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对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的疏导.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99057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对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的疏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对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的疏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对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的疏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对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的疏导.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单亲家庭子女自卑心理的疏导摘 要:单亲家庭学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而这种家庭构成也造就了他们特殊的心理。内向、孤僻、狂妄等表象,归根到底还是由自卑心理所引起的综合性心理反应。本文就围绕“自卑”这一核心展开分析探讨。关键词:单亲 自卑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开放,也随着人们对个性自由的追求,社会上单亲家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单亲家庭的形成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父母双方感情不和而离异,二是父母中有一方因病或其他原因去世,三是“未婚妈妈”所生养的孩子。其中前两种所占比例较大,后一类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一段时间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单亲家庭学生身上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性格内向、孤僻、情绪不稳

2、定;二、易怒、冲动;三、憎恨、多疑、嫉妒;四、散漫、霸道。其实,这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单亲原因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因为是单亲,所以他们受到的爱只是单方面的,其中另一半的母爱或父爱就将缺失;而且,社会上一些人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总会投入异样的目光,使得那些原本就孤单的孩子变得更加怯懦。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吵吵闹闹让同学、邻居们看到,听到都是很丢人的事,自己脸上很不光彩;自己家庭的经济不如以前,自觉矮了许多,因而产生自卑感。他们怕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就想方设法把自己保护起来,他们最直接的行为就

3、是自我封闭,而他们最大的心理想法就是让别人觉的他们强大而不可攻破。一、 自卑心理在现实中的表现1、极端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乏一方家长的影响和感情交流,所以就显得孤僻、不合群,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和很多人保持距离,不轻易相信别人。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课间也很少和同学一起活动,上学、放学也往往独来独往,不与其他同学结伴而行。有些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

4、习成绩较差。个别的甚至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逻辑,不许其他想法和建议,甚至对于老师的一些不同于自己解题的思路也表示反对和抗议。2、敏感、嫉妒感、憎恨感强烈,个人情绪难以自我控制他们这种孤僻与自卑的表现,显得非常敏感,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句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话,有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就以为老师是在针对自己。单亲家庭学生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学生显得突出一些。在我们进行的调查中,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5。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

5、坏话,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假如一个活动没有让他参加就会胡思乱想,对胜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嫉妒(因为家庭的变故,很多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有所下降,过去曾不如自己的同学,可能超过自己),不服气,于是会产生对立情绪,觉得别人不公平,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或母),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对心理发展产生不良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甚至对社会的不满、冷淡,他们认为既然没有人关心我,我又何必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对公益事

6、业表现冷淡,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调查显示对社会公益事业表现盲目和冷淡的单亲家庭学生比正常家庭学生高近6.5,具有较强敌对心理的单亲家庭学生比正常家庭学生高出9.8%。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同时虽然自卑,但潜意识里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进而由嫉妒产生憎恨。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甚至想自杀等等。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家庭的缺陷,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所以会出现打架、骂人、斗殴等行为。在调查中发现反抗攻击特点比较突出的和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的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分别高

7、5和16。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上课经常走神的前者比后者高6.2%;觉得自己很不幸的前者比后者高8.9%;单亲家庭学生中50.6%的学生曾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比正常家庭学生高出11.8%。这些惊人的数目充分反映出单亲家庭学生存在不良情绪是非常突出的。3、有较强控制欲,等级观念强,力求高人一等 他们因为自卑,怕被人看不起,因而,他们就会单纯地认为,只要在他人控制自己之前先控制住对方就万事大吉了。他们非但不会听从他人指挥,特别是同龄人的指挥。在他们的心理,有强烈的等级观念,人就分为三六九等,他们怕被人看成“下等人”,他们更是想抓住一切机会让别人服从自己,认为只有踩到别人头上,才不会受人欺

8、负。因而,他们这些带有目的性的力争上游,说到底,还是由自卑心理而产生的幻想。他们只有在幻想中才能找到心灵的一点安慰与自我肯定。单亲家庭学生由于上述不良心理特征,对于他们认知能力发展,学习成绩提高,人际交往,自我控制能力及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调查表明,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中单亲家庭(主要指离异家庭)学生占83;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占81;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占78。在我市调查中,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几乎没有朋友的前者比后者高2;与同学能够友好相处的后者比前者高7.2%。据有关统计,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有1030的人来自单亲家庭

9、。我市调查中,双差生中的单亲家庭学生占25.4%。因此,对单亲家庭学生自卑心理的疏导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二、 自卑心理在现实中的调整1、用小集体的“爱”为他构建保护圈帮助单亲家庭子女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

10、,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杰出的无产阶段革命家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绪,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对单亲家庭子女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老师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子女?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子女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教师切忌工作方法的粗暴,必须

11、以理智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现实生活真理,促其清醒地认识自身错误,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2、直击幻想,令其坦然面对现实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状况,通过聊天等方式,增加学生对父母离异的认识,让学生坦然面对现状,并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改变自己。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教师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死亡是无法挽回的,父母离婚

12、、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3、不失时机夸赞其优点,肯定价值如有意识地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树立自信心。单亲家庭的子女,如果在校内能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也就能使孩子们受益,培养不屈不挠的意志。激励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激励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工作中着重采用了:

13、(1)目标激励。即有意安排一些任务、活动激励单亲子女完成,达到某一目标,逐步激励,逐渐逼近,让他们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2)荣誉激励。无论是班队、小组活动,还是学校搞大小集会、活动,都不失时机地对单亲子女进行荣誉感的教育,这能使他们萌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教育目的。(3)理想激励。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经常开展“我长大了做什么”“假如我是某某”“二十一世纪的我”等主题的演讲,作文比赛活动,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朝着目标奋斗。4、明确指出并引导改正为人处世的问题明确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要求他们。没有严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

14、、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知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和多些亲近。5、对家长进行引导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家长自身的问题是学生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有时候可以由教育家长到转变学生的努力,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老师给家长联系、交流。多数教师反映,家长

15、的观念很难扭转,比较有效的做法是,老师和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尽管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学生的品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形成与改变,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们在处理问题时,必须给孩子留出空间,永远为孩子负责。为有效地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多向家长讲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对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时注意方式和策略,这有利于孩子认识提高和改正错误。用都是教育者的平等身份同家长沟通和商讨教育孩子方法。让家长明确作为父或母的责任,多为孩子着想,减少单亲带来的负面影响,配合学校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要使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违法,是罪过,不配为人之父母。启发

16、家长的良知,为子女作表率。对那些对子女不负责任,学习、生活上不照管子女的家长,要通过学校发动当地的行政机关给予帮助教育,使他们承担起对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6、借助心理医生的治疗 有时,当自卑心理达到一定程度时,那也就成了一种精神心理上的疾病。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面对的任务超出我们能力范围时,更应学会借助外界力量,特别要引导家长与学生,另其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疗。作为老师应充分地了解、理解学生,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和帮助。比如当学生对前途充满了恐惧、担心和忧虑,情绪极不稳定时,教师绝不能随便批评、指责,应更加关心他,以减轻他的内心痛苦;老师不仅要关心、安慰,还要适时、适当地讲清道理,告诉他今后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变化、挫折,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老师同学都要谨慎从事,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平时要注意让其他同学和这些单亲家庭子女友好相处,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