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规划}第三章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0593759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10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发展规划}第三章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职业发展规划}第三章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职业发展规划}第三章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职业发展规划}第三章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职业发展规划}第三章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发展规划}第三章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发展规划}第三章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一、天与人的关系(一)天论(二)天人之学(三)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二、人学和人际关系(一)道德是人的本质(二)伦理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三)个体和群体三、“内在超越”和对宗教的批判与容纳,儒家文化的基本特点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现实与超越三种关系之上,他们都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一、天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天论,“天”是儒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有多重涵义。因而天论是一个复杂的理论。朱子语类卷一载: 沈僴问经传中“天”字。(朱子)曰:要人自看得分晓,也有说苍苍者,也有说主宰者,也有单训理时。,朱子的天之三义基本概括了儒家“天”概念的内涵

2、。由此形成了关于天的三种理论: 自然主义天道观; 天命论; 天理论。,1天命论,在殷、周天命观念中,天是有意志、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能赏善罚恶的神,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一切都由天支配。但是在孔、孟的天命论中,天的人格神的性质显然被淡化了。这一点从孔子的话:“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即可得到证明。,孔、孟的天也不再是掌握善恶标准、对人世间善恶加以赏罚的正义执行者,天并不认可、保佑圣人、君子之所行;而殷周天命论的最重要的支撑点是天认可并保佑有德、否定并惩罚恶人。,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表明孔子等人已认识到天是无目的的,无价值标准的。人不能完全听命于

3、天,人应为所当为,不要理会是否得到天的许可。,由此可见,作为哲学学说的儒家的天命观与殷周时期普遍流行的天命观是有原则不同。如果说殷周时期的天命观念是强调人们一切都听命于天,行德于民也是为了取悦于天,以求得天的庇护,那么儒家的天命论则只是将人力所不及的事物委之于天命,而在天命之外为人的自由活动划出一块地盘,在这块地盘上人可以修已安民,成德作圣,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动性。,2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其代表人物是先秦的荀子和后来的王充、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他们认为,天、地是两个最大的物质实体,又是万物的生成者,“天地合而万物生”。天地万物的总合就是今人所说的“自然界”。,荀子等人的天概念还有一义:“万物各得

4、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这里有“自然”或“自然而然”的意思。,荀子还认为,天不具有意志、情感,天不是赏善罚恶的正义维护者,“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是按自身规律运行的客观世界。,3天理论,这个“理”主要指道德原则义理 ,这是儒家特有的一种对天的理解。儒家对于天的这种理解,可能是由殷周时期宗教有神论的天命观念蜕变而来的。,天既然能赏善恶,那么它本身也一定是善的。剔除身上的神性和赏罚能力,天成为一种纯粹而抽象的善、道德原则。如孔子说:“天生德于予。”,孟子认为人生而

5、具备仁、义、礼、智四端,也含有此意。正因为人性之善来自于天的纯善,所以孟子说:“尽其习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但明确把天理解为一种抽象的道德原则、一种纯粹的善,是战国末年的儒家著作易传和中庸。易、庸认为,天道即是天地交感生成万物的过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而天地生物是一种伟大的道德原则:“天地之大德曰生”。,北宋时,二程适应专制君主强化思想统治的需要,在易、庸和韩愈等人将天道视作天地之德、天地之仁、“天地之大义”的基础上,正式提出天理论,为理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关于天的三种学说在儒家内部始终存在着斗争;但它们之间也具有某种统

6、一性,因此在大多数儒家学者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天之三义并存。孔子就是如此。,(二)天人之学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1.儒家非常重视对天、人之间关系的探讨。 2.儒家认为,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 3.儒家又认为,人是天地最高的产物。,4.在儒家那里看不到人类对自然界表现出来的傲慢、敌对的态度。 5 .另一方面,在儒学那里,天人之间的分界是非常清楚的。 6.天人之间既相联系,又相分别,是儒家天人之学的根本特点。,(三)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1.儒家天人之学不等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学说,但其中包含着一些非常重要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2.在儒家文明中,人们自觉地将自身确定在自然的利用者、改造者的主体位置

7、上。 3.在儒家文化中,人明确地把自己看做宇宙最尊贵的存在。,4.在儒家文化中不存在其他宗教文化几乎都有的“禁忌”。 5.儒家的“天”是事物“自已如此”之义 。 6.在儒家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存在保护自然和参赞天地化育的一面: (1)保护自然 (2)赞天地之化育,二、人学和人际关系特点,(一)道德是人的本质,1.儒家人学的核心问题。 2.儒家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有高尚的道德 。 3.儒家所谓的仁义是以家庭血缘道德孝悌为出发点和核心的道德。 4.以仁义道德为人的本质的人生价值尺度是儒家人学的核心,也是儒家建构人际关系的理论出发点。,(二)伦理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1伦理关系是人与

8、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2孟子将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 3儒家的伦理关系,除朋友外,都不是平等关系 。 4儒家认为,人际关系和谐主要依靠道德。,(三)个体和群体,1.人是各种伦理关系的总和。 2. 如何看待个体。 3.如何看待个体性。 4.每个人都具有多种身份。 5.不存在独立的个体。,6.“份”与权利、义务自我意识。 7.个体身份不同,是群体得以成立和存在的条件。 8.严重的不平等 。 9.权利和义务的分裂 。,(四)儒家人学对儒家文明的影响,儒家人学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极为深远,儒家文明许多特点的形成都与这一影响有关。,1.首先,儒家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 2.儒家以伦理

9、关系为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关系 。 3.儒家以伦理关系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思想,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儒家认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伦理关系之中 。 5.儒家强调个体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份”以及与此联系在一起的义务的自觉 。,6.儒家人学也对儒家文明的发展产生某些负面影响。 (1)用道德处理政治和经济问题。 (2)儒家将政治、经济关系伦理化的消极影响,在中国的法制上表现得犹为突出。 (3)儒家过分强调个体在伦理关系中的“份”。 (4)在儒家 文明中,个体自由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三、 “内在超越”和对宗教的批判与容纳,1.儒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具有非宗教性质的无神论思想。 2.儒学的非宗教

10、的无神论性质在其创始人孔子那里即体现出来 。 3.对于人死后事,先秦儒家也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 。 4.儒学重新回到注重世俗生活的理性的轨道上去。,5.现实社会和人生的终极性问题 。 6.道或天理,是内在于人的 。 7.实现超越的关键 。 8.如何超越人生的短促,达到永恒 。 9.儒学的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 10.儒家的这一特点对中国文明影响最大的还是宗教。,(11)儒家的内在超越,并不能成为被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普通的超越之路。 (12)保留神对普通民众是必要的 。 (13)为了教化民众,儒家文明又需要神、彼岸世界,需要宗教。这一深刻的矛盾使儒家文明中的宗教观念具有其他文明不同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