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管理}电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讲义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40635229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106 大小:2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现场管理}电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生产现场管理}电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生产现场管理}电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生产现场管理}电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生产现场管理}电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现场管理}电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现场管理}电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讲义(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序言,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的电力短缺和紧张,电力建设进入了高峰期,致使电建施工企业施工项目部急剧增多,起重机械大量增加,机械管理人员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项目法施工的推行导致机械管理和机械安全管理的重心已移至施工项目部。 目前电建施工施工企业起重机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机械管理职能弱化,起重机安全监督缺位,一些施工企业不设机械专业管理部门,或在资产管理部门、或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代管;(取消职能或弱化职能) 一些施工现场(无论规模大小)不设机械管理部门,只靠机械专业单位自律管理;(作业单位和管理监督合并) 一些施工现场以安监部门或安监人员取代机

2、械管理人员;(专业监管力度下降) 一些施工现场在工程、技术、质量、物资等管理部门设置个别岗位;(权威性不足),2、施工现场机械安全管理的工作职责内容具体做法不明确 一些施工项目部设置了机械管理部门,一般安排12人,但职能和任务不具体、不明确,机械安全监督不力;(职责不清或方法不明) 一些机械专管人员忙于机械维修配件的采购、忙于对外租赁机械、忙于现场机械调度等工作;(机械安全管理缺位) 3、机械专业队伍和机械使用队伍的成本观念增强和工程进度的紧张,机械维修保养不到位;,(时间、资金等原因易形成凑合思想) 4、工程增多,资源不足,外租机械、外包队自带机械和老旧机械增多;(以租代管、以包代管和老旧机

3、械缺乏整治现象常有发生) 5、各级机械专业人员新人增多,专业培训跟不上,技术和业务素质不适应;(仓促上岗无人教,不会干) 6、施工企业到施工项目部不重视机械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机械专管忙,多数人无具体责任),7、基层机械安全目标空洞,不能实施具体考核;(每次检查都有缺陷,没有形成激励、约束的良性机制) 8、企业和项目部领导重视大型机械使用,不重视检查监管(准入“把关”和使用中的检查监督),缺少必要投入;实际工程管理工作中,有意或无意把工程成本和工程进度指标摆在第一位,没有真正把机械安全放在第一位,短期行为较突出。,9、公司机械管理部门的监督考核和缺陷追踪闭环管理不严格、不认真、不到位;(对

4、施工项目部和机械专业队伍、一般机械使用队伍) 10、公司分管经理、项目部分管经理的责任意识不到位等;(对机械安全管理缺乏真抓实干) 11、部分省公司对施工企业的起重机安全管理,基本停留在文件要求,或运动式检查;(淡化或弱化监督) 12、部分项目业主和项目监理机械安全管理要求不严,无实质性措施,一味追求工程进度,容易使施工项目部放松起重机安全管理;(无外界约束),水电施工企业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另外,水电施工项目部中机械管理的一般模式是:机械调拨、提供使用、维修是由机电部负责,机械安全是由安监部负责。在项目部中监督检查(安全管理部门)和自律保障(机械使用单位)二级单位的职责划分和机械安全岗位责任

5、制不清晰,多数的问题是安监部对机械安全监督和管理的业务素质不适应,机械安全管理“把关”漏项、缺位较多;对外租机械、外包队自带机械常出现“以包代管”现象;施工企业本部对施工项目部的机械安全职能,对机械专业队伍的自律保障职能检查、考核等都不严格或不到位。,客观上:电建市场竞争激烈、低价中标、利润空间狭小、成本压力大;有些施工企业非常困难;业主无合理工期、工期一再压缩、抢进度现象普遍;主附分离改革、思想波动;施工企业尽量承揽任务、出现超能力和资源不足等。 基于上述情况,必然出现各级口头上重视机械管理和机械安全,但实际上机械安全管理监督不到位,并权威性不足。,施工项目部的机械管理的重点任务是机械安全管

6、理,机械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大型起重机械。因此施工项目部机械安全规范化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不能保证现场的机械安全,其他工作做的再多、再有成效,一旦发生重大机械事故,就会前功尽弃。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由于起重机械造成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一、起重机械的安全形势,2002年全国起重机械事故125起,其中建筑工程工地77起。当年19起特种设备重大事故中起重机事故11起(指死亡3人及以上),其中安装2起,拆卸1起,顶升2起,使用3起,其他3起,共死亡38人。 据不完全统计塔机事故率:99年3.9,00年4.2,01年4.7

