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管理}8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上传人:卓****库 文档编号:140605604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70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公司管理}8电力系统防雷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电力公司管理}8电力系统防雷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电力公司管理}8电力系统防雷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电力公司管理}8电力系统防雷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电力公司管理}8电力系统防雷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公司管理}8电力系统防雷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公司管理}8电力系统防雷保护(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电力系统防雷保护 主要内容: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旋转电机的防雷保护,1,第1节 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 主要内容: 概述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 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2,一、概述 1.线路防雷的重要性 (1)雷击是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 (2)雷电波进入变电所,会给电力设备带来危害 2.雷击过电压的分类 (1)感应过电压:雷击线路附近地面,由于电磁感应所引起的。 (2)直击过电压:雷击于线路所引起的过电压。 3.防雷性能 耐雷水平: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耐雷水平防雷性能) 雷击跳闸率:折算为统一的条

2、件下,因雷击而引起的线路跳闸的次数(每年40个雷暴日、100km线路长度)。,3,二、线路雷击事故发展四个阶段的防护措施(四道防线) 1.防止雷直击导线 避雷线+避雷针或者采用电缆线路 2.防止雷击塔顶或输电线路后引起绝缘闪络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增大耦合系数+加强线路绝缘+采用线路型避雷器 3.防止雷击闪络后转化为稳定的工频电弧 增加绝缘子片数+电网采用不接地或者经消弧线圈接地 目的:防止建立稳定的工频电弧,以引起跳闸 4.防止线路中断供电 自动重合闸+双回路、环网供电 目的:防止线路中断供电,4,三、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 1.感应雷过电压的产生,(a)先导放电阶段 特点:电荷移动慢 、电流

3、较小、电压波忽略不计、线路电位不变 (b)主放电阶段 特点:静电场突然消失,电压波迅速向两侧传播,导致过电压(静电分量)和电磁感应产生的高电压(电磁分量)。,先导放电阶段 主放电阶段,5,2.无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 (1)d65m时,可用I100kA进行估算。一般认为Ui300400kV。 (2)d50m 易击中线路本身。,:感应过电压系数(陡度),3.感应过电压的特点 感应雷过电压的极性与雷云的极性相反; 相邻线路产生相同极性的感应雷过电压,相间不存在电位差,只会发生对地闪络,但也会转化为相间闪络事故; 感应过电压幅值一般不超过300400kV,35kV及以下水泥杆塔出现闪络事故,110k

4、V及以上线路一般不会出现威胁。,6,4.有避雷线时的感应雷过电压 存在接地避雷线先导电荷产生电力线被避雷线截住(屏蔽作用)导线感应的束缚电荷感应电压 避雷线感应雷过电压:ui(g) 导线感应雷过电压:ui(c),耦合电压:-k0ui(g) 导线上的实际感应过电压为:,k0:避雷线与导线之间的几何耦合系数,线间距离越近,k0越大,感应过电压越低。 hg:避雷线对地的平均高度 hc:导线的对地平均高度,7,四、输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 以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有避雷线的线路为例,介绍直击雷的作用。,雷击杆塔顶端 雷击避雷线挡距中间 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绕击),8,1.雷击杆塔顶端时的过电压和耐雷水平,

5、大部分雷电流经被击杆塔及其接地电阻流入大地 小部分雷电流经过避雷线由两相邻杆塔入地,该种方式产生的雷电过电压最高,对于引起绝缘子闪络而言是最严重的。,杆塔不高,Ri较小接地点的反射波立即达到塔顶入射波加倍总雷电流i为沿雷道波阻抗传播入射电流的两倍。,=0.860.92 (杆塔分流系数),9,(1)塔顶电位的计算utop 当有避雷线时:,当无避雷线时:,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避雷线的分流作用,降低了雷击塔顶时塔顶的电位。 与塔顶相连的避雷线的电位也是utop。,杆塔电感波阻抗,10,(2)导线电位的计算Uc 导线的电位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避雷线与导线的耦合电压(与雷电流同极性)和导线上的感应电压(

