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运营知识}企业工资宏观管理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593883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12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运营知识}企业工资宏观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管理运营知识}企业工资宏观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管理运营知识}企业工资宏观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管理运营知识}企业工资宏观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管理运营知识}企业工资宏观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运营知识}企业工资宏观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运营知识}企业工资宏观管理(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工资宏观管理,2020/7/30,1,主要内容,第一: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第二:工资支付制度 第三:最低工资保障制度,2020/7/30,2,第一 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调控体系,(一)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2020/7/30,3,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目标,市 场 机 制 调 节 企 业 自 主 分 配 职 工 民 主 参 与 国 家 监 控 指 导,2020/7/30,4,(一) 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是保证国家、企业、职工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协调的需要

2、是调节社会分配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2020/7/30,5,(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2020/7/30,6,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劳动力价格对企业决定职工个人工资起基础调节作用,企业经济效益决定本企业工资水平,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自主决定工资总额、工资水平、工资差别和工资制度等,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效益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决定

3、职工工资,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实行厂务公开制度,职工民主参与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政府职能实现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工资总额调控向工资水平调控、行政手段向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建立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法律法规,建立工资指导线,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2020/7/30,7,第二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的内容: 一、工资立法 二、三项指导政策 三、工资收入监督检查制度,2020/7/30,8,工资宏观指导政策,1、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 2、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 3、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2020/7/30,9,1、企业工资

4、指导线制度,工资指导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的本地区年度企业工资增长水平,用来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一种宏观调控形式。,2020/7/30,10,A. 实行指导线制度的目的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使企业微观的工资分配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指导和影响企业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工资水平。,2020/7/30,11,B. 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工资指导线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指导线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形式发布。一般体现为三条线: 基准线、上线(预警线)、下线。,2020/7/30,12,基准线:是政

5、府对大多数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的基本要求。 上线(预警线):预警线是政府依据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分析,对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工资适度增长的预警提示。 下线:是对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企业工资增长的起码要求。这类企业的工资可以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但支付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2020/7/30,13,C.北京市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基本情况,2020/7/30,14,D. 实施工资指导线制度应注意的问题,1、大多数企业都应围绕基准线来进行当年工资增长决策 2、上线是工资增长的预警线,所有企业的工资增长达到或接近预警线都是危险的信号 3、工资指导线对不同类型

6、企业采取分类调控和指导,2020/7/30,15,E. 2007年工资指导线要求,(一)生产发展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在安排职工工资增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本企业上年平均工资在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左右的,工资增长幅度可以按照基准线确定;平均工资为我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两倍以上的,工资增长幅度应当低于基准线;平均工资低于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60%的,工资增长可以在高于基准线,低于上线的幅度内确定。,2020/7/30,16,E. 2007年工资指导线要求,(二)经营亏损,职工工资发放出现困难的企业,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可以安排本企业工资零增长或负增长,但支付提供正常劳动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本

7、市最低工资标准。水平不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工资不得增长。,2020/7/30,17,E. 2007年工资指导线要求,(三)各类企业在确定本企业工资增长时,应当着力提高工资水平偏低的生产一线及技术工人岗位人员工资水平。对工资水平低于上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60%及本企业平均工资、或两年未增资及工资增长缓慢的上述岗位人员,要予以倾斜,其工资增幅应当高于本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生产一线及技术工人岗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不增长的企业,经营者工资不得增长。,2020/7/30,18,E. 2007年工资指导线要求,(四)各类企业应当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企业方与工会或职

8、工代表应按照上述工资指导线要求,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企业工资增长水平和工资分配方案,双方签订的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应向所在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时,要着重体现劳动要素在分配中的价值,使职工工资水平随企业利润增长有较大幅度提高。,2020/7/30,19,E. 2007年工资指导线要求,(五)各类企业在依据工资指导线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的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合理调整企业各岗位的工资水平,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2020/7/30,20,F.试行行业工

