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知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讲义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619556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6.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管理知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经营管理知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经营管理知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经营管理知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经营管理知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管理知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管理知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讲义(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背景 二、监管依据 三、监管内容 四、监管程序 五、监督方法 六、监督机构内部管理 七、工作展望 其他: 总站在装配式建筑安全监管的工作进展情况,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16 年 度,汇报总站近年来相关工作,安全起步较晚,13年开始,以现场组为主研究. 13年初,调研城建集团(闵行工地)。13年质量规范出台,发现已经落后。 14年调研,形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监督要点 15年:委托浦东站牵头,组织五建、家树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标准体系研究课题研究; 15年度培训,请刘诚专家讲课,一、背景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推进措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基本情况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起步

2、较早,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2010年前,试点探索期: 发布了上海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计划等文件,初步形成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框架,“万科新里程”成为国内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项目。 二是2011年到2013年,试点推进期: 通过行政监管结合市场激励等手段,技术积累取得突破,住宅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2014年到2015年,面上推广期: 覆盖范围由住宅建筑普及至了公共建筑领域,装配式项目成倍增长。,近年来: 一是装配式建筑项目大幅增长。2014年全市装配式建筑落实量达到312万平方米,较2013年翻了一番;2015年落实装配式建筑近600万平方米,全市累计落实装配式建筑总量已超过1 000万平

3、方米。 二是预制构件产能提升较快。构件生产企业产能从2014年底满足180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构件需求,提升至2015年底近500万平方米,另有500万平方米产能正在筹建或在建过程中。 三是建筑工业化产业链初具雏形。成立了上海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涵盖建设、设计、施工、构件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等全产业链单位,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平台(少安全)。,截至2015年底,全国范围内PC生产工厂已达100余家,产业 化基地50余家,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河北、 安徽、上海、辽宁、北京等地,参与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东部, 中西部也在快速发展。,(二)主要推进措施 1、坚持顶层设计 扩大政策引逼效应

4、 2、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水平 3、强化产业链培育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二)主要推进措施 1、坚持顶层设计 扩大政策引逼效应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 即2015年在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少于50%; 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50%; 2017年起外环以外在50%基础上逐年增加。 2015年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2016年起不低于40%。,二是建立推进机制。 由分管副市长召集市规土、发改、住建、财政等20余家委办局,组建“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联席会议”; 以土地源头控制为抓手;在报建、审图、施工许可、验收

5、等环节设置管理节点进行把关; 采取“两个强制比率”和“建筑规模”双控。 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研究出台了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规划奖励、资金补贴、墙材专项基金减免政策。,2、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水平 一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先后发布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等7本标准和图集。 二是提升建筑产品的性能。积极推广预制外墙、门窗、外饰面砖、保温体系一体化预制技术。 三是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要求建设单位向生产企业派驻监理;构件必须实施首件试拼装;同时研究编制构件生产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督促行业协会完善质保体系。发布了装配整体式

6、混凝土建筑设计文件审查要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文件深度规定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监管要点等文件。,3、强化产业链培育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一是发挥试点示范效应。 2012年以来,全市共确定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住宅示范项目17个,示范项目建筑面积87.77万平方米,其中11个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25%及以上。 由上海城建建设实业集团建设的松江佘北大居项目预制率已达到80%。 二是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 2015年以来已开展了多轮集中培训,培训建设、设计、施工企业、建设主管部门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000余人次;。 依托上海建工(集团)学校,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实操能力。

7、(注:安全人员培训近似于0),(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一方面装配式建筑改变了现浇建筑的建造方式,使得设计、施工、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发生了重大变革;另一方面传统的建造习惯难以在短期内转变;各方对(建设、监理、施工、监督)转型发展的意愿不足; 相应政策需研究完善:措施费用、人员资格、市场现场联动、跨地区联动 2、技术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预制结构体系研究还不够完整混凝土、钢、木结构等; 与现有技术标准体系相配套的标准、规范、工法有待完善,如结构连接、防水保温连接、现场安装施工及验收、安全管理、防护、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具体施工尚待完善细化,3、建设和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创

8、新 现有的设计、施工相互割裂:即产品未必适宜施工 构件产品、施工现场监管主体不一 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 增加了建设成本,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设效率; 承发包体制的改革创新,总承包、承包与分包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突破。,背景小结:政府强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产品、人相对固化,减少流动,便于管理,可追溯)的导向,而装配式建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但非突击、运动式 刚开始,是趋势 理由: 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安全风险大; 社会运行、管理成本大; 劳动力紧缺;手工操作质量控制难环境影响大 引逼各地建筑管理的标准统一,夯实执法基础,监督-执法,二、安全监管的依据: 装配

9、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DGJ08-2117-2012中安全部分; 总站文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监管要点;其中安全要点,三、监管内容 从管理要素角度:人、机、料、法、环。 1)人:人员配备、培训、持证(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司指;吊装工等,尤其吊装过程中指挥人员及看护人员等) ;参建各方,再加供应方(厂家)控制关注管理形势,如:备案等,及时跟进;现场不能仅仅监督安全员,或靠安全员监督;管理,重点各岗位工作特征、衔接。 2)机:设备材料设施更新 (大型塔吊的机械选型,主要关注精准度控制);吊装吊索具管理;灌浆机器; 运输车辆与现场道路设计的匹配度;构件存放架;施工临时支

