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5《桂林山水歌》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40626286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5《桂林山水歌》课件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5《桂林山水歌》课件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5《桂林山水歌》课件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5《桂林山水歌》课件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5《桂林山水歌》课件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5《桂林山水歌》课件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5《桂林山水歌》课件鲁教版五四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山水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培养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操,陶冶爱美情趣。,教学重点,这首诗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自读中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祖国新貌的赞扬。这首诗是以“信天游”民歌形式写的,句式匀称,音调锵铿,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有较深的感受。要求学生体会想象的作用和诗句中词语的深刻含义。,象鼻山,漓江,漓江,漓江,独秀峰,伏波山,鸡笼山,老

2、人山,七星岩,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答.”这是唐代韩愈用两件妇女的饰物来形容桂林山水的诗句,从而写尽了桂林山水柔美的风情.,桂林山水歌 贺敬之,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

3、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桂林山水入襟, 此景此情战士的心 江山多娇人多情, 使我白发永不生! 对此江山人自豪, 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岩去赴神仙会, 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 人间天上大路开, 要唱新歌随我来! 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 战士呵,指点江山唱祖国 红旗万梭织锦绣, 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风沙呵黄河的浪, 春光万里到故乡。 红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 望不尽:千姿万态“独秀峰”! 意满怀呵,情满胸, 恰似漓江春水浓! 呵!汗雨挥洒彩笔画: 桂林山水满天下!,作者简

4、介,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已出版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回答今日的世界等诗集。贺敬之作为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向以“量少质精”著称于世。诗作善于把握和表现重大题材,具有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浓烈的时代精神。,导入新课,“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迷蒙云雾,桂林的绿树红花优美如画,山水如歌,让我们共同欣赏、聆听,整体感知:这既是一篇优美的山水诗,又是一曲深情的祖国颂。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1)初读诗歌,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提示: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

5、胜收;山水相依,自然和谐;山环水绕,令人陶醉,富有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2)梳理诗歌结构:(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给予指正评价。)明确: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是对桂林山水和城市特点的概括。第二部分:从“招手相问老人山“至”使我青春永不老“,联系个人感受以抒发对桂林山水的挚情。第三部分: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至最后,概括了桂林山水从历史到现实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分析要点,第一层,开头4节,传神而又含蓄地道出了桂林山水的美。在写法上,诗人避开了前人对桂林山水以实写实的手法,采取了独特的以虚喻实的方法,在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内发掘出新的美。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桂

6、林山的具体形象,也不是漓江水的具体样子,因为桂林山漓江水给人们的印象是难以具体描绘的。,如“神姿仙态,如情似梦”都不是如实描写真山真水,只是让学生进行想象,神和仙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但云雾中绰绰出现了仙女的形象,由此而引起想象,神仙有多么美的姿态,桂林山水就有多么美的姿态;情爱和梦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桂林山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第二层,510节,由写景转入抒情,联系个人的感受抒发热爱桂林山水的真挚感情。浪涛、风沙、马鞍、沙盘,是具体景物的描写,再现了诗人和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迎着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沙,走向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过的锦绣河山之中,并为之而浴血奋战的悲壮情景。,第三层,1114

7、节,这是全诗的转折之处,从这里开始,桂林山水歌在对客观景物作了概括的描绘之后,转向主观心境的抒发。诗人紧紧抓住对桂林风景的特点的描写,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借老人山的形象,慨叹历史上的祖国一直愁云笼罩;借还珠洞的神话,抒写对于光明和解放的幢憬;面对鸡笼山、屏风山,联想到雄鸡高唱,屏风开放,山河放出异彩;又从穿山景状,表明大地洗尽愁容,面对明洁的喜悦。,第四层,最后12节,由赞美桂林山水扩展到对祖国美好山河的歌颂,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祖国的歌颂。这一层是主题的升华,由桂林山水的可爱,概括到祖国江山的美丽,由普通的吟咏山水之情,而发展成为爱国主义的颂歌。,理解诗句和词语的深刻

8、含义,1最后一句“桂林山水满天下!”,“满”字是前人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字巧妙点化,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念和祝福。一字之易,把境界推到了新的高度,展示了一代新人的抱负和理想,含义深远。,2“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跟我来。”写诗人对伟大祖国充满了信念和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探究赏析,观赏桂林的山:1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

9、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2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探究赏析,观赏漓江的水:1 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2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桂林水的喜爱之情。,写作特点,1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以神姿仙态,如情如梦来表明桂林山水的美妙。它没有如实的描写山水,这种以虚喻实的写法,着眼点是激发人们想象桂林山水之美。读者不是通过作者的具

10、体描绘去欣赏桂林山水之美,而是按照诗人的点示去想象它的美,并且想得多么美就多么美。虚写的结果,反而能获得最具体的效果,更使人感到桂林山水的美妙动人。,2短语和句子多用对仗,形成了全诗节奏均称而音调铿镪的音乐美。如开头四句,“云中的神”和“雾中的仙”相对,“神姿仙态”是一个巧妙的复沓,“情一样深”和“梦一样美”相对,“如情似梦”又是一个巧妙的复沓。这两节诗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对偶诗节。这就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余音索绕的音乐效果。,积累迁移,1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2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布置作业,1 这首诗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写起,结束于“桂林山水满天下”。两句诗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意境却大不相同。作者为什么用“满”字替换“甲”字呢?谈谈你的理解?2 积累诗歌中的优美句子,并加以背诵。,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