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二单元2(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674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二单元2(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201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二单元2(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二单元2(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0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必备精品:必修二单元2(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0届新课标语文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2)本套必修教材共编排有三个古代诗歌单元,分别是唐前诗歌、唐诗、宋词。氓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不难把握,难点在于对三四两节的比兴句所体现出的高度艺术技巧的认识和体会。这个比兴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由叙述婚前的恋爱生活自然过渡到婚后生活。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展开海阔天空的联想、想象,举出一些用了类似手法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来,如电影魂断蓝桥里,男主人公罗伊被误传阵亡,女主人公玛拉堕入生活最底层,至此故事发展告一段落;下一个故事段落是几年后,罗伊归来,和玛拉意外地在火车站重逢。两个故事段落之间,影片即用了几个自然风景画面加以间隔

2、。同时,这个比兴句取譬自然而有余味,用桑叶的润泽和枯萎比女子容颜的丰美和衰老,和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贴切。采薇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卒的生活和感情。士卒们长期戍守边防,总也不能按照原定的期限回家,不满的情绪自然会产生,不过他们也知道,使他们无法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原因是外敌入侵,因此,他们还是以饱满而自豪的情绪参加战斗。最后,当他们真正踏上归途时,内心里真是悲喜交集,难以言表。这首诗“怨而不怒“、悲而能壮的风格和情调,我们在后世(尤其是唐朝)边塞诗中也能体味到,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

3、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士卒复杂的内心情感时,要掌握好“度”,不要过于偏向某一点,以免“失真”。诗的前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可再结合以前学过的诗经里的诗歌,对这种手法略加分析、探讨。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爱国抒情长诗。课文里所节选的部分,是诗人屈原抒发感情和表白心志最直接、最强烈的部分,也是他正直人格和不屈品质表现得最为充分、突出的部分。读起来,非常具有感染力。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一般认为它是一首乐府民歌性质的诗歌,产生于东汉末年。这首诗在思想和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很高,给人以美的享受。1动人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刘兰芝聪明、勤劳,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同时,她身上还有很可贵的一

4、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2故事的意义。一对彼此深爱着年青夫妇,在封建家长的阻挠和高压下,被生生拆开,并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这个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爱情神话和传说。牛郎和织女、七仙女与董永、白蛇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情投意合,满心指望能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外在的强大的破坏力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破坏力眼里有所谓的“法”“理”,却看不到“情”。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更不可理喻,因为看不惯儿媳妇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她赶走,儿媳妇长时间的委曲求全、儿子的恳求都丝毫不能打动她。在她身上,封建家长的违反人性的一面暴露无遗。3民歌风味。除了诗

5、歌开头的起兴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外,这首诗的民歌风味突出体现在铺排手法的大量运用上。诗三首诗三首里选的是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涉江采芙蓉一诗,一般认为是写游子思念远在家乡的爱人的。折花赠给远方的亲朋,这种习俗,在古代诗歌里多有体现。这首诗里“芙蓉”“兰泽”等字眼,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关于这首诗,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涉江采芙蓉”是不是实有的行为?联系古诗十九首里另外一首诗,我们会认识得更清楚: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两首诗内容相近,只是庭中有奇树的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6、。诗里“路远莫致之”一句,表明前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只是无着落的痴想而已。这让人觉得,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爱人含有思念、珍爱爱人的意思,这个举动不必实有,借以表达对爱人强烈的思念之情是目的所在。归园田居创作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从此隐居躬耕之时。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至四十一岁再一次解职归隐,这十三年中他或仕或隐,而做官的时间都不长,这一次他的决心很坚定:再不会出去做官了。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带有总括的性质。从这首诗来看,作者此时解决了长期困扰着他的是做官还是退隐的思想矛盾,他对官场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感,对理想的乡村生活怀有莫大的热情,诗歌前后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对

7、官场的厌恶情绪在诗中用直接包含感情倾向的语言来表达,如“俗韵”“尘网”“羁鸟”等,而在对农村生活场景的描绘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1.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 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

8、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 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屈原(约前304-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

9、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

10、,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

11、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

12、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

13、,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

14、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

1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离 骚 楚辞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