6、与雷电流反极性)。,注:k为耦合系数 (3)绝缘子串两端电压的计算uli 绝缘子串两端电压为塔顶电压和导线电位电压之差,11,对于以上公式的说明: 各电压分量的幅值均在同一时刻出现; 没有计入系统工作电压; 绝缘子上端电压用杆塔顶端电位代替,忽略塔顶和横担间的电位差; 将utop电压波沿避雷线传播而在导线上产生的耦合电压波的耦合作用系数与避雷线对电压波的屏蔽作用而在导线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的耦合作用系数视为同一个k值处理。,12,当uli大于绝缘子串50%冲击放电电压U50%时,绝缘子串将发生闪络(反击),与其相对应的雷电流幅值I为此线路雷击杆塔时的耐雷水平(反击耐雷水平)I1。 当无避雷线时:

7、,由分析可知,有避雷线的线路耐雷水平得到提高。,13,(4)提高线路反击耐雷水平的措施 增大耦合系数 将单避雷线改为双避雷线,加强架空地线,可减小绝缘子串上的电压和感应雷击过电压。 降低Ri(降低Ri便可以减小塔顶电位。) 加强线路绝缘(提高U50%。) 增大地线分流以降低杆塔分流系数 常用措施是将单避雷线改为双避雷线或在导线下方加装耦合地线。 主要采用措施1和措施2。,有避雷线线路耐雷水平,14,2.雷击挡距中央避雷线时的过电压 此情况为雷击于避雷线最严重的情况。,雷击点电压的最大值为:,A点与导线空气间隙绝缘上所承受的最大电压为:,我国规定的一般挡距的线路,在挡距中央导线、地线的最小空气距

8、离为:,只要d满足上述要求,便可保证雷击于此位置时,线路不会跳闸。,15,3.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时的过电压 (1)绕击率的计算,(2)雷击过电压的计算,雷击点电压为:,Z=400 Z0200,平原线路:,山区线路:,(3)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为:,雷绕击的耐雷水平较雷击杆塔的小很多。,16,五、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 引起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雷电流超过线路耐雷水平,引起线路绝缘冲击闪络; 短暂雷电波过去后,冲击闪络转变为稳定工频电弧,导线上将产生工频短路电流,造成线路跳闸停电。 若不转变为工频电弧将不会跳闸。,1.雷击杆塔的跳闸率(反击跳闸率),n1:100km线路每年雷击杆塔

9、的跳闸次数 2.8hg:每年的落雷次数(100km、40雷暴日) g:击杆率 :建弧率 P1:雷电流超过I1的次数,17,2.绕击跳闸率,3.线路雷击跳闸率 线路雷击跳闸率为反击跳闸率和绕击跳闸率之和。,六、非直接接地无避雷线情况 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网中,无避雷线的线路以每100km线路每年40个雷暴日的雷击跳闸率为:,P1:雷击使线路一相导线与杆塔闪络后,再向第二相导线反击时雷电流幅值超过耐雷水平的概率。,18,例:平原地区220kV双避雷线,绝缘子串的正极性冲击放电电压U50%为150kV,杆塔冲击接地电阻为7欧姆,避雷线与输电线路的平均高度分别为24.5m和15.4米,耦合系数为0.

10、286,杆塔的等值电感为0.5uH/m,分流系数为0.88,击杆率为1/6,绕击率为0.144%,建弧率为0.8.要求计算线路的耐雷水平及跳闸率。,解: (1)计算反击耐雷水平 杆塔高度为ht=3.5+2.2+23.4=29.1m 杆塔电感Lt=0.529.1=14.5uH,19,由我国雷电流概率曲线查得P1=8.4% (2)计算绕机耐雷水平,由我国雷电流概率曲线查得P2=71.7% (3)线路的雷击跳闸率为 n=2.8hg(gP1+PaP2) =2.824.5(1/68.4%0.144%71.7%)0.8 =0.82次/(100km40雷暴日),20,七.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1.架设避雷线

11、避雷线是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措施,我国规定: 330kV及以上应全线架设双避雷线; 220kV宜全线架设双避雷线; 110kV一般全线架设避雷线,但在少雷区或者雷电活动轻微地区可不全线架设避雷线; 35kV及以下线路一般不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现代超高压、特高压或高杆塔,皆采用双避雷线; 杆塔上两根避雷线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导线与避雷线间垂直距离的5倍; 避雷线可采用小间隙对地绝缘,以降低正常工作时避雷线中电流引起的附加损耗,同时可以将避雷线兼作通信用。,21,2.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可降低杆塔顶端电压,以降低反击的发生概率。 3.架设耦合地线 在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有困难时

