,他的内心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测谎仪记录三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皮肤电阻。第二个指标是呼吸。我们知道,人在紧张的时候呼吸就会变得急促,当作案人被问及作案的情景和细节时,他的呼吸会发生变化。第三个指标是

16、血压,也就是脉搏。这三者中,血压占的比重不及前两个指标,学过气功的人,很容易对脉搏进行调节,但是他对前两个指标就调节不了,尤其是对皮肤电阻指标调节不了。在实践中,测试人员在准确把握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后,要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对作案人的犯罪心理进行动态分析描绘阶段,运用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目阶段,对被测人进行测前访谈阶段,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阶段,测试图谱综合评判阶段,测后谈话和讯问阶段。这六大阶段是保证案件测试成功的一个基本技术程序,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心理科学、侦察科学等为基础支撑,涉及的知识层面很多。由于测试题指向的是心理事实而不是某一个嫌疑人,所以,所有的嫌疑人都用同一套试题,采用同一个标准来测试。这样,无辜者将会被排除,而真正的作案人将会被找出来。1.下列关于原文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