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32339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论述类文本阅读桥的运动桥是种固定建筑物,一经造成,便屹立大地,可以千载不移,把它当作在面标志,应当是不再准确不过的。史记苏秦列传里有段故事:“尾生(人名)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他们所以约定在桥下相会,就因为桥是不会动的,但是,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断、分秒不停的。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从平直的桥身变为弯曲的桥身,就同人坐在板凳上,把板凳坐弯一样。板凳的腿,因为板的压迫,也要变形,如果这腿是有弹簧的,就可看出,这腿是被压短了。桥身的

2、两头是桥墩,桥上不断行车,桥墩就像板凳腿一样,也要被压短而变形。把板凳放在泥土上,坐上人,板凳腿就把人的重量传到泥土中,使泥土发生变形。桥墩也同样使下面的基础变形。桥身的变形表示桥上的重量传递给桥墩了,桥墩的变形表示桥身上的重量传递给基础上,基础的变形表示桥墩上的重量传递给桥下的土地了。通过桥身、桥墩和基础的变形,桥上的一切重量就都逐层传递,最后到达桥下的土地中,桥上的重量终为地下的抵抗所平衡。物体所以能变形,是由于内部分子的位置有变动,也就是由于分子的运动。车在桥上高速行驶时,使桥梁整体发生震动。此外,桥还受气候变化的侵袭。在狂风暴雨中,桥是要摆动或扭动的;就是在冷暖不均、温度有升降时,桥也

3、要伸缩,形成蠕动。桥墩在水中,经常受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在地基中发生移动。此外,遇到地震,全桥还会受到水平方向和由下而上的推动。所有以上种种的动而引起的桥的变形,加上桥上重量和桥本身重量所引起的变形,构成全桥各部的总变形。任何一点的变形,就是那里的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桥是固定建筑物,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不像车船行走。但是,天地间没有完全固定的东西,桥的平衡只能是瞬间现象,它仍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1. 根据文意,对“桥是不会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桥不会移动,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B. 桥在有重车疾驰、巨浪冲击时是岿然

4、不动的。C. 桥上无车无人,只有本身重量时,它不发生变形。D. 桥小动、微动不止,但人们察觉不出桥在空间的变化。2. 文中用“人坐板凳”的比喻,要说明的一项是( )A. 桥是一定承载量的,超过承载量就要引起变形。B. 建筑桥梁要保证质量,所用材料要符合科学的弹性系数。C. 车在桥上驶过时,桥上的一切重量逐层传递到桥下土地中。D. 桥像板凳,桥墩像板凳腿,所以桥能承重。3. 下列对本文中心的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 桥在重力作用和各种外力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形。B. 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C. 桥的平衡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瞬间现象。D. 桥任何一点的变形,就是那里

5、的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的原则,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此题中,A项,结合二、三段内容“物体所以能变形,是由于内部分子的位置有变动,也就是由于分子的运动。”“桥墩在水中,经常受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就有摇动、转动和滑动的倾向而在地基中发生移动。”,可以看出选项所说的“桥不会移动,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过于绝对。B项,“桥在有重车疾驰、巨浪冲击时是岿然不动的”分析错误。桥在有重车疾驰、巨浪冲击时都会变形。C项,“桥上无车无人,只有本身重量时,

6、它不发生变形”分析错误。借用最后一段中的“间没有完全固定的东西”可知,桥上无车无人,只有本身重量时,也会变形。D项,第一段末尾“但是,这里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断、分秒不停的”,所以选D项。【2题详解】该题表面是考查学生学生比喻论证的作用,实际仍是考查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能力。答题前,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意。把握文章论述的观点,使用的论据,判断出使用的论证方法。然后抓住“人坐板凳”这一句所在的语段,分析该句论证的观点。分析时,要仔细理解选项内容,找到原文中相关语境,然后加以分析比较。第二节中“把板凳放在泥土上,坐上人,板凳腿就把人的重量传到泥土中,使