7、5,02年5.3,比起欧盟国家在1以下,差距很大。,电建系统:02年安装上海浦东造船厂600吨龙门起重机垮塌造成36人死亡;03年上海石洞口电厂工地拆卸30吨龙门吊垮塌事故造成2死6伤;江西抱子石水电站50吨履带吊倾覆造成1人死亡;甘肃平凉电厂磨煤机料斗吊装,吊耳开焊造成死亡1人;山东济宁运河电厂拆卸水塔升降平台,一侧结构断裂造成7人死亡;浙江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斜井施工的卷扬机升降平台,一卷扬机卷筒挡板根部开裂,造成2死4伤等。,03年的南定电厂现场450吨履带吊折臂事故; 04年的河津电厂现场180吨履带吊折臂事故等; 05年 国电常州电厂现场烟囱施工卷扬机减速器断轴事故(6死、2伤); 黔北

8、电厂现场拆卸30吨龙门吊事故(3死、6伤); 华能东北某现场20吨汽车吊触电事故; 国华太仓电厂现场150吨履带吊倾翻事故; 阳煤集团阳泉电厂30吨汽车吊高压线放电事故;,谷拉水电站现场30吨门座吊换变幅绳倾翻事故(14死、3伤) 南方某现场450吨履带吊倾翻事故; 华电昆明电厂现场汽机房行车溜钩事故; 郑州高新区郑东电厂现场40吨龙门吊运行倾翻事故(3死、2伤)。 06年 鲁能王曲电厂40吨龙门吊拆卸倾翻事故(3死、2伤); 内蒙丰镇电厂现场250吨履带吊(日产)倾翻事故;,内蒙达拉特电厂250吨履带吊倒塌(日产)事故; 广东潮州现场600吨履带吊倒塌(德产)事故; 贵州白市水电站30吨圆筒

9、门座吊倾覆事故(5死、4伤); 湖南金竹山电厂拆卸60吨龙门吊倒塌事故(7死、9伤); 湖北阳逻电厂现场拆卸80吨塔机上部坠落事故; 湖南株溪口水电站80吨履带吊吊装MD600门座吊门架倾覆(1死),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上半年特种设备事故共发生108起,死亡115人,受伤196人,其中起重机事故33起、死亡42人、受伤14人;5、6月份发生起重机事故13起,死亡18人,比去年同期上升45%和125%。 技术监督部门通报2007年16月份发生起重机械事故37起(不包括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死亡42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8%和14.29%.(我们根据事故记录看为40起,死亡45人,

10、伤15人);至11月末发生起重机械事故50起,死亡55人,上21人。,实际数字肯定还要高,因为就我们电建有些起重机事故就没有包括在统计数字之内。 尽管各部门统计口径和资料来源渠道不同,数字有所差异,但起重机械事故呈高发态势,起重机械安全形势严峻确是不争的事实。这几年电力系统经过各级单位的重视和努力,电建的起重机安全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仍不容忽视。(今年的江西瑞金现场发生建筑塔机倾翻事故,上海浦东造船厂龙门吊事故),典型机械事故介绍,地基引起: 七台河塔机事故 九八年一台DBQ3000塔机吊装重42吨混凝土预制柱,吊起后将柱底钢筋与基础钢筋对焊。当时超载7%,准备工作不充分,对焊时发现忘拿钢板尺

11、,安排人员去取。约40分钟后钢板尺未取来,整机后倾。后倾卸完载后自由状态下,前侧轨道下沉273mm。预制柱下沉脱钩导致臂架系统后仰折臂 南定履带吊事故 现场当时用450吨履带吊拆除一台80吨吊车,因450吨履带吊单侧履带下陷,致450吨履带吊折臂,并波及现场一辆正在作业的90吨汽车吊及一台50吨履带吊。,风力事故: 大庆塔机事故 因违章指挥,令将塔式起重机吊钩用钢丝绳与塔机下部连接,在凌晨一阵阵风作用下,塔式起重机大臂绕塔身旋转数圈后塔身标准节失效,起重机倾覆。 潮洲履带吊事故 一台德产600吨履带吊空载小幅度作业时遇到了大风,导致履带吊倾翻,履带竖立起来。,作业指导书: 金竹山龙门吊事故 湖

