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3.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6769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5年高二语文暑假作业3语文必修四、五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颠沛流离 髭须 彤云密布 碎琼乱玉 胳察 溯风B.安然无恙 蚱蜢 推陈翻新 流毒无穷 蕴籍 歇憩C.端木遗风 流弊 轻鸢剪掠 拨木转石 付梓 尺牍D.凌风出尘 疏朗 吞言咽理 回肠荡气 窸窣 精髓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12月份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已变得 ,稍有拖延怠慢就会使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在美国中期选举 之际,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低迷,甚至被称为民主党的“负资产”。面对国内外一

2、大堆的棘手问题,奥巴马也慨叹“这世界变化快”。在首相安倍晋三尚未离开中国之时,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就有些 ,在记者会上发表违背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言论,日方这种言而无信的态度着实令人失望。A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B刻不容缓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C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D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迫在眉睫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C.

3、对“只差一点”享受不了低保、而实际生活又十分困难的家庭,一些上海市基层政府部门启动专项帮困资金和多方联动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D. 目前,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较为严重,谐音广告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视听”,而像滥用人名作为品牌等等行为,正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浮躁。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吕若涵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始。陈氏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探及进步与保守时认定“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之后,几乎整个20

4、世纪,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都成了落后消极封建保守的东西。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景着实不少,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困境。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年轻时思想激进到去“城隍”庙拔圣像的胡子;吉光屯里有个狂热的“疯子”,一心要灭了“社庙”里那盏守护全村百姓的“长明灯”,全忘了他的祖先还捐过钱。这个被村人骂作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终于引起公愤,连“四爷”大人都“严肃悲悯”起来,整个村庄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上无片瓦寄居于土谷祠的阿突然想要“姓赵”了,似乎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更有可能是赵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显赫。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好比一个个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

5、伦理的文化隐喻,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屹立着,代表现代文明的“疯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大家族纷纷走向衰败。写实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祠堂开始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吴组缃一千八百担,副标题赫然是“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这一天,荒年里的农民暴动摧枯拉朽,宋氏祠堂一千八百担粮食遭抢,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气,但在利益面前是各怀心事,暗中斗法,地方望族至此气数已尽。吴

6、祖缃这位“客观主义”者眼光犀利,非要揭开给人看,由社学、义仓、乡约、防御等构成的宗族组织,如何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的高赋税和农民暴动中毫无招架之力。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会”的末路吧,字里行间藏了作者多少奚落与嘲讽!后半个世纪不用说了,白毛仙姑由鬼变人,小二黑的婚事由区长作主,装神弄鬼神神叨叨都得“改造”,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连最小单位的家庭秩序都要改变,何况这“封建制度之遗”。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实又让位于象征。祠堂庙宇书院再一次与传统文化划起等号,只是这次意象的情感内涵完全与五四悖反。白鹿原广受好评缘于它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

7、演绎,说是新历史主义,实在与鲁迅当年的写作一样,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当然,20世纪文化与社会巨变带来的结果是21世纪“拆哪”的加速度,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一个世纪里,文学中的那座祠堂,似乎走了一个圈,但并非回到原点。宗法社会的崩颓是历史的必然,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却未必没有可资使用的价值。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是从一宗一姓的历史认知与情感需求出发,发现我们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最终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乃至于建构起对民族未来的共同想象。如此说来,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送上最后一段不归路,也就等于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我们这代人,岂不真的成了

8、“不孝子孙”了么?(选自2014年4月13日南方周末,有删改)4关于“文学中的那座祠堂”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五四时期文学中的那座祠堂隐喻着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它对抗着势单力薄的现代文明的“疯子”而屹立不倒。B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纷纷走向衰败,历经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的淘洗,已得到彻底的改造。C文学中的那座祠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与传统文化画等号,配合着城镇化的步子,仍旧迅疾、凶猛、无所顾忌地肆虐着。D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一个轮回,在揭示宗法社会崩颓的历史必然性的同时,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5下

9、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陈独秀的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敬告青年一文猛烈抨击了旧的伦理、法律、学术和礼俗,被人们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B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吉光屯里那个狂热的“疯子”以及阿Q思想激进,将祠堂社庙村规家谱看作是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标志。C“客观主义”作家吴组缃创作的一千八百担以“七月十五日宋 氏大宗祠速写” 为副标题,反映了地方望族在农民暴动的打击下毫无招架之力的现实。D陈忠实的白鹿原秉持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把祠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从而广受好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