7、泥土发生变形。桥墩也同样使下面的基础变形。桥身的变形表示桥上的重量传递给桥墩了,桥墩的变形表示桥身上的重量传递给基础上,基础的变形表示桥墩上的重量传递给桥下的土地了。”表明,用“人坐板凳”这一比喻表达的是能量会传递下去。A项,“桥是一定承载量的,超过承载量就要引起变形。”于文无据,原文说“车在桥上过,它的重量就使桥身变形”,没有论及桥的承载量。B项,“建筑桥梁要保证质量,所用材料要符合科学的弹性系数”,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到这个话题。D.项,“桥像板凳,桥墩像板凳腿,所以桥能承重。”曲解文意。文中用“从坐板凳”这一比喻,是表达桥身会将力量传递给桥墩,桥墩再传递给泥土。故选C项。【3题详解】该题

8、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中心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谈论的话题以及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或者作者认可的其人的观点态度。考生也可以逐段阅读,抓住关键句,归纳概括文意。从文章的题目“桥的运动”可看出来,本文谈论的话题是“桥的运动”。第一节的中心句是“它却和万物一样,是持续不断、分秒不停的。”意思是格桥会一直运动的。第二节是以“人坐板凳”比喻桥会运用,作用力会传递。第三节讲由于外力的作用,桥会发生变形。第三节“天地间没有完全固定的东西,桥的平衡只能是瞬间现象,它仍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故选B项。A项,说的是桥在重力作

9、用和各种外力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形,这是第二段的主要内容。C项,说桥的平衡是桥的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瞬间现象,这一判断只是最后一段中的一个内容,并且不是主要内容。而D项的说法,主要是对二、三两段内容的总结。以上三项都不是文章的中心。只有B项的说法既扣住了文章的题目,又涵盖了文章最后一句总结性的语句。故选B项。【点睛】理解文意归纳概括文章中心,就是考查归纳文意主旨。归纳论述类的文本的中心,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谈论的话题以及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或者作者认可的其人的观点态度。考生也可以逐段阅读,抓住关键句,来归纳概括段意。论述类的文章,段落的中心往往在段首或段落。然后综合分

10、析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实用类文本阅读“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报道之就业篇编者按:民生发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对老百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埋头苦干,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深化改革,稳步向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民生改善,人民更有获得感。回首这4年多,我们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民生账单”?横跨这一时间轴,解读历年来的民生“硬”数据,以就业小窗口,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提气!连续4年超额完成就业任务国务院日前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的

11、落实情况显示,以就业和社保为代表的各项民生指标全面完成:1310万,1322万,1312万,1314万这是我国2013年至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1300万,每年都超过目标300万。对于2017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今年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据估算,中国5年来新增约6400万就业人口,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就业好于预期,饭碗就有了保障。北京一家西餐厅的厨师陈向,6年前离开河南老家外出务工,边干边学,如今月薪超过5000元,“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学到了手艺。

12、”他表示,“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好。”凝心!795万,稳住就业底盘靠他们每到就业季,就常听到高校毕业生这样感叹“找份好工作,真难!”据教育部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为795万。回顾过往3年,分别新增22万、16万、30万,逐年增长依然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的主旋律。毕业季求职是场马拉松,一边是依然不可盲目乐观的经济和就业环境,一边是持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如何为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许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将毕业生“扶上马、送一程”。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做了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规划明确,要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

13、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除高校毕业生外,农村劳动力、困难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安置工作也被摆在了突出位置。据统计,2016年去产能过程中安置职工726万人,今年大约还需安置职工50万人。聚力!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刷新速度和颜值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

14、过6亿,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比上年增加85万人。“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创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习近平强调“首创精神”一词。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力,为就业市场创造全新就业岗位。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为2017年乃至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方向。(李警锐 张琪昭)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新闻从三个方面对当下中国突出的“就业”问题

15、进行了全景式的报道,而且认为可以通过“就业”小窗口来撬动民生发展大格局。B. 中国5年来新增就业人口约6400万,相当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特别是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比去年还多了100万人。C. 牵牛要牵牛鼻子。稳住就业底盘要靠795万高校毕业生,只有解决好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就业,才是抓住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D. 文章从三个方面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并且暗示读者,国人将来的就业状况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准确的两项是( )( )A. 编者按是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必须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也称作编者案。B. 本文采用

16、多侧面拼接形式,从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C. 在关注新闻事实的同时,通过援引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中的量化指标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客观。D. 新闻最主要的特点是“用事实讲话”。本文从全局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采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描绘了我国纵深推进民生就业的壮丽图景。E.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标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化用毛泽东的名句,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6.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结合文本材料,谈谈你对“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这一问题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