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规划}行政管理学16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599413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发展规划}行政管理学16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职业发展规划}行政管理学16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职业发展规划}行政管理学16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职业发展规划}行政管理学16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职业发展规划}行政管理学16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发展规划}行政管理学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发展规划}行政管理学16(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管理学,LOREM IPSUM DOLOR,题外话,1.在很短的时间里突击这门课最现实的目的. 2.采取什么方法实现这个目的? “围绕考纲考点进行精读” “重复是最好的记忆方式”,第一章 概述,考点1.行政的三种含义(简答): 1、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 “行政”。 行政:就是政府的行政机关实施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动。 2、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 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 3、与管理相对应的行政。 三种观点。,考点2.行政管理的含义: 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 行政管理的特点 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

2、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考点3.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 威尔逊的行政研究(1887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威尔逊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注:具有里程碑意义),2.发展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2、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为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注意:“经济人”假设、梅奥等人根据

3、“霍桑”实验的结果,提出了“社会人”的理论假设)并注意其特点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考点4.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方法与意义 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具体方法:规范方法、经验方法(即实证方法)、案例方法、比较方法,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规律,为我国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实践意义:1、有助于我们弄清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目标、任务、方式,为我国行政管理改 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2、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进而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3、有助于提高我

4、国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与政府的良好合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行政环境问题的提出,五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剧增,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能源紧张和资源破坏等环境危机的加深,唤起了人们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 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斯(John Gaus)最早提出行政生态研究,发表了政府生态学一文,认为了解生态环境的多因素是阐释行政行为的唯一途径。1952年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文化中心教授里格斯(Fred W Riggs)发表了建立一种比较公共行政学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于1961年发表了行政生态学一书。,第二章 行政环境,考点1.行政环境

5、的含义与基本属性 1.行政环境的含义 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 2.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复杂性、相关性与综合性、层次性、动态性。,考点2.行政环境的类型 。 1、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 2、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宏观、中观与微观行政环境。 3、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考点3.“融合-棱柱-衍射”的行政模型 弗里德.雷格斯行政生态学 (1961) 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融

6、合型行政模式。 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衍射型行政模式。 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棱柱型行政模式。,考点4.经济环境的构成以影响: 1、经济力量 2、社会经济结构 3、经济体制 4、科技发展水平,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论述) 1、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业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第二,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各种人均经济指标却很低。第三,我国基本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全国各个地区、部门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市

7、场经济体制也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第四,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衡。,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考点5.政治环境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实际运行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政党制度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社会团体与社会流通性的发达程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论述)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考点6.行政文

8、化的组成部分:认知性、情感性、评价取向性 行政系统的文化环境因素:行政价值文化 、行政功能文化行政运行文化、行政公共关系文化,我国现行行政文化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论述)。 1、管制型行政总体价值观向服务型行政总体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全能普化型行政功能文化向有限分工型行政功能文化的转变及其 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3、自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向法律本位型行政运行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4、依附服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向自主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的转变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三章 行政权力,权力的含义: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权力主体能够对权力客体进行影响或控制的一种力量 权

9、力的几种类型: 1)按权力特性分:本原性权力、从属性权力 2)按权力主体及目的分:公共权力、私人权力 3)按权力作用领域分: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2.行政权力的定义:是一种公共性权力、从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考点1.行政权力的来源 行政权力的根本来源:人民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来源 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 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考点2.行政权力的特性及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 行政权力的特性:公共性、执行性、有限

10、性。 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 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 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相对等责任。,考点3.重构成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思路。 1、以宪法形式明确规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 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 4、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督。,第四章 行政职能,考点1.行政职能的特点 1、执行性。 2、整体性。 3、多样性。 4、动态性。,一、弱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特点:政府职能非常有限,政府很少对经济进行干预

11、,其作用只限于为私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提供有限的公共物品。 积极意义:它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消极意义: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二、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 特点: 1、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范围大大拓展: A:政府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B、兴办国有企业 C、加强对企业的规范和管制 D、拓展还表现在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加强。,2、强势政府时期行政职能方式更加复杂多样: A、广泛使用法律手段 B、使用计划手段 C、制定产业政策 D、采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经济手段 E、采取直接的行动手段,积极意义: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

12、,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 消极意义:出现新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三、有限政府时期政府的行政职能 发展趋势: 1、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 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3、推进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 A、政府业务合同出租 B、以私补公、打破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 C、公共服务社会化。,考点2.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 1、转变行政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转变行政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

13、3、转变行政职能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转变行政职能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5、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的基础,考点3.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简答): 职能重心的转变 职能方式的转变 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 又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职能关系的转变 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理顺政企关系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第五章行政管理机构,考点1.行政管理

14、机构的特性 行政管理机构的含义:是按照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一定程序组建起来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各种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称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亦称为行政机关、政府机关等。 特性:1合法性(首要) 2主体性 3系统性 4权威性 5执行性和管理性,考点2.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的典型代表 内阁制英国 总统制美国 半总统制法国 委员会制瑞士 国务院制中国,考点3.行政管理机构的类型(简答) 1、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性质划分: 1领导机构 2执行机构 3监督机构 4咨询机构 5信息机构 6辅助机构 7派出机构 2、根据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划分: 1经济类行政管理机构 2社会类行政管理

15、机构 3政治类行政管理机构。,考点4.行政管理设置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 2.协调性原则 3.权责相称原则 4.精干高效原则 5.法制性原则,基本程序: 1、提出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理由,并设计出初步计划 2、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评估和论证 3、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批准 4、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方案的落实与实施,行政编制管理的内容(多选): 1、职能管理 2、机构管理 3、人员编制管理,考点5.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原因 外部因素: 1、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2、政治体制的转变和更迭导致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 4、国际

16、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行政管理机构的变革,内部因素: 1、机构的过度膨胀 2、人员素质不高、弱化 A、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 B、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考点6.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总目标与具体内容: 总目标: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国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内容: 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法制建设。,第六章 行政管理事务,行政管理事务的含义 狭义的行政管理事务:指行政机关的后勤事务。 广义的行政管理事务:指政府所管理的一切事务,既包括政府内部行政事务,也包括政府所管理的公共事务,以及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切公共服务。,政府内部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