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6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6811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6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6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6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6 (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6语文必修四、五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 侣鱼虾而友麋鹿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2.下列加点字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从而师之C并吞八荒之心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天下云集响应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序八州而朝同列吾从而师之 门前冷落鞍马稀 A B C D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巫

2、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 侣鱼虾而友麋鹿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对下列文言句中划线部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窥之 理解:稍稍看了一眼B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理解:因此不会失去战争的能力C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理解:使中原疲惫衰败,而把攻打匈奴当作快意之事D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理解:事情(让人)太辛苦了,就考虑给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将兵而攻胡 将子无怒B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3、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D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 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7.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B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橹:盾牌C非我也,兵也。 兵:士兵 D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而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B或师焉,或不焉 或:或许C士大夫之族 族:类D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作师说以贻之 贻笑大方 D

5、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这句话流露出韩愈怎样的观点?(2分)答: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答: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分)答: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

6、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 “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或先已徵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

7、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

8、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於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12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勿任有司稽玩 稽:拖延B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 署:部署C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 负:享有D仍用锁系例 系:禁锢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B“黜陟

9、”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C“乞归养”请求辞职回家。D“视事”1日时指官吏到职办公。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决狱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

10、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5分)(2)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5分)四、名句默写16.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3)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庄子逍遥游)五、作文。(4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日

11、前,陈道明在准备出演话剧喜剧的忧伤前,因高烧持续不退,打着点滴也无济于事后,被迫临时取消演出。陈道明说:“这么冷的天,不演对观众来说太残酷了。”于是在另一位主演何冰、导演徐昂及北京人艺领导的搀扶下,极度虚弱的陈道明坚持亲自登台并不断向观众鞠躬致歉,险些跌倒。不少观众拥至台前喊道:“我们理解,陈老师快回去休息吧。”所有观众都毫无怨言且井然有序地退场。事后,人艺表示将为持票观众安排另一时间段的演出或现场办理退票。除了有观众赶回外地等特殊情况退掉了33张票,其余近900名观众均未退票。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

12、1.C(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判断与例句中的文言实词用法不同的词语,实则是要求针对每一个选项中的词语进行分析,主要是看是什么用法不同。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C(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古今异义的能力。A(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B古义:跟从;今义:进而。D古义:把它当作;今义:认为。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D(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名词用作动词,游水。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知道,懂得。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稀少。所以选D。考点:理解与

13、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4.C(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判断与例句中的文言实词用法不同的词语,实则是要求针对每一个选项中的词语进行分析,主要是看是什么用法不同。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C(A暗中窥视。B以此来不忘记战争。D战事很辛苦,就会使思想发生变化。)6.D(A率领、带领/请;B拜谒/河岸;C耽误/罪过;D都是“献出”。)7.C (兵:兵器。)二、8.B(或:有的人。)9.D(A前者“风尚”;后者“学问,道理”。B前者“疑惑”,后者“糊涂”。C前者“赠给”,后者“留下”。D均为“以为师”)10.作者认为君子的智慧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是不应该的,这里就流露出在韩愈思想里,仍然有着等级制度的烙印。(本题属于百家争鸣,答案不固定,学生只要答出自己的看法即可。)11.(1)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2)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