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381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梅格与人格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风格,所标榜的气度。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保冰雪颜。”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戴禺说:“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

2、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清恽寿平梅图说:“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顽劲的树干,横斜不羁的枝条,历经沧桑而铸就的苍皮,是士人那种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决不向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环境作丝毫妥协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的象征。也正因为梅花具有此种不屈的品格,它才冲寒而发。为了将美好的春天的信息,尽早报告给人间,梅花心甘情愿被雪礼葬,在所不惜:“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为传春消息,不惜雪埋藏。”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真可感天地,泣鬼神!再次是梅花的景物陪衬。梅花色淡,姿瘦,神韵高雅,而配合其环境的是月光、烟影、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这就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烘托出

3、梅花的“高标逸韵”,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宋杨无咎柳梢青云:“雪月光中,烟溪影里,松竹梢头。”这就是梅花的陪村意象群:寒雪、淡月、清流、薄(疏)雾、劲松、瘦竹。其清一贯,其骨相通。张道洽梅花诗云:“雅淡久无兰作伴,孤高惟有竹为朋。”梅品之“雅淡”,梅格之“孤高”,惟有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友朋,诠释了陪衬的艺术力量。唐朱庆余早梅诗更是将雪、露、松、竹与梅并在一起写,让人们受到最清幽、最高雅的浑融境界的视觉冲击:“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万物难陪,只有雪、露、松、竹,堪与“一处栽”也。众多的意象,将梅花的形象衬托

4、得愈发幽雅、高贵。孤本元明杂剧中有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正式出现“岁寒三友”,还是在南宋期间,如陆游小园竹间得梅一枝云:“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梅与竹,不仅为“友”,而且同属于“君”。林景熙五云梅舍记说:“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因为这三种植物,它们所象征的中国士人的那种精神的至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节选自张福勋梅花诗话,有删改)1. 下列对梅姿“疏影瘦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说明古梅的疏影瘦身,甚合士人坚韧不屈的人格力量和斗争精神。B. 梅姿“疏影瘦身”,疏影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痩

5、姿则象征着人格的坚贞不屈。C. 梅花具有“疏影瘦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它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D. 梅花的“疏影痩姿”所具有的象征意味,是梅花能够与士人的人格胶合一体的原因之一。2. 关于“梅花与人格胶合”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梅花色淡气清,高雅脱俗,文人学士亦追求高雅脱俗,二者气质风度相合。B. 梅花在诗词中出现,往往配合着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它们之间清淡一致,风骨相通。C. 梅花冲寒而发,不畏恶劣环境,士人崇尚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屈服,二者品格相合。D. 梅品“雅淡”,梅格“孤高”,虚心、有节、耐寒、清淡的竹是它的好友,这与文人雅士的交友志趣相合。3. 根据原

6、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观赏梅花不要着眼于梅的香色,只观赏梅花的峥嵘大节就够了。因为梅花之神在“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B. 孤本元明杂剧中的渔樵闲话将松、竹、梅定为“岁寒三友”,也是为了衬托梅花,诠释陪衬的艺术力量。C. 最早在元朝就出现了“岁寒三友”的说法,表明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三者之间的相同品节,它们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完全一致。D. 诗人在写梅花时,往往会写到月光、竹篱、苍松、清水和寒雪等景物,来烘托梅花的“高标逸韵”,从而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张冠李戴,梅的“疏影瘦身”象征不屈的精神,这种不屈的

7、精神才使她情愿被雪埋葬,也要尽早报春。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张冠李戴。【2题详解】试题分析:C项说的不是梅花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答非所问。【3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过于武断;C项,“岁寒三友”的说法最早在南朝;D项,“岁寒三友”不是谁陪衬谁,而是并列关系,相得益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收获苏雪林一九二四年,我由法国朋友介绍到里昂附近乡村避暑,借住在一个女子小学。因在假期

8、,学生都没有来,校中只有一位六十岁上下的校长苟理夫人和女教员玛丽女士。我所在的学校开课本来就迟,我在这里住了一夏,又住了半个秋天;每天享受新鲜的美食,我的体重竟增加了。到了葡萄收获的时期,村里处处贴了采摘葡萄的招纸,大家都到田里相帮采摘葡萄。记得一天傍晚,我和苟理夫人同坐院中菩提树下谈天,一个脚蹬木屐、腰围犊鼻裙的男子到门口问道:“我所邀请的采葡萄工还不够,明天你们几位肯来帮忙么,苟理夫人?”我认得这位威尼先生,他在村里颇有田产,算是一位小地主。他平日白领高冠,举止温文尔雅,俨然是位体面的绅士,在农忙的时候,却又变成一个满身垢腻的工人了。苟理夫人答应他愿意帮忙,又问我愿否加入。她说,相帮采摘葡