12、南省火电建设公司在湖南大唐公司金竹山电厂施工现场拆除一台60吨龙门吊期间,因严重违反作业指导书要求,在缆风绳未拉紧、龙门吊横梁未用吊车吊紧的情况下就开始拆除连接螺栓,致使龙门吊倒塌,造成现场作业的16人中7人死亡,9人受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公司龙门起重机倒塌事故 1.事故概况 2001年7月17日8:00左右,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公司的船坞工地,由上海电力建筑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t170m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程中,主梁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元。 龙门起重机的结构主要由主梁、刚性腿、柔性腿和行走机构组成。该起重机轨距17

13、0m,主梁下底面至轨面的高度77m,主梁高度10.5m,长度186m,重约3050t(含上、下小车)。正在安装的主梁分别利用龙门起重机自身行走机构、刚性腿以及主梁17号分段的总成(高87m,重900多t,迎风面积1300m,由4根缆风绳固定)与自制塔架作为2个液压提升装置的支撑架,采用同济大学的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同步提升工艺技术进行整体提升安装。,2001年7月17日早7:00,施工人员按施工指挥人员的布置,通过陆侧(远离黄浦江一侧)和江侧(靠近黄浦江一侧)卷扬机先后调整刚性腿的两对内、外两侧缆风绳。现场测量员利用经纬仪监测刚性腿顶部的基准靶标志,并通过对讲机指挥两侧卷扬机操作工放缆作业。放

14、缆时先放松陆侧内缆风绳。当刚性腿出现外偏时,通过调松陆侧内缆风绳,减少外侧拉力进行修偏,直至恢复原状态。经过10余次放松与调整,陆侧内缆风绳处于完全松弛状态。此后,采取同样方法和相近的次数,将江侧内缆风绳调整为完全松弛状态。约7:55,地面人员正要通知上面作业人员推移江侧缆风绳时,测量员发现基准标志逐渐外移,并逸出经纬仪观察范围,同时现场人员也发现刚性腿不断地向外侧倾斜。随后,刚性腿倾覆,主梁被拉动横向平移坠落,另一端塔架也随之倾倒。,2.事故分析 经调查分析,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如下: 1)刚性腿在缆风绳调整过程中受力失衡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在吊装主梁过程中,由于违规指挥与操作,在未采取任何安全

15、措施情况下,放松内侧缆风绳,致使刚性腿向外侧倾倒,并依次拉动主梁、塔架向同一侧倾坠、垮塌。 2)施工中违规指挥是事故的主要原因。施工现场指挥在发生主梁上小车碰到缆风绳需要更改施工方案时,违反吊装工程方案中关于“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施工的作业要求。如有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以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的规定。而现场指挥人员未按程序编制修改作业指令和逐级报批,而且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下令放松刚性腿内侧的两根缆风绳,导致事故发生。,3)吊装工程方案不完善、审批把关不严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吊装工程方案中未能提供规范的、齐全的施工阶段结构倾覆稳定的验算资料;对沪东厂6

16、00t龙门起重机刚性腿的设计特点,特别是刚性腿顶部外倾710mm后的结构稳定性未能予以充分重视;对主梁提升到47.6m时,主梁上小车碰撞刚性腿内侧缆风绳这一可预见的问题未予考虑,在此情况下如何保持刚性腿稳定的这一关键施工过程却无定量的控制要求和操作要领。 吊装工程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编制后,虽经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了审核与批准,但有关人员及审批单位均未能发现有关问题,使得吊装工程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在重要环节失去了指导作用。 4)施工现场缺乏统一严格的管理,安全措施不落实是事故伤亡扩大的原因。 (1)施工现场组织协调不力。在吊装过程中,施工现场甲、乙、丙三方立,体交叉作业,但没有形成统一、有效的组织协调机构对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在7月10日主梁提升前,仓促成立的“600t龙门起重机提升组织体系”由于机构职责不明、分工不清,并未起到施工现场总体调度和协调作用,致使施工各方不能有效沟通。乙方在决定更改施工方案放松缆风绳后,并未正式告知现场施工其他各方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甲方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