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边城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621051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边城教案 苏教版 必修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城从容说课 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第三节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第四节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第五节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竟渡时巧遇大老天宝的情景。祖父拿天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著。这种情感上的执著,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第六节又回到

2、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四节小说,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让学生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认识翠翠、认识爷爷,并通过他们来体会作品中的风俗美与人情美。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

3、,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教学难点 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课前先作一个调查,大家都曾去什么地方旅游过? 生:(纷纷抢答)长城、海南、泰山、周庄 师:哟!看不出来,大家“走南闫北

4、”,真可谓“行万里路”,堪比当年的徐霞客啦! 【众生笑。】 师:那我想问一问,有没有人去过一个叫“凤凰”的地方? 【学生议论纷纷,互相询问“凤凰”是什么地方。】 师:(故作得意)难住了吧? 生:老师,你给我们说说看吧! 师:凤凰可是个美丽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 师:(看到学生表现出一种憧憬的神情,略做停顿)不过目前,老师也是“心神往之”啊! 【学生大笑。】 师:不过,“凡事预则立” 生:(争相抢答)“不预则废”。 师:所以,我找了这些图片,以备日后游凤凰一用,现在先拿来与诸君共飨。 【投影。】 【出示一组湘西风景、民俗的图片。】 【学生边看边议论,对部分图片啧啧赞叹。】 推进新课 师:想

5、知道老师为什么特别想去这个地方吗? 生:(七嘴八舌)当然是去看风景啦! 师:(笑)大家只说对了一小部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 生:是什么啊? 师:(看到学生很期待的样子,故意卖个关子)一言难尽啊! (学生笑问为什么。) 师:(停顿一下)怎么说呢?这样说吧:看不尽的凤凰美,说不尽的沈从文。 生:(恍然大悟)老师你说的是边城吧? 师:对!可以说边城就是凤凰。这里不仅有着清山秀水,淳朴的民风,更走出了沈从文先生这样一位质朴、博学,将“爱”与“美”演绎得动人肺腑的“湘西的儿子”。 【投影。】 1沈从文照片及生活书店1934年首版边城图。 2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

6、(原名沈岳焕,苗族)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effeIey CKinKley著沈从文论j。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

7、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学生们读了这段话后,不禁再次赞叹。】 师:就是这样一位“湘西的儿子”在走出大山之后的坎坷人生中,多次在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他的故乡凤凰的牵挂。可以这样说,凤凰正如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横空出世的光环之中。没有莎士比亚,英国的斯特拉福小镇不会蜚声世界;没有莫扎特,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不会成为世界音乐中心;没有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不会成为旅游胜地;同样,没有沈从文、黄永玉这样的世界文

8、化大师,凤凰不可能驰名海内外。凤凰的美,不仅在山水,更在于沈从文笔下所描绘的、人间最淳朴的风情,这才是吸弓l老师的地方啊。 【学生若有所思。】 师:好的。那么凤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刚才是直观的图片,现在我们来看看沈从文是怎么写凤凰的。 【投影。】 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箪”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有一个小小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了数千户人口的。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的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荣枯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种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试将那个用粗糙而

9、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五百余苗寨,各有千总守备镇守其间。有数十屯仓,每年屯数万石粮食为公家所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碉堡各用大石堆成。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营汛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这些东西是在一百八十年前,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到相当距离,在周围附近三县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 (选自沈从文凤凰) 【学生看后窃窃私语。】 师:大家在讨论什么啊,能不能说说看? 生1:这个地方给人一种很古老的感觉,但是它又那么小。 生2:很神秘,感觉上去和我们周围的环境不一样。 生3:过去这里是不是经常打仗啊? 生4:老师,

10、我想问一下,这个地方远不远? 师:怎么样,想去了吧!(学生笑。) 师:的确,仅仅是看这些文字的东西,我们就有一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更何况生于斯、长于斯的沈从文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边城的世界,去看看在这湘西一隅曾经发生过的一个名叫翠翠的女孩的故事。师:说到边城这个故事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件事:1933年夏,沈从文同未婚妻游青岛崂山时,意外地看到一个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边提水。他回想起家乡“起水”的古老习俗和美丽如画的青山绿水、充满诗情的淳厚民风,情不自禁对未婚妻说,他要以那小姑娘来写一个故事。沈从文不久到北京结婚后,就开始写起跟未婚妻说过要写的故事边城。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故事师:这样一个令沈从文念

11、念不忘、令我们倍感吸引的湘西到底有何魅力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里的民俗吧。下面大家看书,看看书中都写了哪些风俗。 生l:端午节的时候,妇女和小孩们穿了新衣服,还在头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这一天还可以吃鱼吃肉。 师:在你小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1:有的,过年时也这样,那时感到很高兴。 师:很留恋那段光阴吧? 生1:是的。 师:哎无奈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很多人都会意地笑了)我问一下,为什么要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呢? 生1: 师:谁能告诉大家? 生:(有人举手)是为了辟邪,传说雄黄酒可以除病去灾。 师:很好。大家接着看下去,还有些什么风俗? 生:赛龙舟。 师:好像有许多地方都有这个风俗,我们都

12、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一个人 生:(争相回答)屈原! 师:对。那么我们看看在这里,赛龙舟赛出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是谁呢? 生:(继续看书后有人回答)龙头大哥顺顺、天保和傩送。 生:(有人补充)这里也提到了翠翠。 师:翠翠也去赛龙舟吗? 生:她是去看。 师:看龙舟的人多不多呢? 生:当然很多,课文里说“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师:嗯,看来端午节对这里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师:好的,下面大家来看一看翠翠和傩送是怎么相识的。 【学生看书,之后请一位同学复述相关情节。】 师:好的。可以说这是一次邂逅。起初翠翠对傩送

13、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生:开始的印象不好。“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然后还骂了傩送,而且文中还有这样一句“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 师:接下来的变化是什么? 生: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师:从这里,你能看出翠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生:我认为她很淳朴、也很可爱。她不愿意别人把她看成那种唱歌的女子,同时,在她错怪了别人的时候她感到很难为情。 师:是的,正是好一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小姑娘。这就是翠翠,一个很单纯的小姑娘的形象,然而我们继续看下去,就是这一次邂逅在翠翠心里留下了抹

14、不去的记忆。请大家阅读第五部分的内容,把这方面的内容找出来。 生1:“两年日子过去了”,“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生2:“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 生3:翠翠在听祖父和喽罗的谈话时也一直在想着听到有关二老的消息。师:(笑)看来翠翠开始为二老而伤神了。(生笑)不仅如此,在小说的第六部分又有相关的描写。说说看。 生:当爷爷提起当年端午的事情时,“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这时也可以看出她在想着二老。 师:还有没有补充? 生:(一时间答不上来) 师:(提示)请大家注意第六部分描写婚嫁的这一段,在看到别人家办喜事时,翠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当她听到“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并且还把船拉过岸去,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翠翠知道这是有人娶亲,或许她想到了自己和傩送,我理解这里似乎是表明翠翠对未来有一种向往。 师:(笑)是向往结婚吗? 生:应该是。 师:可以这样理解。不过,或许翠翠心里还没有想到那么远,或许这只是表明了她内心里刚刚开始萌动起一种对爱情的渴望,一种对于未来的模糊的感觉。也正是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