12、,可在导线的下方架设地线,其作用为增加导线与避雷线间的耦合作用;增加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 4.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对于双回路线路的防雷措施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降低双回路雷击同时跳闸率,以保证不同时中断供电。两回路的绝缘子串片数有一定差异,差异宜为相电压峰值的 倍。,22,5.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对于35kV及以下的线路,一般不采用全线架设避雷线的方式,而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 6.装设自动重合闸 雷击造成的闪络大多能在跳闸后自动恢复绝缘性能,因此重合闸的成功率较高。我国110kV及以上高压线路成功率为75%90%;35kV及以下线路约为50%80%。 7.

13、装设排气式避雷器 一般在线路交叉处和高杆塔上装设排气式避雷器以限制过电压。 8.加强绝缘 对于高杆塔,采用增加绝缘子串片数的方法提高其防雷水平。全高超过40m的带避雷线杆塔,每增加10m,增加一个绝缘子。,23,第2节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雷保护 主要内容: 概述 发电厂、变电所的直击雷保护 发电厂、变电所的雷电侵入波防护 变电所防雷的几个具体问题,24,一、概述,防雷区别: 线路防雷:部分耐雷 发电厂、变电所:完全耐雷 雷害种类: 雷直击于发电厂、变电所 雷击输电线路产生的雷电波侵入发电厂、变电所 防雷措施: 直击雷防护:避雷针、避雷线 雷电侵入波防护:避雷器,25,二、发电厂、变电所的直击雷

14、保护 1.基本要求 (1)保护措施 安装避雷针、避雷线和铺设良好的接地网 (2)装设要求 装设避雷针(线)应该使发电厂、变电所的所有设备和建筑物处于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使被保护物体与避雷针(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以防止发生避雷针(线)对电气设备的反击或逆闪络。 (3)直击雷防护设计的主要内容 为防止逆闪络的发生,被保护物体与避雷针间在空气中以及地下接地装置间应有足够的距离。,26,2.避雷针的设置,避雷针:独立避雷针、架构避雷针,(1)间距计算,一般可取:,独立避雷针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架构避雷针造价低廉,便于布置,但因架构离电气设备较近,必须保证不发生反击的要求。,27,(2)我国

15、对于避雷针的要求 我国规程规定: 35kV 及以下配电装置的绝缘较弱,其架构或房顶上不宜装设避雷针,而应装设独立避雷针。 60kV的配电装置在500m的地区容许采用构架避雷针,而在500m的地区宜采用独立避雷针。 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在土壤电阻率1000m 时,不易反击,容许装设构架避雷针。 安装避雷针的构架的接地装置与主变接地点之间电气距离应大于15m(防止发生反击),不允许在变压器门型架上装设避雷针。 发电厂厂房一般不装设避雷针,以免发生感应或反击使继电保护误动作造成绝缘损坏。,28,3.避雷线的设置 避雷线保护也应该考虑空气、地下间隙不发生反击的距离d1、d2。 (1)两端接地的

16、避雷线,l:避雷线两支柱间距离 l: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最近支柱间的距离 l2: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另一支柱间的距离,29,(2)一端接地的避雷线 对于一端经配电装置架构接地,另一端绝缘的避雷线, 。,l: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接地支柱间的距离 4.国家规定 无论对于避雷针还是避雷线,d1不宜小于5m,d2不宜小于3m,应根据情况适当增大。,30,三、发电厂、变电所的雷电侵入波防护 1.主要措施 限制雷电侵入波的主要措施是装设避雷器。 对避雷器的两点要求: (1)在一切电压波形下,它的伏秒特性均在被保护绝缘的伏秒特性之下; (2)其伏安特性应保证其残压均低于被保护绝缘的冲击绝缘强度。 2.变压器和避雷器之间的距离为零 避雷器直接接在变压器旁,故变压器上的过电压波形与避雷器上的电压波性相同,若变压器的冲击耐压大于避雷器的冲击放电电压和残压,变压器将得到可靠保护。,31,3.变压器和避雷器之间有一定的电气距离,在t=0时,斜角波达到避雷器的安装地点1,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