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40595772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猫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猫第课时1.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3.通过对文章的体悟,学会在错误面前自我反思、自我纠错。【重点】1.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新课导入细节探究精段探究思想探究读后感悟拓展延伸设计意图通过检查上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旧知,为本堂课探究文章的主旨奠定基础。1.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对以前两只猫亡失更难过得多?明确第三只猫的死,与“我”的武断、粗暴有关,它使“我”良

2、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对前两只猫亡失“更难过得多”。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仔细体味词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可抓住关键词,如“难过”“更难过”。】明确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这篇写猫的文章表面上看是表达了对三只猫亡失的难过,其实它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透过作者养猫的经历,能够折射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探究竟。一、细节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自由畅谈读课文的

3、感受,找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并说说理由,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请同学们欣赏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找到相应语句后,从修辞、动词、描写得生动形象等角度进行赏析。同桌互相交流。】预设: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明确比喻的修辞,描写了第一只小猫的可爱模样。“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明确动词“滚来滚去”写出猫的活泼、可爱。“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明确作者运用动作描写来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

4、,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明确描写第二只小猫的可爱。“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为什么会“若有若无”呢?“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一只可怜的猫。明确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抛弃,无家可归,险些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漂亮,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冤屈而死。明确在写三只猫的时候,作者是很注意语言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有外貌描写,有动作描写;从锤炼词语角度来讲,用词很讲究,如“若有若无”等词语的运用。本课教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运

5、用多角度的描写,还要学会运用精当的词语再现个性特征。你看,三只猫给我们的印象完全不同,个性鲜明。我们写人也要写出人的不同个性。二、精段探究设计意图此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第三只猫的内容,理解其中的细节描写,初步探寻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探究阅读养“第三只猫”的过程,理解其中的细节描写的作用。】1.由于“我”与家人一开始就不喜欢第三只小猫,所以当芙蓉鸟被咬死后人们有什么反应?明确全家人把罪状都安在它头上。因为它对于“我们”没有贡献,没有给“我们”带来欢乐。(1)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这个句子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请一位同学来为大家

6、读一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要读出强烈的感情?】明确读出愤怒的语气,从表示感情色彩的“愤怒”“叫”和表示强调的两个“一定”以及标点符号“!”可知。(2)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请一位女同学来读,对比与“就是那只猫咬死的”陈述与反问哪个语气强烈?】明确通过双重否定的反问来加强语气,同时“这”这个指示代词也强调了“我们”的妄断。2.“我们”断定是第三只猫咬死的鸟有什么证据吗?【“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它一定是”由一个不确定的依据得出一个肯定的推断,大家觉得合理吗?假设今天咬死芙蓉鸟的是第二只猫,作者会怎么处理呢?】明确主观的好恶感情,使“我”一家很

7、快形成了对这只猫的偏见:由偏见而产生的猜疑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全家不约而同地断言:凶手“一定是猫”!于是在偏见的支配下,“我”“怒气冲天”,“惩戒”凶手了。猫成了一个遭受不公平待遇“不能说话辩诉”的受害者。3.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人们性格上的一种普遍的什么弱点呢?明确或许能让我们联想到以前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智子疑邻,个人的喜好会影响人的判断,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y)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4.小说安排第四只猫的出现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小说矛盾的激化点、高潮,体现了第三只猫的无辜,让“我”发现了自己的“错”三、思想探究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抒情的语句,探寻作者

8、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而达到联想阅读和分析阅读的效果。1.你在文中还能找到表现“我”悔过的语句吗?明确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2.这是一种深切忏悔,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表达作者最深情感的第3034自然段,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刚才大家一致认为家人与“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只小猫,那么(1)在这三只猫中对“我”以后的人生影响最大的是哪只?为什么?【同学们可以从这三只小猫亡失后,表现“我们”的态度的语句中找找原因。】明确是第三只猫。学生找到后请一起朗读“自此,我家永不

9、养猫”,与第14自然段作比较:“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好久不养”是因为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从此永不”是指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永不”读得深沉痛心。】(2)真相大白后,从“我”的忏悔中同学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从真相大白后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知错就改,同情弱小,善于自省的人。四、读课文,说感悟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深入探究环节。这里围绕着作者的情感深入认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性格特征,培

10、养学生延伸阅读和联想阅读的能力。1.通过赏析,我们对于作者的痛苦、懊悔和自责感同身受。跳过这些情感不谈,作者分明用他深刻的思考、无声的语言向我们幽幽地诉说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你听到了吗?【要求学生从文本的内容实质和写作背景出发进行探究。】明确(1)待人要公正,不能歧视和欺负弱小,要宽容大度,满怀善意地给弱小者以帮助,免受良心的谴责。(2)不能因为没有根据的揣测,就妄下定论,误解他人,不给对方辩白的机会,否则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3)做人要严于律己,处理问题要客观公正,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臆断。(4)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

11、免不幸。2.你喜欢文中的“我”吗?能不能说说理由?【学生会说喜欢,以及喜欢的理由;不喜欢及不喜欢的理由。】老师介绍并评价郑振铎。【课件出示。】郑振铎(du),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作家、学者、翻译家。1958年,因飞机失事去世。他是鲁迅、冰心的至交好友。鲁迅年长他17岁,他一直尊称鲁迅为长者和老师,他们都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自我解剖的精神;五四时期,对于新文化运动起促进作用的两个文学团体分别是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者及重要成员之一。对于后辈青年作家的关爱,他们又很相像,在这方面鲁迅称第一,郑就可以称第二了。大家都知道,冰心受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很多三言两

12、语的零碎诗句,并结成集子繁星春水。这个新月集飞鸟集就是郑振铎翻译的。冰心小他一岁,在协和女子大学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了他,并且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当冰心从巴金那里得知他因飞机失事去世的消息后,曾特做追念振铎的感人篇章来悼念他!另外,他与瞿秋白、沈雁冰(茅盾)、叶圣陶等都是好友。人们都说:“看一个人好坏,可以看他结交的朋友。”从这些朋友来看,不难看出郑振铎的为人。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祖国、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

13、命的人。五、拓展延伸谈感悟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鼓励学生说出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养成读有所感、读有所悟的良好读书习惯。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教师点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冤屈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

14、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猫猫:生命之美命运之悲情:养猫之乐失猫之悲悟:猫之命运人之得失文:语言之妙结构之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