9、萄并不是劳苦的工作,一天还可以得六法郎的工资,并有点心晚餐,她自己是年年都去的。我并不贪那酬劳,不过她们都去了,独自一个在家很闷,不如去散散心,便答应明天一同去。第二天,太阳的第一缕光线由菩提树叶透到窗前,我们就收拾完毕了。苟理夫人和玛丽女士穿上围裙,吃了早点,大家一齐动身。路上遇见许多人,男妇老幼都有,都是到田里采摘葡萄去的。这里是产葡萄的区域,几十里内,尽是人家的葡萄园,到了收获时候,阖村差不多人人出场,所以很热闹。威尼先生的葡萄园,在女子小学的背后,由学校后门出去,五分钟便到了。威尼先生和他的四个孩子,已经先到园里。他依然是昨晚的装束,孩子们也穿着极粗的工装和笨重的破牛皮鞋。另有四五个男

10、女,想是邀来帮忙的工人。那时候,麦陇全黄,而且都已空荡荡的,只有三五头白色的牛,静悄悄地在那里吃草。无数参差不齐却株距相等的白杨,似一支支朝天绿烛,插在淡青朝雾中;白杨外隐约看见一道细细的河流和连绵的群山,不过烟霭尚浓,辨不清楚,只见一线银光,界住空蒙的翠色。天上紫铜色的云像厚被一样,将太阳包裹起来;太阳却不甘蛰伏,挣扎着要探出头来,时时从云阵缝隙处漏出奇光,似放射了一天银箭。这银箭落在大地上,立刻传明散采,金碧灿烂,渲染出一幅奇丽的图画。等到我们都在葡萄地里时,太阳早冲过云阵,高高升起了。红霞也渐渐散尽了,天色蓝莹莹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低低的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

11、的古锦;秋,供给我们的色彩真丰富呀!威尼先生田里葡萄种类极多,每一球不下百余颗,颗颗匀圆饱满。采下时放在大箩里,用小车载到他家榨酒坊。我们一面采,一面拣最大的葡萄吃;威尼先生还送来装在瓶中榨好的葡萄汁和切好的面包片充作点心;但谁都吃不下,因为每人工作时,至少吞下两三斤葡萄了。天黑时,我们到威尼先生家用晚餐。那天帮忙的人,同围一张长桌,都是脚蹬木屐、腰围围裙的朋友,无拘无束地喝酒谈天。玛丽女士讲了个笑话,有两个意大利的农人合唱了一阕意大利的歌,大家还请我唱了一支中国歌。我的唱歌,在中学时常常是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许多掌声。这一桌农家饭,我们吃得比巴黎大餐馆的盛宴还痛快。我爱我的祖国。然而我在

12、祖国只尝到连续不断的破灭的痛苦,却得不到一点收获的愉快。过去的异国之梦,重谈起来,是何等的教我亲恋啊! (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北新书局1928年版)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出色的把绘景与抒情结合到一起的散文,开篇几段,近乎平直的叙说,简练明晓,作者闲适的心情却可感。B. 一大段描绘早晨景色的文字,既似一幅立体的油画,又似一幅幅跳动的画页,写尽了绮丽动人、瞬间变化的晨辉景象。C. 作品描写到“我”与当地人的交往情形,感受到他们的真挚情谊及勤朴性格和自己在与他们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心情。D. 文章最后突然一转,记忆中欢快的情形被时下破灭的痛苦感

13、所替代,重点突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比分明,有力深沉。5. 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收获”的含义。6. 作品中有一大段早晨的景物描写,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4. D 5. 指具体的秋收,是收获葡萄的季节;指收获的欢乐和友谊,把欢乐推上一层, 是文章透过现象深入义理之中。 6. 营造了温煦的外在环境,给人以温暖;烘托了收获季节人们愉悦的心情,显 现既写实又象征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作者把早晨变化描绘得层次分明,有 声有色,静中有动,动中有变,树似绿烛,光似银箭,比喻贴切,形色俱佳,给人以美的享 受。【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

14、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重点突出了对现实的不满”错误,应为“使人更觉记忆的美好和现实的悲哀”。故选D。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

15、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收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表层含义为秋收,收获葡萄;深层含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我的唱歌,在中学时常常是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许多掌声。这一桌农家饭,我们吃得比巴黎大餐馆的盛宴还痛快”“然而我在祖国只尝到连续不断的破灭的痛苦,却得不到一点收获的愉快”等分析可知,指收获的欢乐和友谊,使文章透过现象深入义理之中。【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结合文本第(10)节内容分析可知,营造了温煦的外在环境。结合内容“这银箭落在大地上,立刻传明散采,金碧灿烂,渲染出一幅奇丽的图画。等到我们都在葡萄地里时,太阳早冲过云阵,高高升起了”分析,烘托了收获季节人们愉悦的心情。写出了“收获”的喜悦。“无数参差不齐却株距相等的白杨,似一支支朝天绿烛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