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0582235 上传时间:2020-07-3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3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13 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2.0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抽噎(y) 称职(chng)模样(m) 惟妙惟肖(xio) B. 菌子(jn) 毋宁(nng) 翘首(qio) 吹毛求疵(c) C. 淤滩(y) 诡谲(ju) 龟裂(jn) 信手拈来(nin) D. 礼聘(pn) 尽量(jn) 迂回(y) 名符其实(f)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元勋 字贴 千钧重担 屏息敛声 B. 狼藉 题跋 鸢飞戾天 分崩离析 C. 抉择 恣雎 根深蒂

2、固 如雷贯耳 D. 发怔 契合 哗众取宠 不屑置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度过难关,我们有信心有能力 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 B. 场面盛大的央视春晚舞台上,灯光灿若星河,扑朔迷离,光影效果令人叫绝, 给广大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C.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面对强敌来犯,无数英烈前仆后继,顽强抗争, 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 D. 宋濂家境贫寒,虽求学之路异常艰苦,但他对此却不以为然,只是专心苦读, 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重臣。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

3、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 行为。 B. 我们必须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以及滥捕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 。 C. 一个国家的强大,归根结底,即使不是靠历史赋予的机遇,那就是靠人心凝聚 的力量。 D.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那些知道规划和珍惜的人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 效果。 5.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诫子书是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 亮。 B. 明代小说家吴敬梓所作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 小说。 C. 萧红墓畔口占是我国现代诗人、翻译家戴望舒即兴创作的一首情思隽永的 短诗。 D. 雨果是 19 世纪法国作

4、家。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 年等。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6. 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_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角声满天秋色里, _ 。(李贺雁门太守行) 第 2 页,共 13 页 _ ,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上高城万里愁, _ 。(许浑咸阳城东楼) _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一轮秋影转金波, _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陆游的游山西村里,写出春社欢快、民风淳朴的句子是 _ , _ 。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 中讲述了“不食嗟来之食” 的故事后,发出的豪言壮语是 _ , _ 。

5、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 7. 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万里山河,揽胜景沐春风,怡情悦性; 下联:_ 四、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8. 请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生动地描写出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的名句,把自然之景 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意趣。 请你从上面两句诗中任选一句,细心体会诗的意境,发挥想象,生动描写,将诗句改写 成散文片段。(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 200 字。)

6、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9.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 臣愚患之, 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 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庄蹻(qiao):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 假托。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庄子谏曰 _ 臣愚患之 _ 翻译下面的句子。 智之如目也,

7、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总结本文的说理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评价。 谈一谈你对文中“自见之谓明”这句话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5.0 分) 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二月兰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住了四十多 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去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 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 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认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刻涌上心头。原来很少 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

8、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 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 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 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 地开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 第 3 页,共 13 页 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奇妙。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 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 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是花儿们好像 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一到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

9、们就消失。一切顺其 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 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话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真“语”起来,岂不 吓人 !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在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花开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 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的青草丛里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 动,我就知道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莱馄饨的清香。但婉如还活着的时 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 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

10、,匆匆忙忙走去。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 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它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 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 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然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 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 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 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 ,可

11、是在砖瓦缝 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 ,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 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 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 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切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 来了无量的安慰。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了“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美好的言辞, 到处见到和悦的笑容。然而我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在,可我的老祖到 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

12、到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 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 ,什么又叫“欢”?如 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个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 。我想得到答复,走上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 的二月兰,她却沉默无语,兀自万朵开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一日 (作者:季羡林有改动)注:婉如,作者的女儿。 文章以“二月兰”为线索,回忆了哪些往事? 请品析第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文中两次提到二月兰“笑对春风”,有何作用? 结合文本,简

13、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1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 地球生命属于碳基生命,碳无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 第 4 页,共 13 页 少碳呢?如此重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准确答案,只有一个大致的估算。 大约 10 年前,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 1000 多名地质科学家决定联合起来,向这 个问题发起挑战。他们在全球几乎所有的火山和地质活跃带上安装了测量仪器,记 录了从地下释放出来的碳(主要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的总量,然后将这些数据 汇总起来进行分析,得出了 18.5 亿兆吨这个数字,这就是地球上所有碳元素的总 量。 其中绝大部分碳都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地表部分(包括

14、海洋、土壤和大气层) 含有的碳总量仅有 4.35 万兆吨,还不到地球总碳量的万分之一。 所有地表碳当中,埋藏在海底深处的碳约为 3.7 万兆吨,约占 85.1%,海洋生物 沉积物中的碳总量为 3000 兆吨,约占 6.9%,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总碳量约为 2000 兆吨,约占 4.6%,大气层中含有的碳(主要是二氧化碳)总量为 590 兆吨,仅占 地表碳总量的 1.4%。 换句话说,我们担心了半天的全球变暖,是由这不到地球总碳量百万分之一的碳 造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脚下的地球活像一枚定时炸弹,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幸亏地球上有个碳循环,把地球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生命这

15、才得以延续至今。 碳循环的细节相当复杂,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只需知道碳循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光合作用而进入生物的身体,其中的一部分生物碳随 着海洋生物的尸体沉入海底,再因板块运动而被埋入地下。其次,埋入地下的碳由 于地质运动而被重新翻到地表,然后随着火山喷发而被重新释放到大气层中,供植 物吸收利用。地球大气温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就是最近这 5 亿年 来地球的地质活动相对稳定, 使得每年通过火山喷发而释放到大气层中的碳维持在 2.8 亿3.6 亿吨的水平上,正好和沉入地下的生物碳总量差不多。 地质研究显示,在过去这 5 亿年时间里,地球的碳循环平衡曾经遭到过

16、 5 次严重 的破坏,其中就包括发生在 6500 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当时有一枚 直径超过 10 公里的小行星把地壳撞了个大窟窿,一下子释放出了 425 兆1400 兆 吨的碳。 这些碳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一直持续了数百年之久, 导致大约 75%的物种 灭绝,其中就包括当时的陆上霸主-恐龙。 统计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通过燃烧化石能源等方式一共向大气层中 释放了大约 2000 兆吨碳,是那次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释放的碳总量 的两倍!更可怕的是,这个过程还在持续之中,目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至大气中的 碳总量是火山喷发排放的碳总量的 40100 倍, 这说明地球碳循环已经严重失衡了 。 (作者:袁越) 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第段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段加点的“地质研究显示”能否去掉?为什么? 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冰川融化,动物失去栖息地,病虫害增加,气候反常,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