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ppt课件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40589806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9.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ppt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骨肿瘤 和肿瘤样病变,骨样骨瘤,临床与病理 10-30岁最多见。 疼痛出现较早,往往于X线片上出现阳性病损前 几个月就已存在。 病初为间歇性疼痛,夜间加重,服用水杨酸类可以缓解。 后期则痛加重,呈持续性,任何药物不能使之缓解。,X线检查 好发部位:股骨颈、胫骨上端、颅骨(偶见) 典型表现:瘤巢所在部位骨破坏区(1.5cm) 周围不同程度反应性骨硬化 瘤巢内可见钙化、骨化影 分为皮质型、松质型、骨膜下型,CT 显示出瘤巢的大小、位置和中心的钙化 瘤巢中心血运丰富,增强后有明显强化。 MRI T1:呈低到中等信号 T2:呈低、中等或高信号,内部钙化或骨化明显者则大部分为低信号。 增强:多数瘤巢

2、强化明显,少数瘤巢可呈环状强化。,骨母细胞瘤(成骨细胞瘤),临床表现 本病男女之比为2:1,患者年龄80%小于30岁,25岁左右为发病高峰。 局部疼痛,无明显夜间疼痛,对水杨酸类药物无效(与骨样骨瘤鉴别)。 脊柱(依次腰椎、胸椎、颈椎、骶椎),多见于附件,其次长管状骨,X线 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可有少量骨膜新生骨 病灶内见斑点状、条索状钙化、骨化影,进展后更广泛、密集 CT 对钙化和骨化影显示较好 解剖复杂的部位优势MRI 无钙化骨化病灶,T1中等信号,T2高信号 病灶发生钙化或骨化后,T1和T2均可出现斑点状、索条状、团块状或不规则形低信号区,骨肉瘤(成骨肉瘤),指瘤细胞能直接形

3、成骨样组织或骨质的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三大症状:疼痛、局部肿胀、运动障碍 多见于男性,好发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肿瘤切面呈多彩性。,X线 骨质破坏 肿瘤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肿瘤骨(云絮状、斑 块状、针状) 软组织肿块:侵犯骨外软组织,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瘤骨 骨膜新生骨、Codman三角 CT、MRI 判断骨肿瘤性质、范围和有无周围软组织浸润 早期发现肺部和其他脏器的转移病灶,是骨肉瘤临床检查的常规项目,骨软骨瘤(外生骨疣),好发于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 早期一般无症状,仅局部可扪及一硬结。肿瘤增大时可有轻度压痛和局部畸形,近关节者可引起活动障碍。 发生于任何由软骨化骨的骨骼,

4、长管状骨比扁骨、短骨更多见。其中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最为多见。 肿瘤:骨性基底、软骨帽、纤维包膜,X线 背离关节生长,其内可见骨小梁与母骨小梁相延续 基底部顶端略膨大,呈菜花状或丘状隆起 软骨帽未钙化时不显影 CT 骨性基底的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与母体骨相延续,表面有软骨覆盖。软骨帽边缘多光整,其内可见点状或环形钙化。 增强时无明显强化 MRI 与X线、CT所见相同。对估计软骨瘤是否恶变有一定帮助,若软骨帽厚度大于2cm,则提示恶变。,软骨瘤,多发于青少年,起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局部逐渐膨胀,特别是指(趾)部,可发生畸形及伴有酸胀感。 好发部位为手、足的长管状骨,也可以发生扁骨,如肩胛

5、骨或髂骨。,X线 发生于指(趾)骨时,呈中心位。可见边缘清晰,整齐的囊状透明阴影,受累骨皮质膨胀变薄,在透明阴影内,可见散在的砂粒样致密点。 发生于掌(跖)骨者,肿瘤阴影较大,常偏于骨端,骨皮质的膨胀也较显著,无骨膜反应。 发生于四肢长骨者,肿瘤的阴影广泛。肿瘤恶变时,可见骨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 CT 髓腔内异常软组织影,密度略低于肌肉,其内见小环形、点状或不规则钙化影。邻近皮质膨胀变薄,边缘光整锐利,一般无中断,其内缘凹凸不平。 增强:轻度强化 MRI 未钙化瘤软骨呈长T1,长T2信号 已钙化为低信号,软骨母细胞瘤(成软骨细胞瘤),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率为1.8:1,大多数病例发生于10

