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知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培训范本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595776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知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培训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人力资源知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培训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人力资源知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培训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人力资源知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培训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人力资源知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培训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知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培训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知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培训范本(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一、49号令的职责范围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 三、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和范围 四、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需提供的文件、资料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 五. 需要职业健康监护的因素界定 六.需要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 七、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和特点 八、职业健康监护内容在防治法、47号令和49号令中的比较九、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程序 十、职业健康监护的检查方法 十一、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十二、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一、49号令的职责范围,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围绕着国家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而制定。凡是不属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

2、责范围的,在本办法中没有做出规定即职业健康体检机构的资质认定、管理和处罚等。 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防治法第36条第3款),职业健康监护 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3、,职业禁忌证 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二、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1、检查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症,进行合理的劳动分工。不管是上岗前的健康检查,还是接害人员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都包含这样的目的; 2、及时发现劳动者的健康损害。这是对接害人员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以及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时进行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3、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 4、评价职业健康损害

4、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 5、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6、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对疑似职业病人的处置); 7、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8、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三、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和范围,主要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健康监护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五个方面。 依据两个规范:职业健康技术规范(GBZ18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技术规范(GBZ235) 增加内容: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离岗后医学随访未纳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内容:考虑到目前劳动者流动频繁,时间跨度较大,实施离岗后医学随访难

5、度较大,四、职业健康检查需提供的文件、资料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一)、职业健康检查需提供的文件 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 3、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1、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2、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资料; 5、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五. 需要职业健康监护的因素界定,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除了在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项目标明为 推荐性健康检查外,其余均为

6、强制性。 (一)、强制性 (1)该因素有确定的慢性毒性作用,能引起慢性职业病或慢性健康损害;有确定的致癌性;有明确的急性毒性, 有明确职业禁忌症. (2)对人的慢性毒性、健康损害、致癌性尚不肯定;有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证据;有可靠的监护方法. (3)有一定数量的暴露人群.,(二)、只有急性健康影响的物质,或者是虽有慢性健康影响但没有可靠的监护方法的有害因素,不宜开展健康监护。在处理这部分有害因素时,主要考虑上岗前职业禁忌证的检查,例如,氨、氯、一甲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刺激性气体,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以筛查职业禁忌症为主要目的.,(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中有且对人体有明确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

7、未列入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中详细列出的57类化学职业病危害因素,但有些企业普遍存在的却未纳入职业健康监护范围,如丙酮、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乙醇、氯乙醇以及印刷用的油墨、铺路用的沥青、喷涂用的树脂类物质、接触钡以及化合物、偏二甲基麟、一甲胺、二甲基酞胺、氯甲醚、氛乙烯、二异氛酸甲苯醋、氧化锌等执行推荐性职业健康检查。,(四)、有特殊健康要求的特殊作业人群亦应实行强制性健康监护,六.需要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1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都应接受职业健康监护; 2接触需要开展推荐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原则上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受健康监护; 3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

8、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监护;,七、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和特点,(一)、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目的 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症,进行合理的劳动分工 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2、特点,强制性 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3、对象,新录用的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 转岗到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该人员同时应做离岗前的体检) 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 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如高处作业、电工作业、压力容器作业、结

9、核、艾滋病和肝炎防治工作、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视屏作业、高原作业、航空作业等有特殊健康要求的人员,(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1、目的 早期发现职业病患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或劳动者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 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 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2、特点,周期性 定期检查周期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 长期性,毒物体检周期 铅、锰、汞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一年体检一次; 四乙基铅引起的急性中毒、氧化锌引起的金属烟雾热二年体检一次; 汞、苯等职业病危害

10、因素超标的一年体检一次,不超标的二年体检一次。,物理因素体检周期 噪声、高温、高气压:1次/1年 振动、紫外线:为1次/2年 微波:为1次/3年,3、对象 上岗后同一岗位连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 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地或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监护:混岗作业。,(三)、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1、目的 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即保护劳动者也保护用人单位的权益的双刃剑。,2、特点,脱离或调离原来从事的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岗位 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

11、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转岗人员,3、对象,脱离原岗位的劳动者 调离原岗位的劳动者,(四)、应急职业健康检查,1、目的 依据检查结果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急救和治疗提供依据,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 2、特点:应急健康检查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3、对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的 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八、职业健康监护内容在防治法、47号令和49号令中的比较,九、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程序 1.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2. 用人单位制定职

12、业健康监护计划和落实专项经费,并于每年11月向安监局进行备案; 3.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 和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书,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本次体检人数、检查项目、检查时间、地点、费用;,5.用人单位向中介机构提供基础资料:基本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人数、生产技术工艺、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评价资料等; 6. 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发生事故时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7.体检结论的处理; (1)告知劳动者 (2)异常劳动者的处理:复查、调离、提交明确诊断,(3)职业健康监护中出现新发生职业病(职业中毒)或者两例以上疑似职业病(职业中毒)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向所在

13、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8.健全、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9.针对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进行改进。结合体检结果异常的劳动者所在的岗位和设备、工艺、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等作业现场情况,进行整改。,十、职业健康监护的检查方法,1.确定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及岗位 查阅职业卫生档案、查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现状评价报告、检测和监测报告、查阅原辅材料清单和MSDS、查阅职业病危害申报表,确认用人单位认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全面,有无漏项。,2. 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1)检查用人单位认定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接触人数是否全面,有无遗漏。尤其是有无遗漏包括一人接触多项

14、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是否遗漏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确认新上岗与离岗人员,特别是转岗至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 (3)核实电工作业者、高处作业者、压力容器作业者、结核病防治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肝炎防治工作、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者、视屏作业者、高原作业和航空作业等特殊健康要求的人员是否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3. 查阅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1)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人员 (2) 新上岗与离岗人员的认定及依据 (3)职业健康体检周期与体检项目 (4)接触高温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时间,(5) 对可能出现的就业禁忌证,或需要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和需要安置的人员的处理 (6)选定的职

15、业健康检查机构是否符合要求 (7)准备职业健康检查需要的文件、资料,(8)安排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建议, 向劳动者履行告知义务 (9)建立、健全与管理职业健康档案 (10)职业健康监护费用经费,4.查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原始体检表 (2) 应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人员的名册 (3) 历次职业健康体检的结果及处理情况 (4)体检结果的告知 (5)诊疗情况 (6)应急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7)其他,5.查阅职业健康检查报告,(1)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资质 (2)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与经审核的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应相符 (3)核实体检人数和应体检名册人员是否一致 (4)一人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漏项,

16、(6)应体检的项目缺项,缺少必检项目,能否视为已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7)是否安排未成年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是否安排妊娠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等 (8)接触高温的劳动者应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9)现场询问劳动者,6. 体检结果分析 (1)个体体检结论和处理意见: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结论可分为5种,a.目前未见异常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b.复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时发现单项或多项异常,需要复查确定者,应明确复查的内容和时间。 苯中毒复查 受检人员血液指标异常者,应12周复查1次,连续3次,c.疑似职业病检查发现疑似职业病或可能患有职业病,需要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者。,d.职业禁忌证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患者,需写明具体疾病名称。,e.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调离原工作岗位并进行妥善安置。,(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 对该单位本次所有被检查者的体检结果分析 (3)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 结合职业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