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26968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原题回放】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作文。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当人们在工具上刻下第一道花纹时,无实际作用的花纹恰恰是文明的象征;非专业棋手下棋,不是为了生计,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这种闲暇不也正是“无益”?请以“有益与无益”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题意解读】该作文题为AB关系型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没有明确观点。但材料中已经蕴含某种信息在里面。“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是普遍规律;但“无实际作用”的人类活动有时(注意不是全部)可以成为“文明的象征”,“非专业棋

2、手下棋,不是为了生计,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闲暇”看似无益的活动,但有时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有时“无益”的活动,却可以出现有益的结果;刻意追求,有时可能变成无益或无聊的的结果。有益无益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立意角度】1.“有益”与“无益”可以互相转化:如:小孩玩游戏,大人看来无益,但孩子从中得到愉悦,从中学会探索自然、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读些与自己职业无关的的书籍,可以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面,懂得做人的道理、开阔了视野。2.不要刻意追求所谓“有益”,过多探求“有益”的东西,可能会适得其反;要掌握好“度”;贪多求全,往往会不堪重负,甚至适得其反。如沉湎游戏中,会玩物丧志。体育

3、锻炼可以强健身体,但超过人体极限,可能会损伤身体。小孩上兴趣班3.不带功利色彩的人类活动(无益),可能会孕育出人类文明(有益),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未知的的领域。4. 无益向有益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呼吁不要扼杀孩子探索未知领域的的欲望,可以谈环境的重要性。5. 有益也会演化无益,如“开卷未必有益”,可以谈正确引导的重要性。6.有些事有时有益,有时无益;有时此时有益、彼时无益。如只看眼前利益,可能伤害长久的利益。7.人应当多做有益之事,不做无益之事;8.自认为做的是有益之事,但在实践与效果的检验中,却往往成了无益之事;9.人有时难免会做一些无益之事,只要善于总结无益之事的反面经验,引以为鉴,

4、也可以变无益为有益;10.有益与无益是相对的,必须客观看待。眼前看起来是无益之事,将来或成了有益之事。可能出现其它立意,能自圆其说的,视为符合题意。说明:凡是能谈到“有益与无益”的辩证关系的属于符合题意。只谈其中一个方面属于偏题。【文体选择】本道题目适宜写成议论文、随笔、杂感或记叙文。应注意是否能够扣紧“有益与无益”展开。【评分细则】议论文:一类文:61-70(包括发展等级)议论文: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观点鲜明,思想深刻。有中心论点、论据充分、结构完整。基准分:65分二类文:51-60(包括发展等级)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 基准分:55

5、分三类文:41-50(包括发展等级)基本符合题意,有观点,有一定论据,但有些偏题的在40到45分之间打分。文体特征清晰的,往上一等次评分。基准分45分。四类文:31-40文体不清晰,结构混乱,观点不清晰、语病较多或堆砌材料。其中少于600字的,评分不超过35分。错别字不必刻意扣分。五类文:0-30视情况而定记叙文:一类文:61-70(包括发展等级)切合题意,叙述表达过关、主题突出、情节完整的文章。有细节描写、人物形象比较鲜明的的,适当打高分。基准分:65分凡在表达或主题或故事情节等某一个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次类推。凡在某个方面达到优秀级别的,或者构思精巧,或者形象丰满,

6、或者意境深远,或者很有个性,或者语言很见功力,可以按63分向上赋分。 二类文:51-60(包括发展等级)符合文体特征,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叙述表达过关、情节基本完整,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基准分:55分三类文:41-50(包括发展等级)基本符合文体特征,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叙述表达基本过关、主题基本突出、情节基本完整的文章。文体特征清晰的,可以往上一等次评分。基准分45分。四类文:31-40文体不清晰,结构混乱,观点不清晰、语病较多或堆砌材料。其中少于600字的,评分不超过35分。错别字不必刻意扣分。五类文:0-30视情况而定。【补充说明】1阅卷赋分时要从立意、内容、语言、文体或基础等级和发

7、展等级分项全面考虑,但最后提交的是一个总体分值,要敢于打高分。 2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3凡写成其它文体的,只要不是诗歌,正常评分。违背命题要求,写成诗歌的,上限不得超过20分。 4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5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6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在切入分以下。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赋分应当上浮。7.福

8、建高考作文平均分为47分,我校应在全省平均线偏上一点。8.四类文以下的不给发展等级分。记叙类文章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有相当精巧的构思;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深远的意境;有相当的语言表达智慧。议论类文章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有较高的立意;能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议论语言有逻辑性和文化底蕴。【优秀例文】有益与无益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人生在世,人的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普天下之人,熙熙攘攘,利来利往,追名逐利,无有倦怠。为了活着并活得的更好,就得向自然和社会索取

9、,怎样索取才是有效的?人们总喜欢用“有益”和“无益”来作标准,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这话不无道理,可是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样的事,才是无益之事,什么样的事,才是有益之事呢? 古代有位国君,派人去买千里马,买马的人竟用千金买回了一具千里马的骨头,国君勃然大怒。一堆枯骨哪值千金,死马骨头又有何“益”,这岂不是胡闹。可他哪里知道,千里马凤毛麟角,买马人此举才显示了他非买不可的诚意,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送上门来了。细细品味这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买马人的远见,同时慨叹该国君的短视。可现实生活中,大家盯的全是眼前的利益,直接的利益,认为只有它们才是有益之事。“一叶遮目,不见泰山”,他们只知道“漂