6、30岁之间。 好发于四肢长骨,以股骨和肱骨最多 发病缓慢,一般症状轻微,主要为邻近关节不适、积液,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X线 位于干骺愈合前的骨骺:圆形或不规则形局限性骨破坏区,有轻度偏心性膨胀,少数呈分叶状或多房状。病灶边界清楚,常显示有硬化。 病变可穿破骨皮质形成局限的软组织肿块 部分病灶骨破坏区内可见钙化 CT 易显示骨破坏区的少量钙化以及邻近关节的积液和病灶周围的软组织肿胀。 有助于定性诊断和确定病变范围 MRI T1上为低信号,在T2上可呈均质信号,也可因钙化为低信号或出血囊变为高信号而成不同程度的混杂信号。 增强:不同程度强化,软骨肉瘤,原发性软骨肉瘤 以钝性疼痛为主,由间歇

7、性逐渐转为持续性,邻近关节者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可扪及肿块,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伴有红热现象。 继发性软骨肉瘤 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男性。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偶然发现肿块,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临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压迫神经则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X线 中心型软骨肉瘤在骨内呈溶骨性破坏,破坏区边界多不清楚,少数边缘可稍显硬化。 邻近骨皮质可有不同程度的膨胀、变薄,骨皮质或骨性包壳可被破坏并形成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 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可见数量不等、分布不均、疏密不一或密集成堆或稀疏散在的钙化影 CT 可见骨破坏区、软组织肿块和钙

8、化影 MRI T1:等或低信号,恶性度高的信号常更低 T2:恶性度低的肿瘤因含透明软骨而呈均匀的高信号,恶性度高的软骨肉瘤信号强度常不均匀。钙化和骨化均为低信号。,尤文肉瘤(尤文瘤),好发年龄 为515岁,5岁以前和30岁以后极少发生。20岁以前好发于长骨骨干和干骺端,以股骨、胫骨、肱骨和腓骨等多见;20岁以上好发于扁骨,以髂骨、肋骨和肩胛骨等多见。 全身症状似骨感染,如发热、白细胞增多等。局部症状以疼痛为主,局部肿块有时早于骨骼改变出现。,X线、CT 无特征性。病变区呈弥漫性骨质疏松,斑点状、虫噬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其内常包含有斑片状骨质增生硬化。周围骨皮质呈筛孔样或花边样缺损。 骨

9、膜新生骨可呈葱皮样,可被破坏形成骨膜三角,骨表面可见细小放射状骨针。病变早期即可穿破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内有针状瘤骨,长短不一,较纤细。 CT增强:肿瘤有不同程度强化 MRI MRI可见瘤体处广泛性骨质破坏,呈软组织肿块影;在T1加权像上呈均匀的长T1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很长T2高信号。,骨外尤文肉瘤:发生于骨外软组织,骨髓瘤(浆细胞瘤),40岁以上多见,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好发于富含红骨髓的部位,如颅骨、脊椎、肋骨、骨盆等。 骨骼系统表现为全身性骨痛、软组织肿块及病理骨折。其他表现包括多发性神经炎。反复感染、贫血、和紫癜。,X线、CT 1、广泛性骨质疏松 2、多发性骨质破坏(骨破坏

10、区无硬化边和骨膜新生骨) 3、骨质硬化(较少见) 4、软组织肿块 5、病理性骨折 MRI 可显示骨破坏出现之前的骨髓腔内改变。骨质破坏或骨 髓浸润区形态多样,可呈弥漫性、局灶性、不均匀性浸润等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又称干骺端纤维性缺损。是一种非肿瘤性纤维性病变。 本病系局部骨化障碍、纤维组织增生或骨膜下纤维组织侵入骨皮质所致。骨缺损区主要由坚韧纤维组织构成。 典型好发部位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侧干骺端。局部轻微肿胀和压痛,邻近关节不受侵犯。,X线和CT 平片:骨皮质表层的不规则缺损,正位像多呈圆形或长园形,侧位呈水滴状或杯口状。 CT: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缺损。

11、缺损直径多小于2cm,无膨胀性,边缘清楚,有薄层硬化边,外侧骨壳可完整或缺损。一般无骨膜新生骨。邻近可有软组织肿胀。 MRI 长T1和中短T2信号,周围硬化边为低信号线样改变。增强:病灶边缘可有强化,提示有反应性充血区。,非骨化性纤维瘤,最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520岁最多见。 下肢长骨最多见,主要位于膝关节周围。 股骨远端干骺端最常见,其次为胫骨近端及远端干骺端,腓骨近端干骺端也常见。 一般将小而无症状并仅限于骨皮质的病变,称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灶大、有症状、病变膨胀并有骨髓腔侵犯者,称为非骨化性纤维瘤。,X线和CT 病变始于长骨的干骺端,靠近骺板,且总在一侧皮质上膨胀、偏心性随骨的生长发育

