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模拟测试四.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29370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模拟测试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模拟测试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模拟测试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模拟测试四.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总复习 现代文阅读模拟测试四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我一无所知李敬泽有一天,有记者问: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你对黄河的感觉?我愣了一下,我知道我必须说出一句格言,我灵机一动,万分诚恳地说:我对黄河一无所知。沿着黄河,我从甘肃、宁夏、内蒙古走到陕西,从2000年的6月走到9月,我当然不是一无所知,我的问题是难以确切说出自己所知的是什么。面对电脑,我审视我的经历和感觉,努力逼近地看清它,史蒂文斯把这比作擦玻璃窗,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活儿。我曾经想,把自己擦得干干净净,似乎我从未听说这条河,似乎这条河第一次被人看到。但我发现这很难做到,黄河不是异

2、域,黄河就流在我的血管里,流过一个中国人的前生今世,你得拿出绝顶的矫情才能假装从不认识它。行于河边,我感到熟悉、亲切,但同时,我也感到巨大的陌生。我见到了很多的人和事,见得越多,我越觉得在这一切后面有更广阔更深邃的事物是我没有见到、难以接近的。所以,行走黄河的结果就是我不敢轻易谈论黄河,而在此之前,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它。回到北京,回到书斋生活,我看到报纸、杂志和一本本的书中,人们仍在高谈阔论。黄河哺育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明,关于这种文明,知识分子可以超然自信地分析和判断,似乎已经完全掌握了它的本质,就像牢牢抓住了一块石头。但黄河不是石头,文明也不是,它们是水。行于河边时,我为它浩大的、流动不居

3、的多样性而惊叹。地质、气候、血缘、语言、饮食、服饰、房屋、作物还有人的表情、信仰、记忆,人们感受、思想和表达的方式,等等等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千里万里的河流和大地纷繁多彩。正是无限的多样性造就了这个民族、这个文明。那么,反过来看,我们究竟是凭什么论定它的本质的呢?不是凭着对多样性的认识,而是凭着对多样性的麻木不仁,凭着一种遮蔽和抹杀民族生活丰厚、复杂之质地的强大冲动。我们一百年来都是站在塞纳河边或泰晤士河边看黄河,我们一目了然,我们的话如同尘埃泥沙。 我为什么还要说?因为我要说的不是黄河,而是我在河边的日子。黄河使我有了几十个富饶丰富的日子:喧闹、沉静、鲜艳、晦暗、快乐、沮丧、放浪、

4、庄重。它们闪闪发光,我乐于从中选出十几个日子在心中重过一遍。我尽量避免对着黄河夸夸其谈,我对着我自己:这个人看到了什么?他如何理解他所看到的事物?他作出理解的背景是什么?他真的理清他的印象和思想了吗?对此,我毫无把握,写的时候我感到比行走更为困难,我常常觉得很多话是说不清的,我不能把玻璃窗擦得锃亮,达到坚硬透彻的确切和明晰。但事情的有趣之处也在这里,我在差不多一个月内写完了这本书,这是一次激趣的写作经验,如同御风而飞,飞在广大、混沌、难以测度的地方。我认同黄河,认同我的灿烂缤纷、处境危殆的伟大传统。1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行走于黄河边,感到熟悉、亲切,但同时我也感到巨大的陌生?(6分)感到熟悉

5、、亲切:_感到巨大的陌生:_2分别解释文中加红的 站在塞纳河边或泰晤士河边看黄河和把玻璃窗擦得锃亮的意思。(6分)_3文章倒数第二段提到我在差不多、一个月内写完了这本书,根据文意,说说作者在这本书里可能写了哪些内容。(5分)_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处境危殆具体指什么意思。(5分)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2分)诗人与酒洛夫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

6、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

7、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

8、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

9、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5作者说,小时候读问刘十九,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请简要概括作用所体会出来的味道。(6分)_6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6分)_7从全文看,诗

10、人喜欢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_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B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饮酒的态度。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全是纯感性的文学。D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很会持家。E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三、阅读下文,完成9-10题。(24分)孝心无价毕淑敏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

11、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12、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

13、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 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9.作者不喜欢这种求学的苦孩的原因是什么?(6分)10.结合第三自然段,思考第四自然段向我们表明了一个怎样的现实?(6分)11.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6分)12.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异曲同工吗?为什么?(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2分)初冬翻书最入心捧一本散发着墨香的好书,翻阅在天气微寒的初冬,也许最易入目也最易入心。浮躁的心情已被初冬凉飕飕的空气覆上了一层薄薄的霜片,想动弹,却缺乏力气了。这是季节为读书人开出的一份令人感动的优惠单。眺望窗外。眺望那些世界上大同小异的人间风景。没有风的黄昏,窗外的风景就如一幅静物素描,灰绿色的基调并不让人颓丧而启示人平静地去想一些总也弄不清楚的世事。这时候,一只不知名的鸟儿不约而至,在这幅偌大无比的素描里停顿了一下,然后振起双翅,在天空里划下一道漂亮的弧线,飞得无影无踪。岁月就如鸟影般呼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