10、亮的脸蛋长不出大米”,却不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甚至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择手段,干出损人害己的事情。这世上有远见的人没几个,短视的人则比比皆是。就拿邻国来说吧,日本“3.11”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东电公司因担心海水冷却可能会使核反应堆永久停运,从而对公司的长期投资造成损害,直到13日,才开始用海水冷却反应堆,因而错失抢修良机酿成严重的核污染事故。东电就像是在努力捡一个10日元的硬币,却丢了一个100日元硬币。华尔街日报指称此次核泄漏事件是“人祸大于天灾”不无道理。再如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集团,瘦肉精事件中的双汇集团,不也是双眼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结果是惨痛的,教

11、训是深刻的。不过,更令人可气的则是那些明知是毒药,为了眼前利益却硬要饮鸩解渴的人。战国六雄割地求和日趋于亡,他们的领导者并非不明白“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道理,但为了短暂的和平,却不断地用贿赂来讨好秦国,虽说是“为秦积威所劫”,却不能不说是在饮鸩解渴。君不见当前有很多社会问题已成了痼疾。诸如塑料制品给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造成的白色污染;高房价把人三代的血都吸干了,就是调不下来;大兴土木建造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却毫无益处但他们给某些人带来利益,他们是GDP,他们是政绩,他们是当被某些利益劫持时,也就可能分不清什么“有益”,什么“无益”了,是到了该猛醒的时候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但愿我们不要给我们的后代子孙留下笑柄,更不要只留个他们一个无法修补百孔千疮的地球!有益与无益“有益”与“无益”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比如传统中药砒霜,对正常人无益甚至有害;但对白血病人却有益。“冬吃萝卜夏吃姜”,同样的萝卜同样的姜,不同季节,对人体就存在“有益”与“无益”的区别。中药的配伍,以及药引,把“有益”“无益”之妙体现得幽深无比。既然“有益”与“无益”有这样的奥妙,那么切不可轻易断言什么是“有益”什么是“无益”。有些父母不让孩子看闲书,说这“无益”。真的吗?我记得,鲁迅先生是提倡青年人读闲书的,也就是那些“随便翻翻”的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广收博采”。想必这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读书体会

13、,可见读所谓“无益”闲书,也是可以读出文豪的。有些父母不让孩子打电子游戏,说这“无益”。真的吗?风靡全国的“三国杀”桌游的开发者就是从玩电子游戏入道的,而后从“玩家”精深到“行家”,这“80后”的小子资产已达上千万了。想当初,要他真被“无益”唬住了,还有今天的创业成功吗?“有益”与“无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闪耀着哲学的光芒。庄子对此有精到的感悟,他以“无用之用”来洞察人世的微妙。庄子寓言有这么一则,说一棵长在路边的树,枝干弯弯曲曲,木匠连看都不看,因为“无用”;然而这棵树逍遥自在,免遭斧斤,保全了自己。这就是“无用之用“,与“无益之益”亦是相关联的。庄子之说乃刺俗世的实用主义,即只看到眼前

14、之“用”而不顾长远之“用”。今人之“有益”“无益”的价值判断,急功近利不可忽视。精神的缺失已成社会之病、社会之痛。那天读到德国诗人歌德在乡下的小木屋里给朋友写信,他写到“我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默然无语,只是感动于歌德对自然的热爱。今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看日出”是一种精神的超越,超越功利心,很多看似“无益”的事物都有“看日出”的意义。有益与无益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然而,我不禁要问,何为无益之事?其实,有益与无益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有益与无益往往相生相伴,相依相随。很多事情,看似无益,实则有益。看似无益的花纹却造就有益的文明,看似无益的下棋却是有益的修身养性

15、。开始于无益之事却造就有益之事,有益之事亦能彰显无益之事。有益之事始于无益之事。就像许多发自内心的善意之举,做的时候并未想过会带来什么好处,但正是这样貌似无益的举动,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特雷莎修女走进恶梦之城加尔哥达,她充满爱意地抚摸艾滋病患者,此举虽无益于减少病人身体上的痛苦,却给病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一个拥抱,一个微笑无法改变他们艰难的处境,可就是这样一个拥抱,一个微笑,感动了多少人。当全世界都伸出援手之时,有益的便发生了。叔本华曾说:“同情是纯粹的爱。”这是基于无益之事,持平他们内心的创作,才创就了伟大的有益之事。无益之事彰显于有益之事。做无益之事的人总是遭人鄙夷,为何要做无用功,仿佛弗朗西斯,明知石头一到山顶就会跌落,但他仍不断将石头推往山顶。其实,真正伟大的成就总是无益的小事之中。1826年,法国化学家小以拉德在海藻母液里发现了一种不明元素。依靠当时的科技水平很难鉴别。于是,波拉德开始了他的“无益实验”。一遍又一遍将母液过滤提纯。多少人劝他弃,与其在这浪费时间不如投入新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