10、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场景触目可见,展示了祠堂文化的全貌,让读者能够充分了解这种文化的命运及其面临的困境。B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现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开始在祠堂上演。C宗法社会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仍有相当可观的价值,我们对民族未来的共同想象是建立在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以及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基础之上的。D如果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拆毁,意味着我们已经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那么我们这代人真的会变成“不孝子孙”的。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何

11、老师曾宪涛何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已退休几年,现在和我住一个小区。每每遇到他,总见他挎个布包,包里凸显出酒瓶的形状。问他干吗去,回答买啤酒,要么回答卖酒瓶。尽管不好意思,还是如实回答。他告诉我他酒瘾很大,现在病重,医生不准喝酒,便改喝啤酒,每天两瓶。何老师有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地工作,大的是个女儿,好像有点毛病,个子长不高,学习也不行,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在我单位食堂找了份工作,三十六七了还没成家。何老师最操心她。他女儿我认识,她也知道我是她父亲的学生,我去食堂买饭,她会对我笑笑。何老师说,医生说她不能结婚。何老师还说自己是活不长久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那天下班回来,妻对我说,何老师老是在

12、咱家窗前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事。我忙站到窗前,果然见何老师又转回来了,他肩上没有挎布包。我朝窗外说,何老师,有事吗?我打开门,何老师进来,就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我叫他坐沙发,他摆摆手,我拿烟给他,他也摆摆手说,只喝酒不抽烟,接下来问我,结果出来了吗?他一问,我才想起最近单位要裁员。裁谁不裁谁,先由基层各部门员工投票,最后再领导确定。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投票选下岗的。几天来,他们家一直在坐卧不宁的煎熬中等待着今天的结果。雯雯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何老师满面忧愁,不知结果出来了没有?还没听说。我安慰老师,雯雯那么能干,领导会掌握的,她不会下来。何老师摇摇头。我忽然想起问,你没找过

13、启华吗?启华是我们单位老总,也是何老师的学生。何老师说没有。为啥不跟启华打个招呼?他叹了口气,那怎么好意思有啥不好意思?他再是老总,你也是他老师。何老师表情极为难堪。看得出他心里的矛盾,既不愿做这种事,又怕对不住女儿。他摇摇头说,当老师的怎么能找学生走后门,她妈这两天一直跟我吵,骂我没用。我说,你该早提醒我一下,我来跟启华说。何老师摆摆手,站起身要走,又说,不知结果啥时候能出来?我说,你等等,我问问启华。我立刻拨通了启华的电话,问他裁员名单出来了吗。启华问我,问这干啥。我直接问,何老师的女儿雯雯怎么样?那边低声道,没有她。我这里还有人,回头再说。电话挂了。何老师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打电话,当我放

14、下电话告诉他裁员名单没有雯雯时,他脸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妻递给何老师一条毛巾,何老师擦了把脸说,这下放心了,雯雯要是下岗了,我也没法活了。何老师连声说着谢谢走了。后来我见到启华时,他告诉我,要是按票数,何雯雯真要下岗了,我给动了一下。我说,何老师说他不好意思找你。启华说,不找好,不找好,我心里有数。你不要告诉老师,千万别叫老师谢我。我拿不准该不该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老师,在路上遇见老师,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说了。老师听后突然站住,看着我道,我该怎么办?我说,启华说千万别谢他,免得传出去叫他被动。老师怔了怔,说,不是这个意思第二天,何老师就找我来了,说他昨晚一夜没睡好觉,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两

15、瓶酒,竟然是两瓶茅台,很老很老的包装。何老师告诉我,这还是你们上学那时候一个学生家长送到我家的,感谢我对他孩子的辅导。当时我没在家,他放下酒就走了。我到底也不知道是谁送的。何老师又说,多少年来,这酒我一直没舍得喝,你拿去送给启华,问问他是把谁换下了雯雯,求求他,叫人家上岗,不然不然我这往后的日子都不会安心的。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看着老师那无法拒绝的眼神,只好同意了。我把酒放在启华桌上,把老师的话对他说了。启华看着酒,看了良久,我本以为他要责怪我,没想到启华对我道,你叫老师安心吧,没人换下雯雯,完全是按票数来的,我根本没动手脚。我愣住了,转身要走的时候,启华又叫住了我,知道当年这酒是谁送给老师的吗?我转过头,惊奇地看着启华半晌,启华对我摆摆手说,你先回吧,等有时间我和你一块儿去看老师。7.(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何老师碍于面子,不肯以老师的身份去找管事的学生启华走后门解决女儿面临的下岗问题,所以老伴跟他吵,甚至骂他没用。B何老师觉得女儿太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