9、资指导线工作,行业平均值(91953,11907),(38181,6735),最低保障线(38181,4944),2020/7/30,21,1、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 2、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工作 3、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2020/7/30,22,A、人工成本的概念及构成,(一)概念: 企业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费用。 (二)构成: 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2、社会保险费用 3、福利费用 4、教育经费 5、劳动保护费用 6 、住房费用 7、其他人工成本。,2020/7/30,23,B、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意义,(一) 加强

10、人工成本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二)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三)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政府在分配领域实施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2020/7/30,24,C、人工成本的统计,(一)统计范围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城镇集体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国有参股及私营企业,2020/7/30,25,D.相关经济效益指标,1、企业增加值 (1)定义:企业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它有两种计算方法: 生产法:企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分配法(收入法):企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2020

11、/7/30,26,2、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全部收入。,2020/7/30,27,3、成本费用,企业成本费用总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企业发生的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发生的销售(货)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2020/7/30,28,4、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它反映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该资料来源

12、于损益表中“利润总额”项的本年累计数。,2020/7/30,29,5.关于工资总额: (1)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统局90年1号令)指出,制定该规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证国家对工资进行统一的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 (2)工资总额的定义: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3)工资总额的具体内容是: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其他工资。,2020/7/30,30,6、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指企业实际为使用的劳动力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包括企业上交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用和在此费用之外为使用

13、的劳动力支付的补充保险或储蓄性保险、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的其他保险费用。,2020/7/30,31,7、福利费用总额,福利费用是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本单位使用的劳动力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福利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有两个来源:(1)企业净利润分配中公益金里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2)在成本费用中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提取的福利费。人工成本中的福利费用是支出数。,2020/7/30,32,8、教育经费,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劳动力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包括企业自办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该指标有两个来源:(1)在管理费用中按职工工资总额的.计提的教育经费,(2)营业外支出中的“技工学

14、校经费”。人工成本中的教育经费是支出数。,2020/7/30,33,9、劳动保护费用,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劳动力实际享用的劳动保护用品、清凉饮料和保健用品等费用支出,但不包括劳动保护设备的购置费、维修费以及个人只能在工作现场使用的特殊用品。,2020/7/30,34,10、住房费用,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本单位使用的劳动力的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1)企业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的住房提租补贴和住房困难补助,(2)一次性发放住房补贴,(3)按月发放住房补贴,(4)企业发生的用于未出售住房的维修、管理费用以及按国家规定用于房改方面的其他费用性支出,(5)企业根据国家规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

15、例为本企业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2020/7/30,35,11、其他人工成本,是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他人工成本项目。如:工会经费、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等,2020/7/30,36,四、人工成本的分析,(一)人工成本总量、水平分析指标 绝对数指标为: 人工成本总量报告期人工成本基期人工成本 (水平)增加额 总量(水平) 总量(水平),2020/7/30,37,2020/7/30,38,2020/7/30,39,相对数指标为: 报告期人工成本 总量(水平) 人工成本总量 100%-100% (水平)增长率 基期人工成本 总量(水平),2020/7/30,40,1.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 2.人工成本

16、管理工作 3.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2020/7/30,41,3、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A、工资指导价位的基本内容 劳动保障部门选择企业中一些通用的劳动力供需量较大的重点职位(工种、岗位)的职工年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整理和定期发布各岗位的工资价位,作为劳动力市场职工流动和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重要参照依据,并形成基本制度。,2020/7/30,42,B、职业(工种)按国家的职业分类大典和劳动力市场职业分类与代码确定,使发布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 C、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是以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工资总额口径为准,所反映的是某一岗位职工全年工资总额数据。,2020/7/30,43,D、工资指导价位数据中生产人员岗位(工种),以“初、中、高、技师、高级技师”五种技术等级分组发布。针对部分企业中存在尚未确定的职工技术等级的现状,对无技术等级职工工资价位也予以发布。 E、管理人员(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的价位分行业、企业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几种形式分类发布。,2020/7/30,44,2020/7/30,45,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