12、病变可以逐渐向骨干移行,病灶内为界限清楚透亮阴影,呈分叶状卵圆形,周边有一硬化缘。病变纵轴与长骨一致,病变小自1cm,最大可达15cm。病变发展有侵入髓腔、破坏整个干骺端导致整个皮质变薄,造成病理性骨折。,骨化性纤维瘤,常见于年轻人,多为单发性,多发生于上、下颌骨,但以下颌较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生长缓慢,症状轻微。,X线 呈偏心性膨胀性改变,多为不规则的单囊或多囊形,轮廓清晰,边缘硬化,病变一般不穿破骨皮质,无骨膜反应。 CT 骨皮质内囊状破坏,其间常有增生骨化所致的不规则高密度区,硬化成骨区的CT值5001400Hu不等,骨皮 质不规则增厚。 MRI 多数病灶在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上均为

13、低信号,有时可在T2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信号。,骨纤维肉瘤,发病率低,常见于成年人,多数发病在2040岁之间,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疼痛,另外有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肿块等症状,多数并发病理性骨折。 主要侵及长管状骨,干骺端是好发部位。,X线和CT 中央型 多见,表现为溶骨性或轻度膨胀性骨破坏区,边缘模糊,呈筛孔样改变,周围伴有明显软组织肿块。瘤内少有钙化及骨化征象。一般无骨膜新生骨。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周围型 少见,表现为骨旁软组织肿块和邻近部位的骨皮质毛糙、压迫性缺损或虫噬样破坏,亦可穿破皮质侵入骨髓腔。肿瘤巨大时可出现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强化。 MRI 肿瘤在T1WI上多为低

14、信号,T2WI上因分化程度不同,可呈高信号,低信号或混杂信号。,三、转移性骨肿瘤,转移途径主要是血行转移,少数可直接由邻近的原发病灶蔓延发病。骨转移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多为持续性,夜间加重。有时可出现肿块、病理骨折和压迫症状。 特点: 、多发; 、红骨髓处; 、无骨膜反应; 、肘、膝以远转移少见; 、软组织肿块少。,X线和CT 骨转移瘤的X线表现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1、溶骨型转移瘤 骨质破坏表现为骨松质和骨皮质的低密度缺损区,边缘较清楚,无硬化,常伴有局限性软组织肿块。 2、成骨型骨转移瘤 常见的原发肿瘤是前列腺癌,少数为乳癌、鼻咽癌、肺癌和膀胱癌。成骨型转移常多发,表现为骨松

15、质内斑点状、片状、结节状或面团状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而逐渐移行于正常骨结构中,骨皮质多完整,骨轮廓多无改变,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少有骨膜新生骨。 3、混合型转移瘤 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转移的骨质改变。,MRI 对显示骨髓组织中的肿瘤组织及周围水肿非常敏感。 大多数骨转移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程度不同的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可清楚显示。多数成骨型转移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转移瘤: 椎体压缩变形,椎弓根破坏明显,椎间隙保留,骨质无疏松。 结 核: 椎间隙变窄或消失,相临椎体破坏,变形。,脊柱转移瘤与结核鉴别点,骨巨细胞瘤,本病多在2040岁发病,男性高于女性

16、。骨骺愈合前的骨巨细胞瘤非常少见,可以说骨骺愈合是一个年龄界限。骨巨细胞瘤多侵犯长骨,以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和桡骨远端好发。 主要症状是患处疼痛和压痛。,X线和CT表现 、好发于长骨骨端,表现为密度 减低的溶骨性改变,偏心性膨胀性生 长,也可呈多房性透光区,似“肥皂”泡状,与正常骨分界清楚。 、 骨皮质因肿瘤膨胀而变薄,一般无骨膜增生反应,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 、很少穿破皮质进入关节。,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性结构不良),好发于1130岁,男性多于女性。 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不成熟的原始骨组织即编织骨取代了正常的骨组织 临表:病骨区畸形肿胀(发生于面部者表现两侧不对称,眼球移位、突出,鼻腔狭窄,牙齿松动,腭部隆起等) 临床主要依靠平片诊断,CT和MR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若本病同时并发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则称为Albright综合征,X线 四肢躯干骨以股骨、胫骨和肱骨多见 颅面骨以下颌骨、颞骨和枕骨好发。 四肢躯干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