10、撑;外立面防护架体,灌浆机器,3)料:大量预制构件,包括生产、运输(驳运)、储存、吊装各环节,其吊点设置、埋件、拉结点、机械附墙点的设计、质量控制。 4)法:除传统意义外,构件堆场加固、施工过程的临时支撑、外防护作业体系、异型、超大构件吊装等较多特定技术方案,尤其专项施工方案和专项方案之间的衔接,施工组织等;交底的针对性(明患隐患)。 5)环:构件驳运道路、堆场布置;措施费用;供应与施工的衔接工期。,运输:,PC板材运输及堆放,PC构件的运输主要以立运为主,运输时注意车速及板材的倾斜角度。,墙板,楼梯,阳台栏板,叠合楼板,PC堆场设置以方便吊 装为原则,分类堆放。,PC安装及校核,PC板的吊装

11、由总包进行施工,包括(起吊,安装,校正,封堵,注浆等),安装,安装就位,固定并安装斜撑,安装后校正,安装完成,外墙连接件固定,现场已发现的隐患示例: 由于构件自重大,构件进场运输线路及堆场位置,应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加固,但现场较多缺少顶板加固的专项方案,或编制的方案中加固的荷载值未经过设计院确认; 施工现场吊装区域交叉作业隔离和防护(简易)缺失;,对叠合板、叠合梁、预制阳台板等水平构件采取临时支撑,大部分采用钢管顶托的方式,在方案中体现支撑点的具体位置、杆件之间水平固定连接方式以及相应计算,避免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失稳。,叠合板进行临时支撑施工时,竖向支撑立杆位置与外墙临时支撑杆件矛盾,施工方案考

12、虑不周,现场操作人员无法根据施工方案施工,私自调整导致竖向支撑立杆间距过大,造成构件失稳。,在现场吊装施工时会发生碰撞等实际问题,现场操作人员可能擅自更改施工步骤,先施工后防护,引发安全问题;,防护高度,施工中常见问题,现场楼梯吊装滞后,防护不到位。,四、监管程序 从基本程序角度: 1)首次监督多了解前期策划,各方汇报内容:包括装配率,装配形式;总分包、岗位(总指挥)职责分工协作;防护工艺、脚手架工艺、供货单位和地域、现场对方和交通组织;吊装流程和工艺等;了解监理方对相关事项的了解熟悉程度,人员及任务的分配。 2)根据进度明确阶段重点隐患,重点监管内容:基础阶段:堆场、道路布置;机械选择;构件

13、验收;方案清单与编制审批;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流程; 结构阶段:施工组织和流程是否正常;防护、机械、临时或固定支撑等与方案的匹配度;人员是否到岗;防护是否恰当。(需要空间想象,或BIM演示) 装饰阶段:维修保养的操作;架体 3)日常重点抽查危大工程监管程序: 论证、交底、验收、巡视。,五、监督方法 细碎的作业过程和细节,转变成阶段性、系统性结果,监督也应随着抓大放小,但更需功力。 主体为先:各方主体行为分解,对症监督。 比对:显性的,包括行为、记录、实体的几何尺寸、外观等。 专家辅助:必要时借助外脑,但要求应提高,专家 要能说出所以然。 监督处理原则: 整改为先,处罚为辅;整改力度体现在停工整

14、改。,六、监督机构内部管理: 1、注重培养骨干力量 2、定期相关培训-不能就安全谈安全的培训,体现综合性; 3、定期讨论监督情况;(可召集相关监管单位参与、汇报); 4、组织主体互查(宜企业层面); 5、有主题的培育区域示范工地。,工地监督分类:一般工地;难度工地;装配式工地(四新集中) 技术、信息、统筹-技术含金量大幅提高; 监管的精细化水平提高 必要时,需要组织集中,脱产专题培训,七、工作展望(面上) 1、加大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力度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并颁布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增加建筑工业化发展专篇,从法规制度层面明确推进主体、政策保障、配套措施、工作要求和法律责任,将好的推进机制固化下

15、来,进一步提升推进装配式建筑的法律地位和社会认同。 二是建立长效推进机制。提升政府部门协同推进能力,打通信息交互渠道。 三是完善激励政策。研究发布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分阶段验收、提前预售等政策的实施细则,加快推动建筑业“营改增”改革,减少供应链中生产、物流等企业的重复征税。,2、拓展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外延和内涵 一是将推进工作延伸至不同的结构体系和建筑类型。 发展钢结构、钢-混凝土结构、木结构装配式建筑 扩大到工业建筑,并在桥梁主体结构等市政工程方面推广装配化的技术应用。 二是将装配式建筑发展向纵深推进。 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外环线以内及八个低碳发展实践区、六大重点功能区域 鼓励建筑设计向室内装

16、修设计延伸,推广支撑体与填充体分离SI内装技术,满足装配式建筑内装个性化需要;鼓励整体卫浴和整体厨房等部品模块化应用,推广集成吊顶、设备管线等内装工业化生产方式,提高装配式建筑发展品质。,3、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 一是开展技术攻关。研究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和能耗减震等关键性技术;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工法,研究装配化吊装、构件安装、节点连接、装配校正、成品保护及防水等核心技术。 二是完善配套技术标准。加快出台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检测、验收、维护标准。编制发布装配整体式叠合板混凝土设计规程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图集,修订装配整体式住宅设计规程及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与质量检验规程。健全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工程造价和定额标准,制定装配式建筑施工定额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三是提高标准化设计水平。进一步研究完善模数协调、建筑部品协调等技术标准,推动保障房、学校、医院、养老建筑的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完善部品部件的设计、生产和施工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