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感美文谁偷走了我们的感动.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40595724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谁偷走了我们的感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谁偷走了我们的感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谁偷走了我们的感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情感美文谁偷走了我们的感动.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谁偷走了我们的感动 前日跟一网友聊天,问他最近有没有写新的作品。他说:“工作越来越忙,没什么东西写出来。感觉 能让自己感动的东西越来越少。不知道是不是工作的关系。”算是说中了我的要害,但听他之言,方发觉原来被生活所困的并不只我一个。 成日为了生活打拼,把心思几乎都花在了所谓的“赚钱”上。其实钱是没赚到,自己却忙得一塌糊涂,人也变得越来越麻木了。正如那位网友所说:能让自己感动的东西越来越少。读书时,经常因为路边的一个乞丐而大发感概。如今双肩扛着脑袋淹没在大城市的拥挤人群中,乞丐到处可见,断了手脚的有,瞎了双眼的有,抱着婴儿的有,扶着老伴的有。初来乍道时,每每看到还会有想落泪的感觉,还会走过去放上

2、一点自己也为数不多的钱。可如今,已是司空见惯,都不会正经的去看上一眼。只当是路边的一根电线杆,走路时别撞上就行了。读书时也经常会为一篇煽情的文章而唉声叹气或者伤心落泪。现如今网络上煽情的文章,随手一搜都能让你看到眼花。可是却不愿再去多读一篇。偶而读上一篇,也会牛里牛气的在后面发上一句评论:“一个字-假!”其实,并不一定是假,只是自己再也体会不到那种感动了。常会有朋友说我未老先衰,我想也有这个原因吧。只是,到底谁偷走了我们的感动? 我仔细的想了一下。读书时思想还比较单纯,也不用为自己的生活顾虑太多。每日除了读书之外,我想也就是去发上一点感概了。那时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比较伟大。梦想自己将来成为一

3、名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或者一个除强扶弱的英雄等等等等。以为自己能象小说中或者传说中的那样,麻雀变凤凰或者泥鳅变鲛龙。可是当一头雾水的踏入社会以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原来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就象一只闯入朱罗纪的小绵羊,就算有天大的梦想,也只能先压一压了,要先保住小命才行。前些天看到过一篇文章,叫。作者在文章有这样一句话:“让人们在利和义之间做选择的时候,人们还能选择义;可是,在生与义之间做选择时,很少有人能选择道义而舍弃生命。 ”文中以高尔基为例,讲出了这个道理。我们也不妨来看看这个例子。 1920年,劳改犯马尔扎科夫从苏联的索洛维茨岛劳改营越狱潜逃,在英国出版了地狱岛上一书,轰动欧洲。 为了消除

4、影响,苏联政府谋求派遣政治上可靠、又具有广泛的国际声誉的高尔基前往索洛维茨岛实地考察,然后用耳闻目睹的事实来驳斥“那本卑鄙的国外伪造出版物”。 1926年6月20日,在国家保卫局官员的陪同下,高尔基来到索洛维茨岛。 此时的索洛维茨岛已经打扮得焕然一新,非复旧时面目。那些衣不蔽体的犯人都被集中起来,用帆布包住,远远看去,如同一堆堆垃圾。但是,观察敏锐的高尔基还是发现了真相:坐在长椅上看似悠闲地在看报的犯人都把报纸拿倒了。他们企图以此来暗示岛上现在的一切都是假的。高尔基毫无表情,默默的走上前去,把他们的报纸一一正过来。 这时,一个14岁的孩子高声说:“高尔基,我告诉你真相。” 高尔基屏退跟从者,和

5、孩子密谈了一个半小时。离开的时候,他泪流满面 也许我们都应该认为高尔基会揭露事实真相,因为他还有良知,他离开的时候泪流满面,他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可是结果完不不是这样。高尔基回去以后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以雄鹰和海燕的名义宣告,拿索洛维茨岛来恐吓人民是毫无根据的,犯人们生活得非常好。” 当然,文章发表后,那个可怜的,说真话的孩子,被-枪-毙-了。 这是名人的选择!在道义和生命之间,高尔基背叛了道义。我们呢?现在这个社会同样是弱肉强食,甚至有着比犯人更悲惨的人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在自己的温饱和别人的温饱之间又会怎样选择?当然,摸打滚爬已久的人,还不至于每日受温饱之苦。但那些刚踏入社

6、会的“年轻人”呢?我还清楚的记得,五年前的一个夜晚,我跟那些等工作的民工兄弟一起,在一个省会露宿街头。四年前我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中,每晚睡网吧或者公园。有过这样经历的人难道只有我一个吗?我想不会!那么,他们的选择会不会也和我一样?他们会不会也变得越来越麻木? 当一种选择成为一种习惯时,是非常可怕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会麻木,看到那些流浪的老弱病残,也会有想落泪的感觉。可是当自己的温饱一再受到威协的时候,当自己忙碌到每天只想着能赚多少钱的时候,就再也无心去管别的了。也许此时你已经不用担心温饱问题,不再害怕被“劣强”欺负。可是已经晚了,那种选择已成了习惯。在看到那些落魄街头的乞丐时,我们是以一种惯性的姿态昂首而过。就象看到那些“感人”的文章,以一种惯性的姿态一扫而过一样。我想,当高尔基第一千零一次被政府派去做调查的时候,他也许同样是以一种惯性的姿态一扫而过,甚至没了眼泪。我们的感动被偷走了! 我很想找回以前的感觉,我很想回到那个梦中纯洁的世界。可是除了睡梦中的一滴眼泪之外,我一无所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